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骨科手术新方法的建立与临床应用探究 |
范文 |
摘要 目的 探讨对于骨科手術新方法的建立,并研究其相比于传统术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笔者工作单位的骨科,于2015至2019年收入病房治疗的836例接受各类手术患者,并对患者分组,接受以传统开放型术式下进行手术的418例患者视为对照组;将其余患者即接受以微创等新型骨科术式下进行手术的41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结果:接受以微创等新型术式下进行各类手术的418例观察组患者,在综合康复效果上都优于接受以传统开放型术式下进行各类手术的对照组患者。结论:对于骨科手术方案而言,通过微创等新型方式进行,相比于开放式手术更利于接受骨科手术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骨科手术;新方法;开放式;微创 【中图分类号】R81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09-008-02 0 引言 ?目前临床中,对于骨科手术按照其操作方式的分类主要分为两种,一种即为长期以来一直采用的传统开放型手术,另外一种即近几年引入国内并普及、以关节镜为代表的微创术式。笔者为了研究两种术式对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现对我院骨科836例各类手术患者的临床病历以及相关资料治疗经验采取回顾性分析总结,现详细介绍相关资料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参与观察患者共836例,均为我院2015至2019年骨外科住院手术患者,患者来源为医院外科、骨科门诊及医师工作室。包括青年、中年、老年,也符合实验的要求。本次实验已征求患者及家属同意意见。医师通过分析836例患者的x射线、CT与MRI的成像结果,综合判断各项指征,均符合足接受骨科手术诊断标准并具备参与本次观察实验的指征。 1.2实验方法 首先,笔者对接受各类骨科手术的患者进行筛选,选择符合统计学上的要求的足够的患者。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作者工作单位的骨科与于2015至2019年收入病房治疗的836例接受各类骨科患者,并对患者分组,接受以传统开放型术式下进行手术的418例患者视为对照组;将接受以微创术式下进行手术的41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通过收集与统计他们的SAS与SDS评分、骨性融合率、疼痛状况等恢复效果情况,是判断应用微创方式下进行手术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的数据,并对其进行统计学上的分析处理。同时对数据进行、多次精密的计算,确保数据的真实有效。作者还结合了后续患者的反馈,综合分析我科两组接受不同种术式418例患者的康复情况,并总结医护人员的体会。 2 分析骨科新技术 自本世纪初开始至今的20年中,随着网络建设愈发先进与国际关系的融洽,使骨科医护人员获取国际最新骨科术式与科研成果的渠道愈发增多,从而增强了医护人员对于骨科新型术式的学习能力与兴趣。自从21世纪初,笔者工作单位的骨科就积极探索,通过阅读国内外文献、派遣医师进修等手段对骨科最新术式进行学习,现详细介绍两种骨科手术新方法如下。 2.1 内固定技术 内固定技术,是指用一种设计精细且耐受性与硬度都足够强的系统,其中以AO组织为代表。传统术式在术后通常采取外固定模式,会破坏患者病灶处生理结构,导致患者血管、肌肉组织萎缩变形,不利于患者预后,而接受内固定治疗的患者就不会出现此现象。临床中,内固定技术主要分为四种,分别为单纯用加压钢板对患者病灶进行固定、单纯用螺丝钉固定、加压钢板与螺丝钉配合治疗和加压钢板配合钢丝治疗方式。 2.1.1 治疗方式 当患者骨折病灶处为斜或螺旋型时,首先对其使用两颗螺丝钉进行内固定,再将患者骨折处进行对位处理,术毕用石膏固定。当患者骨折病灶处为横型或大块骨骨折时,临床上大原则上普遍为其使用加压钢板配合螺丝钉的固定方式,但由于各个患者具体情况都不相同,因此使用何种固定方式应当依据患者病灶情况而定,随机应变选择最佳的固定方式。当患者骨折病灶处为小型碎骨、以至于无法使用螺丝钉时,应当使用钢板对患者骨折处碎骨进行内固定,固定好后,再用钢丝在其钢板外围进行捆扎固定。 2.2微创骨科技术 近几年来,由于腔镜技术在我国各级医疗机构的全面普及,微创骨科技术的进步也随之而来。自从上世纪80年代末,微创骨科概念和技术被提出以来,经过近40年的发展,目前小切口与关节镜技术已愈发成熟。 2.2.1 治疗方式 目前手术中,涉及微创骨科的种类较多,主要可分为小切口与关节镜两种方式进行。其中,以小切口作为首选术式的的代表手术有DHS内固定股骨转子骨折术、踝关节融合术、髋关节置换术等。以关节镜为首选术式的代表手术有脊柱结核或肿瘤摘除术、脊柱侧弯内固定术、椎间盘摘除术等。微创骨科对于疾病的治疗方式尚无统一治疗方案,大多为依据CT及MRI成像结果随即应变,具体治疗方案视患者及病灶情况而定。 3 结果 由表1至表5可以看出,无论从患者骨性愈合率、SAS及SDS评分、治疗改善率和患者满意度上来看,接受关节镜或小切口等微创术式下行骨科各类手术的观察组患者均优于接受开放术式的对照组。 4 小结与展望 随着我国微创骨科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越来越多面对患者骨科病灶处理的新方法被国内外学者提出。笔者认为,对于这些新方法的学习,有利于在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在提高医师能力的同时提高其下一代医师的成长速度,增加我国在微创骨科反面的临床经验以尽早对微创骨科技术诊断及操作规程做到规范化。 综上所述,应用以关节镜、小切口技术为代表的微创骨科在提高患者骨性愈合率、SAS及SDS评分、治疗改善率和患者满意度。有利于对骨科手术患者在提高疗效的同时,尽可能缓解患者由于骨损伤与手术切口带来的疼痛状况,并提高各级医疗机构在此地区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田伟.我国智能骨科手术体系的建立及应用[J].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2020,5(03):129-130. [2]裴福兴,翁习生,黄泽宇.积极推进“创建骨科手术加速康复围手术期血液与疼痛管理示范病房”活动(2019年修改版)[J].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19,12(02):161-166. [3]梁瑞芬,区燕宁,陈丽芬.骨科专科手术安全核对表格的建立及应用评价[J].临床医学工程,2018,25(07):943-944. [4]霍艳俐.护理干预对骨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药使用的影响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10):176-177. 作者简介:魏春生 ?男 ?骨科 ?副主任医师 ?工作地点:山东省淄博市齐鲁医院桓台分院。 作者单位: 齐鲁医院桓台分院 ?山东淄博 ?25500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