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见微知著,洞察变化,有效备考
范文

    谢植宣

    2014年的高考即将来临,作为语文备考的重头戏,作文的备考无疑是重中之重,尤其是广东近两年的作文命题变化,由原来的命题作文、话题作文的考查过渡到“材料引……”的作文题型,这样的变化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备考策略及备考重点。押题不可取,但对命题的研究与把握还是必需的。站在2014年的门坎,面对着关于作文备考的各种争议,我们需要一双慧眼,才能见微知著,洞察变化,有效备考。

    就广东的高考语文命题而言,一向奉行“稳中有变”的命题原则,那么2014年广东高考作文在命题上究竟是稳定还是变化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很有必要对2012年及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作分析对比、深入研究。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2012年广东高考作文题)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说:“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则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题)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众所周知,2012年广东高考作文命题变化很大,由原来的“话题作文”“命题作文”转变为“材料引……”的作文题型。陈妙云教授在《语文月刊》2013年第8期《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分析》一文中写道:“2013年的作文题比2012年的作文题显得更为成熟。”“更为成熟”言下之意即是2012年广东高考作文命题还不是非常成熟,还有提升的空间。那么,相对于2012年,广东2013高考作文命题在哪些方面更为成熟了呢?

    一是在作文要求上的成熟,这是显而易见的。增加了“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的要求,这既是向全国各省市的命题要求靠拢,保持写作要求的一致性与规范性,更是体现广东“材料引……”题型特点。陈妙云教授在不同的场合均明确表示广东这两年的作文题型不是坊间所谓的“新材料作文”,所谓的“新材料作文”只是我们一线教师一厢情愿的叫法。广东高考作文这两年的题型应称之为“材料引……”题型。而“材料引……”的“……”代表什么呢?因为是省略号,也就让人不明就里。从题目表述来看,2012年表述为“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因此,就2012年而言,材料引出的应是思考,然后相关的思考还要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这是对“材料引……”的省略号的理解。而到了2013年,删掉了“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的表述,而在写作要求上增加“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的表述,这样的改变最终把“材料引……”的题型稳定下来,“材料”即是指“材料内容及含意”,“……”指“范围”。从命题表述上看,用词规范而一致,明确了“材料引……”作文题型的命题特点;从审题角度上看,明确了写作的展开必须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进行,也即是陈妙云教授所说的“有效地弥补了以往命题‘限制过于宽泛的缺陷”。所以,近两年广东高考作文的审题并不是如部分省市的高考作文题那样呈发散状,而是牢牢立足于一个明确的写作范围之上的。如2012年的广东高考作文题的写作范围实质就是关于“生活在哪个时代”的思考,2013年的广东高考作文题的写作范围实质就是关于“慈善或者捐助行为”的思考。

    那么,所谓的“写作范围”指的是什么呢?按笔者理解,“写作范围”指的是背景材料(核心问题)和提示角度。如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背景材料是:富翁热心慈善,捐助三个贫困家庭。核心问题是:如何看待富翁的捐助行为及三个家庭面对富翁捐助的不同表现?提示角度是三个贫困家庭面对富翁捐助的不同做法。可见,近两年的广东高考作文均是在一个明确的背景材料的基础上,围绕一个核心问题,提供几个角度,引导考生展开写作。这是近两年广东高考作文在命题上的稳定之处。题目要求为“自选角度”,言下之意即是题目提供了几种不同的角度,考生只需任选角度行文即可,如2012年广东高考作文即提供三个角度:一是选择生活在过去;二是选择生在未来的世纪里;三是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有意义的生活。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也提供了三个角度,三个家庭分别对应一个角度。毫无疑问的是,对这些角度的认识与思考必须牢牢建立在背景材料及核心问题之上,而不能只见角度而无视背景材料、核心问题。

    作文要求上的成熟显而易见,而材料内容在组织、表述上的成熟却不是那么容易为我们所察觉。2012年广东高考作文在审题上对考生造成了较大的影响,除了教师指导不到位,考生理解不透彻的因素外,可能也与题目材料内容在组织、表述上存在问题有关。首先是材料内容的字数,2012年的广东高考作文题所给材料字数为191,而2013年所给材料字数为131,不要少看这60个字的差别,一个材料提供的字数越多,看似内容是丰富了,但是表意的多向性却是增加了,太多的文字必然会对考生的审题产生一定影响。从这个角度看,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的材料内容显得更为简洁、集中,有效地避免了一些无关信息对学生审题造成的干扰。除此之外,更大的成熟是在背景材料和提示角度的组织、表述上。2012年把背景材料和提示角度集中在一起表述,背景材料和提示角度纠缠在一起,给考生造成了一定的审题困惑和理解障碍。而2013年,明显地把背景材料和提示角度分开表述,先提出背景材料,再提供几个提示角度,层次清晰,表述明确,在材料内容的组织、表述上显得更为成熟而规范。这与陈妙云教授所说的“理解上不设阅读障碍”不谋而合。

