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象声号的修辞妙用 |
范文 | 邵建新 标点符号是帮助文字记录语言的一套符号系统,是书面语中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可以“表明词句的性质,帮助达意的明确和表情的恰当,作用跟文字一样,决不是附加在文字上,可有可无的玩意儿”(朱自清《写作杂谈·标点符号》)。作家秦牧认为“讲究文学语言,同时,也得讲究标点符号的使用”(《语林采英》)。巧妙运用标点来表情达意,就能发挥其独特的修辞作用,弥补文字难以完全表达的内容,具有不是文字胜似文字的艺术魅力。 请看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人教版、苏教版七年级下册)中巧用象声号(又称曳引号)来描摹私塾先生寿镜吾念书情景的范例: “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了,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这一段描写虽用了语气词“呢”“噫”“嗬”来描摹先生读书的语气和腔调,但声音的颤动延宕、抑扬变化,光靠这几个语气詞还无法完美表现。鲁迅修改时,便在“千杯未醉嗬”增添了能活灵活现地展现声音摇曳的象声号(~~~~)。正式发表时,又在“一坐皆惊呢”后面添加了“~~~~”(参见《鲁迅手稿选集》)。这两个“~~~~”恰到好处地用在读书和声“呢”“嗬”之后,以其鲜明的形象性和动态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它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的语音为生动的形象,使人产生了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艺术联想。它不仅生动地再现了寿老先生吟诵古文时的那种拖腔拿调、抑扬颤动的吟诵声,而且也形象地刻画出“先生读书入神”时摇头晃脑、如痴如醉、自得其乐的神态。 鲁迅巧用象声号来描摹先生读书的抑扬顿挫,的确是摹难写之声如在耳边,状难写之景如现眼前,起到了任何文字和其他标点都难以替代的修辞功效。语言大师高超的标点艺术由此可见一斑。难怪作家杜鹏程盛赞鲁迅作品“不仅文字是有生命的,连每个标点都是活生生的”(《日记摘抄》)。这两个象声号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吗? 编辑/李莉E-mail:1183916794@qq.com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