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小学音乐中高年段大小调色彩分辨与欣赏的策略研究
范文

    张恒恒

    摘要:目前,小学阶段所接触的音乐多以大调为主,学生对于大小调的区分相对欠缺,随着学段的不断增高,越来越多的音乐基础知识需要学生掌握。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律动中感受到音乐情感变化,达到理解。只有这样,学生在步入初中后,才能更加轻松地将音乐术语加以运用。

    关键词:关系;大小调色彩分辨;体验;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7-081-2

    所谓关系大小调,是指调号相同的一对大小调,他们互相为对方的关系大调或关系小调。例如C自然大调和a自然小调的音节中均无升降号(调号相同),只不过C自然大调音阶中的主音比a自然小调同样音级上的音高一个小三度。又例如F自然大调和d自然小调的音阶中都只有降B,而其它音均无升降号,只不过F大调音阶主音比d小调同样音级上的音高出一个小三度。下面笔者谈谈如何在演唱和律动中体验大小调色彩的变化,以及如何感受音乐。

    一、在演唱和律动中体验大小调色彩的变化

    在《第一交响曲第三乐章》(选段)的授课过程中,教师首先由一首耳熟能详的儿歌《两只老虎》导入。教材中《第一交响曲第三乐章》(选段)是以d小调为例,为了便于学生观察对比,《两只老虎》的谱例以F大调呈现。下面以课例的形式呈现:

    课堂片段一:赏析《两只老虎》,导入主题

    弹奏《两只老虎》

    师:这是一首什么歌?会唱吗?我们一起唱唱

    生:《两只老虎》。

    师:唱完这首歌你们的心情怎么样?

    生:开心的、快乐的

    师:跟着音乐边走边唱,中途音乐会发生变化,调整你们的脚步。注意发现了什么?

    生:歌曲速度变慢了,情绪变得悲伤了。

    师:这样的音乐,如果让你用身体来表现,你想怎么做呢?

    生:放慢速度走或者轻轻地摇摆身体。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跟着音乐的节奏来走一走,注意聆听,音乐是否是一成不变的。

    设计意图:借助耳熟能详的儿歌《两只老虎》来导入,学生倍感亲切,通过唱谱,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特点,一方面,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两只老虎》与《第一交响曲》在情绪和速度上有着强烈的对比,通过律动,学生用自己的身体亲身体验两者的区别。最后,两种音乐反复交替,加深了学生对《第一交响曲》的印象,從而表现的更加明确。

    课堂片段二:学习第一乐章的乐句

    出示五线谱

    师:我们跟着谱子唱一唱

    师:仔细观察五线谱是怎么从《两只老虎》演变过来的?

    师:你发现了什么?

    师:移低了小三度,从大调的明亮的色彩变得成了灰暗的色彩

    师:再唱一遍

    设计意图:教师出示直观图,让学生自己寻找两者的区别,从视觉上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印象,再通过唱谱,感受歌曲情绪的变化,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歌曲色彩发生了明显的色彩上的变化。

    二、在作品中感受音乐,重现送葬队列

    课堂片段三:出示主题

    师:我们刚刚听的这段旋律就是《第一交响曲》第三乐章中的主题部分,完整地听一遍,想一想作者是要描写什么情景?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老师带你们一起去探索答案。

    出示《猎人的葬礼》

    师:这幅《猎人的葬礼》是一部童话故事的插图,作者马勒就是看到这幅图片产生的灵感,所以,《第一交响曲第三乐章》是描写送葬的情景。

    师:如果你是其中一员,你会怎么表现呢?

    生:我会哭,会很难过

    师:我们带着这样的情绪再唱一遍。

    设计意图:

    让学生自己先听音乐感受作品,老师再出示答案,学生会印象深刻,问学生如果作为其中一员会怎么表现,让孩子能感同身受,找到最这部作品的情感特点。

    课堂片段四:分声部行进

    完整的听一听这部作品,我们刚刚唱的旋律只出现一次吗?

    生:是反复出现的

    师:像这样循环反复主题旋律的演奏方式,叫轮奏

    师:我们还可以用歌声来表现

    让同学们分成两组,请第二组同学听一听第一组和老师是怎么合作的,再让学生进行分声部轮唱,再分成三声部轮唱。

    请学生来模仿送葬的队伍,跟着音乐走一走。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发现歌曲的演唱形式是反复出现的,总结之后直接进入延长模式,让学生理解轮唱的意义,通过轮唱让学生为后面的集体表演做好铺垫工作。

    课堂片段五:加入单簧管的效果

    师:同学们再听作品,除了旋律的流动,你还听到什么亮点?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听老师唱一唱,你觉得这个乐器的色彩怎么样?

    生:听到一句欢快的旋律

    生:双簧管

    生:明亮的、跳跃的

    师:作者为什么要在送葬的环节加上这样一个明亮的、跳跃

    的元素呢?(想一想,如果猎杀你的猎人死了,你是什么心情?)

    师:双簧管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为什么?

    生:因为出现一次,不能表达小动物们开心的程度

    师:看,老师加入了什么动作?我们一起试一试

    师:现在,我们来重现送葬的是队伍请几名学生来做老师这个部分,其他人做主题的重复。

    师:最后我们一起欣赏一下这部作品的演奏(出示视频)。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作品,让学生寻找明亮的声音,师生一起探寻作者加入双簧管的用意,以便更好的理解作者作曲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最后让学生集体重现送葬队伍,亲身体验作为动物,为猎杀自己的猎人送葬的讽刺性的快乐,和不可思议的阴郁。

    大小调分析,应以视唱为主,理论分析为辅。因此,笔者在设计《第一交响曲》第三乐章时,重视试唱的重要性,通过速度的变化,引发学生的思考,首先刺激学生的听觉效果,初步辨识是大调和小调的的色彩区别,再通过律动来体验情绪和速度的不同变化,让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到了大调小调的特点。

    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增设一些听赏的部分,比如定期给学生播放几首不同风格的作品,介绍不同时期作品的特点,在讲解大小调时,通过多听赏,多辨别,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增强对大小调式的认知,从而训练学生更加迅速地判断大小调,久而久之,对学生理解概念有很大的帮助。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5:5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