    因此,我们可以形成这样的认识,近两年广东的高考作文其实是在题目所提供的一个明确的背景材料之上,围绕核心问题提供几种不同提示角度而展开行文的作文题型。按照陈妙云教授的说法,这种题型已日趋成熟。而纵观2013年全国18道高考作文试题,我们发现,话题作文、命题作文已日趋式微(仅存四川卷、天津卷),材料作文大有一统天下之势,所以,按此趋势,加之高考阅卷权威的“成熟说”,2014年的广东高考作文理应还是延续2012及2013年的命题特点,而绝非坊间流传的会重回命题作文、话题作文的老路。再结合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陈少华院长在2013年6月20日广东高考阅卷总结上的讲话,关于广东高考作文,陈院长如此说:“不像有的省份出得比较玄,如‘上善如水任方圆,包括叫我来写或张院长来写都感觉到有点困难。我的一个个人观点是,就最具体的生活现象引发关注,深层次地写出自己的体会,这种作文的倾向我认为应该提倡的,不要考得太玄,不要考得太抽象。”因此,结合以上认识及判断,我们基本可以形成这样的判断:2014年的广东高考作文,依然延续前两年广东高考作文的命题形式,在题目所提供的一个明确的背景材料之上,围绕核心问题提供几种不同的提示角度,提示角度不局限于某一种既成思维定势的狭隘见解,不局限于纯道德教化的思想教育,不走形而上的哲学思辨之路,而是放眼于时代、社会、生活,引导考生对社会、生活现象进行多元解读与思考。作文主题集中在对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自然、人与时代的冲突与解决上。引出写作范围的材料字数不会超过150字。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样的命题预测,我们拿两道作文题作一比较。

    题1: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日,某大学一名被导师称为最优秀的博士生放弃科研,选择去中学当了教师。导师对此深表困惑和惋惜,而当事学生则表示:已对科研厌倦,对中学教学产生兴趣。

    博士“逃离”科研,一时成为网上热门话题。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题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近日,某大学一名被导师称为最优秀的博士生放弃科研,选择去中学当一名教师。

    博士“逃离”科研,一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热议。

    有人认为是大材小用,人才浪费;有人认为博士有自由选择人生的权利;也有人认为,太过现实的社会环境让人才流失……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材料内容是相似的,均为一名博士生放弃科研,选择去中学当教师的事例,但是,在命题思维上却存在着极大的差别,从而也导致不同的审题立意。

    题1主要提供了一个背景材料,看似有两个角度,导师和当事学生的相关看法,但是角度是不清晰的,显得模糊而混乱。旁枝过多,引导不足,主题不明,审题的多向性很明显,因此就会出现以下的一些写作主题:放弃是一种智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走自己的路,追求人生价值。从审题来看,这些主题都是符合题意的。但是,这样的命题和审题并不符合广东目前的命题审题实际。

    而题2围绕背景材料提供了至少三个思考角度,背景材料明确(博士生放弃科研,选择去中学当一名教师),核心问题突出(如何看待博士生放弃科研,选择去中学当一名教师的行为?),提示角度清晰而开放(三个提示角度),减少了一些无关信息对审题造成的干扰,扫清了考生的审题障碍,降低了题目的审题难度,而把重点放在对考生的写作能力及思维能力的考查上。

    以此为标准,我们再来看下2014年佛山一模的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12年4月,郑州将全市街头巷尾的421个报刊亭全部拆除,该市成了国内目前唯一没有报刊亭的省会级城市。

    对此,有人说:报刊亭占道经营,不利于城市管理,应该拆除。

    也有人说:经营报刊亭的都是一些年龄较大、文化层次较低的人,现在报刊亭没了,叫他们如何生活?

    还有人说:拆除报刊亭后,当地报刊零售市场呈现急遽萎缩的势头,对城市文化生态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题目材料由背景材料(核心问题)+提示角度组成。背景材料为郑州市拆除了全市421个报刊亭,核心问题即是“如何看待郑州市拆除报刊亭的行为”?提示角度有三,一是城市管理的角度;二是城市人文关怀的角度;三是城市文化生态的角度。只要围绕背景材料(核心问题)引发的思考,都可判为符合题意。每个角度审题上不存在优劣之分,只要言之有理,即可。这样的题型与2014年广州调研的作文命题完全一致,思路如出一辙,均是在一个明确的背景材料上,围绕一个核心问题提供几个不同的提示角度,引导考生展开对核心问题的思考。

    因此,在高考来临之际,就目前广东的高考作文备考而言,我们需要深刻地理解近两年广东高考作文的命题变化,及时作出调整,积极应对,才能在2014年的高考作文冲刺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单位:佛山市顺德乐从中学)

    责任编校 彭 琳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1:4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