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文言文“因声求气”课堂诵读实践思考 |
范文 | 方芳 学习目标: 1.积累文中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 2.学习孔子以礼治国,以德服人的“仁政”思想。 3.了解本文采取对话方式、反复辩难、使文章生动活泼、富有雄辩力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点: 1.因声求气,在诵读中体味孔子思想,感受儒家文化。 2.学习通过诵读、质疑、探讨的方式学习孔子“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教材分析: 本篇教材出自选修四“我有一个梦想”专题的“经世济民”板块,主要通过名家名言来学习和体验他们的政治理想和追求。本文为一篇驳论文,体现出通过对话的形式展开的破中有立的特点。孔子在对冉有的批驳中有立论,宣扬了他的治国之策。 学情分析: 学生过去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论语的经典篇目,大多跟教育学习主题相关,也已经学习到语录体的特点,对孔子的生平有所了解。怎样通过反复诵读对话,因声求气,体味人物语气与思想观点,在提升文言素养的同时,进一步了解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是学生能力培养的重点。 教学流程: 一、導人新课 (3分钟) 1.介绍孔子(出示孔子的图片) 【设计意图】 由于导入部分,开门见山,基于学生过去已经接触过论语的相关文章,因而只是重温一下对孔子气质形象——温和谦逊,转而把重心放在孔子本篇文章的情绪起点——发怒,马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有继续阅读和探讨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 助学任务1 齐读全文,纠正字音、断句。图示巧破题目。(7分钟) 背景知识补充: 当时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把持鲁国朝政,而王室日趋衰败,这种情况到孔子生活的时期一直持续了一百六七十年之久,历史上被称为“三桓犯上”。这其中,季氏的势力最大。他之所以要讨伐颛臾一是贪其土地,二是担心颛臾对自己的势力构成威胁。当时孔子的徒弟冉有、季路都在季氏门下,而且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两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由此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对话。(5分钟) 【设计意图】 用图示方式进行题解,思路清晰,具体形象,在分析题目的同时清楚表明本文重点和对话背景,尤其是引导学生在理解季氏的身份,“伐”的特殊意义和“将”的时间节点尤为关键,这是一场还未发动的战争,可以通过劝说得到制止,更重要的是季氏作为一个大夫,却觊觎一个附属国,在孔子看来这就是暴露了季氏的僭越之心,而这场战争就是名不正言不顺的,那么接下来孔子的语言和情绪的把握才能更加清晰明确。 三、文本研讨 助学任务2 请小组内分角色朗读第一段,思考,对于这场仗,孔子持赞成还是反对态度?请说说他的观点和态度?并找找哪些语句最能体现孔子生气的态度,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试着读读看。(10分钟)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老师补充了论语中的资料,让学生理解儒家思想里面的礼乐征伐是由天子发起的,在这个基础上,联系文本,学生就能较快理解孔子的思想,包括孔子对于季氏发起这场战争的态度。如果说对于孔子的三点反对理由是属于文本内容的疏通,那么寻找能体现孔子生气的句子和揣摩他的语气,则是学生较感兴趣和愿意去参与的环节,我们会发现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愿意说,并且也能感知到孔子的语气,特别是“无乃……欤?”这样的推测语气,要读得温和缓慢,虽然也有愠色。有个别同学在角色扮演的时候深入语境,模仿孔子语气,读来确实循循善诱。 助学任务3 孔子直呼“求”,这种情况在文中出现几次(生回答:三次。)我们知道冉有名求,古代直呼其名其实是不常见的(不敬)。孔子对冉有三次直呼其名,接下来的两次语气都一样吗?请小组分角色朗读全文,联系下面两个“求”字前后文,分析他们的语气有什么变化,从哪里看出来?而冉有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15分钟)明确:三次“求”语气加重,更加急促、强烈、气愤。 【设计意图】 助学任务3这一环节依旧是让学生通过对文本内容的研习关注这对师生对话的语气和态度,从“蛛丝马迹”中感受孔子的忧愤和弟子的理亏的怯懦,在组内活动中,大部分学生都能感受到语气的层层递进,但毕竟难理清孔子的表达思路,因此,教师在本环节中适当的引导非常重要。通过这种可读可操作的助学任务,让学生不再只是感受到文言文的枯燥,更能在学习中感受人物的生动性与真实性,让孔子仿佛就在我们身边,而孔子的形象也就跃然纸上了。 四、拓展延伸 问题探讨(开放性):孔子的思想绵延千年,请联系材料谈谈孔子政治主张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进步意义?(5分钟) 【设计意图】 让同学们从联系现实的角度谈一谈孔子思想的现代意义,从现实生活中找到突破口,理解儒家文化的时代意义。 教师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个真性情的孔子,人们喜欢将他神圣化,但更多时候他是一个凡人,我们通过朗读体会他与冉有的对话中的语气,因声求气,从而深刻地体会了孔子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也更生动更全面地认识了一个真性情的孔子形象。 五、作业 1.背诵“丘也闻…….萧墙之内也”语段。 2.写一篇心得,谈谈孔子的思想主张对现实生活的启发。 六、板书:“因声求气” (作者单位:温州市瓯海区三溪中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