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优化教学设计 提高课堂有效性 |
范文 | 陆建成![]() ![]() [摘? ?要]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从优化课堂教学入手,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创设教学情境,优化教学设计,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优化教学设计;有效课堂;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 G633.7? ? ? ? [文献标识码]? ? A? ? ? ? [文章编号]? ? 1674-6058(2019)08-0049-02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重。有效课堂需要教师在这三大目标领域努力,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发展。有效课堂的实现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设计。笔者认为,有效课堂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 1.在等效重力场的教学中,可以这样设计:地球上,在竖直平面内,一个小球在重力mg作用下做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如图1,倘若小球最终静止,一定会停在圆周的最低点,那么圆心与最低点的连线必然与重力方向重合。与最低点关于圓心对称的就是圆周的最高点,恰好过最高点的条件是[υ临=g地R]。 教师:请问,在其他星球上,是否也存在这样的规律? 学生:应该存在!物理规律应该不变。 教师:如图2,那么圆心与最低点的连线必然与星球的“重力”方向重合。恰好过最高点的条件是[υ临=g'R]。 拓展:地球上,一个小球在重力mg与电场qE的共同作用下做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如图3,倘若小球最终静止,一定会停在圆周的“最低点”。则可以将mg与qE的合力等效为一个新的“重力”,比如某个星球的重力,那么经过圆心的“等效重力”线与圆周的交点有两个,靠近箭头的点是“等效最低点”,与“等效最低点”关于圆心对称的点称为“等效最高点”。 结合多媒体教学设备,将图截屏旋转,如图4,将图4跟图5一起比较,学生就容易理解并接受“等效重力场”的概念。此时[mg'=(mg)2+(qE)2],小球恰好过“等效最高点”的条件是[υ临=g'R]。 2.在小船过河的问题上,过河的最短时间与最短位移是教学的难点,为了让学生快速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可以这样设计教学情境: 设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υ0],如果河水不流动,只要[υ0]方向不与河岸平行,则船一定可以到达对岸,设河水速度为[υ水]。请思考以下问题: x 二、学生获得良好的体验是有效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理课堂要给学生带来良好的体验,必须重视物理实验。 1.在《互感与自感》的教学中,为加深学生对互感的理解,不妨优化一下教学设计,可以做几个趣味实验。 (1)用电磁炉跟闭合线圈+灯泡,演示互感现象。方法是:灯泡跟闭合线圈相连,放在电磁炉上面。当电磁炉启动时,可以看到灯泡被点亮;关闭电磁炉,灯泡熄灭;若使闭合线圈逐渐远离电磁炉,则灯泡亮度会降低。 (2)用手机、小蜜蜂+闭合线圈,演示互感现象。方法是:用音频线把手机跟闭合线圈A连接起来,小蜜蜂跟另一个闭合线圈B相连,B靠近A。播放手机里面的音频文件,可以听到小蜜蜂也发出同样的声音,使B远离A,则小蜜蜂的音量有所降低。 (3)用二极管说明断电自感的电流方向。方法是:在断电自感的电路中,增加一个二极管跟灯泡相连。当断电时,灯泡从不亮的状态变到闪亮一下,说明有电流流过二极管,从而判断出自感电流的方向。 2.在《大气压强》的教学中,为加深学生对大气压强的体验,不妨让学生参与马德堡半球趣味实验。事先准备两个焊有手柄的钢碗(新的碗,没有变形的),两个手柄系着一条麻绳(为了防止拉开“马德堡半球”后两边的同学摔倒,这里不用两条麻绳而是用一条麻绳),往碗里丢下燃烧的纸张,迅速盖起来,往钢碗外面淋上冰水使之迅速冷却。然后请学生上台往两边拉钢碗。整个过程非常有趣,学生又能切实感受大气压强,体验深刻。 3.在光电效应实验中,每一种金属对应一个极限频率是实验规律,是客观事实。理解能力较好的学生很容易接受,但是理解能力相对弱一点的学生,百思不得其解。 此时不妨这样引入一个比喻:如果不存在极限频率,所有的光都照射在金属上,一定会发生光电效应。试想会产生什么严重的后果?我们还敢不敢碰这些金属?这些金属制造出来的仪器,是否安全?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很容易接受这样的客观事实。 三、恰当的例子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功与功率》的教学中,以磁铁车为例子:有两辆用磁铁做成的小车A、B靠近放置在光滑水平桌面上,A车的N极靠近B车的S极(其实N极也可以的),则它们之间的磁力是互相吸引的。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1)两车都用手固定不动,则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做功情况如何? 结论:作用力跟反作用力都不做功。 (2)两车同时放手,则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做功情况如何? 结论:作用力跟反作用力都做正功。 (3)两车同时往外拉,则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做功情况如何? 结论:作用力跟反作用力都做负功。 (4)固定A车,往外拉B车(或者往里推B车),则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做功情况如何? 结论:作用力不做功,反作用力做负功(或者做正功),总功为负(或者正)。 (5)往左拉A车, B车被A车吸引也往左,则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做功情况如何? 结论:作用力做负功,反作用力做正功,但是它们的总功可以是负功、正功或者不做功。 有了这些铺垫,可以进一步拓展到一对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做功情况。 四、有效课堂离不开教师的钻研与进取 总之,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教学的关键环节在课堂,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教学过程中的每一结构、每一环节、每一因素、每一方法都应该最优化。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准确定位主导作用,科学选择教学方法,才能省时、省力、高效,做到既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又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 ?参? ?考? ?文? ?献? ?] [1]? 崔允漷.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 刘志刚.我心中的有效课堂[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09(1):99-100. (责任编辑 易志毅)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