标题 | 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范文 | 龚慧芬 【内容摘要】地理是高中阶段必备的一门课程,属于主观性学科的一种,但相对于语文、历史等主要依赖学生主观记忆能力学科来说,对于学生的思维要求更具多样性。所以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更要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从而切实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素质教育 高中地理 有效性 提高 地理,顾名思义是一门研究地球物质环境,以及自然现象、人文现象形成、变迁原因、规律的一门学科。主要目的在于帮助人们了解自身所处的地球环境,以及通过探讨地球物质环境的变化,为未来人类生活、发展方向提供更为科学、舒适的可能性。所以说对于生活在地球的人类来说,地理是一门与自身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例如预测台风、地震、海啸等灾难性自然现象,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人类的损失,更好的保证人类生活。而地理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直接关系着未来人类生活的根本。因此,我国从初中阶段开始设置地理这门学科,在教授给学生基础的地理知识的同时,最重要的目的是通过地理这门课程的学习,发掘学生的专业意愿,从而为未来地理专业领域选拔合适的人才,为我国的地理研究事业做出贡献。 地理是高中课程设置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并且相对于初中地理在知识方面的“浅尝辄止”来说,高中地理教材不论是在知识的专业度还是内容涉及范围方面都有了质的提升。并且相对于语文、历史等主要以学生主观记忆能力的学科来说,虽然地理同属于主观性学科,但由于知识设置方面的特殊性,导致对于思维方面的要求也就更具多样性,这也是大部分学生在地理学习方面学习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因此对于教师来说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做的就是立足课本知识本身,结合自身的知识素养和教学经验技能,选择合适的知识传输方法,不断提高课堂知识传输的有效性,从而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一、立足于教材而不局限于教材 通过日常教学发现,对于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来说,之所以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教师在课堂教学方面的“画地为牢”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以往应试教育体制下,教师几乎将所有的重心都放到课本教材内容的讲解方面,从而导致课堂教学呈现出枯燥性、乏味性,进而导致学生的听课效率不高。所以在新时期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要立足于教材,又要走出教材的桎梏,从而实现课内课外相结合,从而增加课堂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首先,课堂教学中基本知识的传输教师必须做到面面俱到,无一遗漏,这一方面需要教师紧紧围绕教学大纲和教材中的既有内容进行。毕竟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教师是实际教学最直接的指导,教材中所列出的内容都是通过最直观简单的方式呈现出来,为师生进行性知识的传输提供了便利。但是对于教师来说,围绕教材不等于照本宣科,而另一方面需要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知识素养,在备课阶段就要将所要讲解的知识点按照重要性进行授课时间、例题的划分,从而保证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次分明,实现课堂教学时间利用的最优化。另外,则需要教师通过自身的专业技能将课本上所列出的客观性的知识点,通过举例等方式采用一种更为灵活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其次,课堂教学围绕课本,但教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不能局限于课本。知识是无边际的,虽然课本按照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人为性的划出了边际,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不可避免的会连带一些课外知识,才能够使得教学内容更为丰富立体,学生的记忆也会更加深刻。所以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本教材,既有知识点进行知识有指向性的发散,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内容的层次性,让知识内容连贯完整,还能一定程度上拓展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面,从而在未来考试过程中增加一份把握。 二、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 我国各阶段的学校教育都是采取班级制教学模式,通常情况下班级内容纳几十人,甚至部分大课堂还会有更多的学生共同听课。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在听课过程中很容易受到環境和其他学生的影响,这就需要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课堂教学氛围要做到整体的掌控和调控,通过创建积极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来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首先,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部分带动整体的氛围营造方式。对于一个班级来说,学生由于学习兴趣、个人能力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学生在地理这门学科的学习过程中,一定会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差距,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一定会有不同的表现。而对于学生来说,受教育的目的就是学习知识,所以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做的就通过放大这一部分优秀学生的表现来刺激其他学生的学习好胜心,例如提问时的表扬和鼓励等,这样在班级教学过程中就会呈现出你追我赶的教学氛围。 其次,部分影响整体,而整体决定部分。除了上述所说通过典型事例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之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班级整体氛围的营造来影响一部分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例如通过典型学生带动班级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后,班级中积极向上的氛围占主导之后,教师结合鼓励、表扬为主的方式,逐渐引导部分地理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参与课堂互动,从而主动引导这部分学生从回答问题等途径获得知识学习的成就感,进而实现班级整体学习步伐的一致性。 三、做好引导和监督工作 虽然对于高中生来说具备了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但在日常学习过程中依旧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监督,从而保证知识学习的高效性和有效性。 首先,地理归根结底来说需要学生记忆和背诵的内容占据绝大多数,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知识点的记忆和背诵是重中之重。而记忆没有捷径可走,最有效的办法便是通过不断地重复来克服遗忘规律,所以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做的便是通过抽查背诵等监督检查方式,督促学生在课堂或课下时间将所学知识点牢记并掌握。 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这种引导不单单是知识学习方面的引导,还包括学生的听课习惯、听课态度等方面的引导。 总之,对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在我看来上述三点是日常教学中最为基础的方面。素质教育教学体制下,未来我们还会融入更多先进的教学理念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以期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作者单位:重庆市酉阳第二中学校)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