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地方模考试题需在严谨科学上下功夫
范文

    邱剑锋

    [摘? ?要]在高考前,各地会组织多次大规模的模拟考试,大部分的地方模考具有较强的导向性,但有些地方的模考存在试题设计不严谨,答案组织不科学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地方模考失去了导向性功能,甚至会误导教师和学生下一步的复习方向,因此地方模考试题还要在严谨科学上下功夫。

    [关键词]地方模考;严谨科学;高中历史

    [中图分类号]? ? G633.51? ? ? ? [文献标识码]? ? A? ? ? ? [文章编号]? ? 1674-6058(2019)16-0085-02

    在高考前,各地会组织大规模模拟考试,检测上一阶段的复习成果,并引导下一阶段的复习方向,因此地方模考的导向性很强。但如果模考试题不严谨、不科学,不仅没有导向性,甚至还会误导学生和教师,所以地方模考试题要在严谨科学上下功夫。本文以江苏省某大市高三调研测试历史卷为例,谈谈地方模考试题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应对策。

    一、试题设计不严谨

    第9题:

    以下图片反映了我国新时期“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的有(图略)(? ? ?)

    ①刘少奇同志追悼会? ? ②第五届全国人大会议? ? ③民族区域自治法? ? ④吉林省海选

    A. ①②③? ? ? B. ③④? ? ? C. ①②④? ? ? D. ①③④

    参考答案:B。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②第五届全国人大会议”选不选,笔者认为根据新人教必修一以及学生的常识不能准确判断第五届全国人大会议的时间,而时间恰恰是该选项选择与否的关键。根据常识我国全国人大会议每五年召开一次,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于1954年,照此推算,第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应于1974年召开,然而实际上由于“文革”的破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续十年没有召开”,因此很难判断第五届全国人大会议召开的时间。根据新华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资料介绍,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于1964年12月21日至1965年1月4日召开,“由于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的干扰,第三届全国人大只举行了这一次会议”。第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于1975年1月13日至17日举行,第四届全国人大会议也仅召开了这一次全体会议。第五届全国人大于1978年2月26日至3月5日召开,任期至1983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召开结束,至此全国人大会议的召开步入正常。所以第五届全国人大的召开符合“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家恢复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属于新时期“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显然答案排除“②第五届全国人大会议”,是因为命题者认为“新时期”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可笔者查遍人教版的新教科书都没有如此定义,退一步讲“新时期”如命题者所理解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第五届全国人大会议的第二至第五次会议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也不应该将“②第五届全国人大会议”轻易排除,所以该题的设计不严谨。此题最好将第五届全国人大换成学生熟知的第一届全国人大或第十届全国人大等。

    第10题:

    从中国历史来看,20世纪的重大理论成果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二是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领导人的理论创新,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这三大理论成果都(? ? ?)

    ①具有时代特征? ?②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产物? ?③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 ?④具有科学性

    A. ①②③④? ? ? B. ①③? ? ? C. ①②④? ? ?D. ①③④

    参考答案:B。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三民主义”具不具有科学性。人教版新教科书将“三民主义”定位于“20世纪以来中国最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没有出现“科學性”字眼,但不等于“三民主义”不具备“科学性”。 《辞海》(1999年版)对科学的定义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的规律的知识体系。”20世纪初,中国民主革命取代改良运动成为时代发展潮流,“三民主义”的提出“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辛亥革命……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三民主义”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反映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在一定程度上是“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的规律的知识体系”,怎么能说“三民主义”不具备“科学性”呢?命题者认为三民主义不具科学性的论断太过教条和武断。该题答案显然是D。

    二、答案组织不科学

    第24题:

    材料一? 2008年1月1日,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中的农牧业条款正式生效,墨西哥4种农产品玉米、大豆、蔗糖和奶粉市场对美国、加拿大完全开放。1月31日,墨西哥农民举行大规模示威,要求政府就协定中的农牧业条款展开重新谈判。

    ——摘自新华网

    材料二? 2004年9月,西班牙发生不法分子焚烧华商鞋店事件。有人打出标语:“把埃尔切(西班牙制鞋中心)所有亚洲鞋子都赶出去。”

    ——摘自新华网

    回答:(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相同问题是什么?

    参考答案:反经济全球化。

    答案有违史学研究中“孤证不立”的原则。虽然材料中墨西哥农民和西班牙不法分子的行为与经济全球化有关,但并不能说明上述材料中的墨西哥农民和西班牙焚烧华商鞋店的不法分子反经济全球化。事实上他们只是反经济全球化中触犯自身利益的部分,否则墨西哥农民也不会等到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十多年后才强烈反对,而且仅仅反对有关涉农政策。综上,此题的答案修改成“经济全球化中的利益冲突”更为妥当。

    上述是地方模考试题中存在的部分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不好,模考试题的信度就会受到质疑,模考的作用就不能很好地发挥。要解决模考试题暴露出的问题,应做好以下几点。

    1.命题者乃至普通高中教师要多学习历史测量与评价的理论和技术。首先,要认真研究各地考试说明和例题以及近年来各地的高考真题;其次,要认真学习国内著名中学历史测量与评价专家的科研成果,如华东师大聂幼犁教授、华南师大黄牧航教授发表的相关论文和著作,并多读专业性的书籍和杂志。

    2.命题者要有严谨科学的态度。地方模考由于人力、财力、物力的限制,不可能像高考命题一样有充沛的时间,还有对某一历史领域颇有研究的高校老师组成的强大团队和严格近乎苛刻的命题程序。但地方模考试题和高考试题一样“严谨科学”是第一要求,也是最基本要求,它是试题发挥效益的基础。所以地方模考试题也要有一套参考高考命题的严格审核程序,试题成型后应组织部分教师试做,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 ?参? ?考? ?文? ?献? ?]

    [1]? 历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①(必修)(第3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 历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③(必修)(第3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 ?哀? 妮)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3:3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