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优化课堂教学 提升思维能力
范文

    朱玲仙

    

    

    

    [摘? ?要]目前,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工具,被广泛应用到教育事业中。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开展教学,以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学习。

    [关键词]思维导图;道德与法治;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 ? G633.2? ? ? ? [文献标识码]? ? A? ? ? ? [文章编号]? ? 1674-6058(2019)16-0041-02

    思维最初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程,它探索与发现事物的内部本质联系和规律性,是认知事物的高级阶段。学生的思维水平与学习水平有密切的关系,学生的思维水平越高,吸收和理解知识的能力就越强。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这一有力工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做好绘图准备,完成思维构建

    教师开展教学是为了让学生认知这些知识,了解文本描述的意思及找到学习知识的意义。而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重视引导学生记忆知识、积累知识,却忽视了学生的思维构建。思维构建的过程,是指把知识分析与综合、分类与比较、抽象与概括的过程。思维又分为感性具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理性具象思维三种。教师在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之前,要帮助学生完成思维构建。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追求民主价值》时,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梳理出以下知识要点:(1)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的意识;(2)不断增强判断能力;(3)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看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完成思维建构。首先,教师引导学生拿起笔,准备绘制思维导图。学习知识的过程,不是机械记忆知识的过程,学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主体性,在感性体验的基础上产生描述知识的想象,再进行感性具象思维训练。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准备好各种颜色的彩笔,再进行实践前的思考:准备应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区分知识?是应用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字体、字号还是利用其他方法来分类?分类的标准是什么?可以按照一级分类是字号、二级分类是颜色、三级分类是字体来分类吗?学生在准备绘制思维导图前,就应建立抽象逻辑思维。教师只有让学生理解,知识不是复制出来的,而是通过思维建构出来的,学生才能理解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因此,教师要在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之前,帮助学生完成思维建构,为建构知识做好准备。

    二、通过实施绘图,培养思维能力

    当学生完成了思维建构以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开始绘制思维导图了,要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如何思维才能高效地吸收知识、整合知识、呈现知识,在实践训练的环节中全面提高思维水平。如在学习《追求民主价值》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这个主题,建立思维导图。

    1.挖掘文本,寻方法

    学生能不能深入地挖掘文本中的知识,与学生的学习体验有关。因此,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不必给自己太大的心理负担,也不必思考必须记忆的文本内容,而是要尽情地体验知识,感受学习的快乐。此时,学生可以应用朗读的方法来阅读文本;也可以在阅读完文本以后,再去寻找相关的案例;还可以阅读完一段文本以后,结合自己的体会去描述它。很多学生之所以不能充分地挖掘知识,与他们不能以感性具象思维体验知识有关。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要先把知识变得具象化、直观化,让学生尽情地了解知识、体验知识,如下图。

    2.找准关键,练思维

    当学生对知识产生直观、感性的认知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放下书本,剖析知识;学会思考以上的知识描述了哪些内容;学会应用一个关键词来概括一段文本内容中的意思,比如可以应用意识、能力、态度等关键词来概括。教师要引导学生一边回顾文本,一边结合自己的理解提炼关鍵词。学生要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关键词的提炼,然后迅速进入下一段文本的分析中,如下图。

    教师可让学生一边记录关键词,一边应用不同颜色、大小、字体的文字把关键词分类。如果学生不能够应用一个关键词把文本概括出来,那么也可以应用一个极简的图文符号来表达自己想要描述的内容。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左半边大脑负责理性思维,右半边大脑负责逻辑思维。教师要求学生提炼关键词,是为了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要求学生应用图形及不同颜色、大小、字体的文字呈现逻辑分析的成果,是为了给予学生感官刺激,使学生能把抽象的文字以接近于图画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感性具象思维,即刺激右半边大脑的神经。在右半边大脑的辅助下,学生能加快理性逻辑思维的建构。思维导图就是这样强化左右大脑的协调,帮助学生发散联想事物的一种工具。

    3.理顺逻辑,创主题

    当学生完成了发散联想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分类和概括他们发散出来的关键词或图文符号,然后由下至上地建立知识主题的关联。比如,学生可以把意识、能力、态度等关键词归纳为“参与民主生活要求”。学生归纳的一个关联即为一个知识分类。学生要逐级向上把知识分层和分类,建立起一个思维导图主题,具体步骤见下图。

    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时,要让学生尽情体验知识,为学生提炼关键词做好准备。在这一环节,教师要让学生通过提炼关键词的方法提升感性具象思维水平与抽象逻辑思维水平;还要让学生在完成知识主题分类的过程中获得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理性具象思维能力的训练。

    三、应用思维导图,拓展思维训练

    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部分学生的思维能力很强,他们能够通过训练快速地提高思维水平;部分学生的思维能力较弱,他们在接受思维导图训练时,抓不住思维要领。学生的差异性导致他们绘制的思维导图质量不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完成思维导图以后,对其进行分析对比,通过分析思维导图质量,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先后展示了学生A绘制的思维导图(如图4)和学生B绘制的思维导图(如图5),然后引导学生对比分析这两幅思维导图的质量。学生普遍表示,虽然图4总结的内容很全面,但是看得非常累,因为图4没有去除无关的文字信息,提炼出关键词,因此看到这幅思维导图时,不能迅速地抓住知识主题,必须阅读大段的文字后才能理解它的内容。而图5就简洁、明晰得多。从图5中还可以看到,态度和实践两个子主题是学生B花费了心思提炼出来的。学生B把态度下的子主题分类得很简洁,虽然只分了两类,却十分明晰。在课本中没有提到实践这一关键词,也没说明内容与实践有关,然而学生B提炼出了实践这一关键词,既让分类准确、明晰,也能通过实践下两个知识主题的提炼准确地概括出知识内容。学生表示可以迅速通过图5这幅思维导图理解文本描述的全部内容,了解该课的知识框架。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学习知识时,需要完善的思维能力是什么?大量的学生表示,他们必须向学生B请教提炼关键词和概括总结知识的方法,只有继续完善这两个方面的思维能力,才能绘制好思维导图。

    教师引导学生对比思维导图绘制的质量,既有利于学生不断提高思维导图绘制的质量,也有利于他们不断提高思维能力。

    总之,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知识,不是为了让学生机械地记忆知识,而是为了让学生在理解知识以后,能够深入地分析知识,用批判的眼光来对待知识,并结合自己的理解来创新知识。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应用思维导图工具来帮助自己完成这样的学习,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责任编辑? ? 袁? ?妮)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