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经典诵读素材选择的实然与应然
范文

    郑秀劼

    摘 ? 要?经典诵读素材的恰当选择是经典诵读工程开展和实施的前提,它在整个经典诵读工程实施过程中起到龙头作用。在素材的选择中容易出现照搬复制、内容隐喻、题材单一等问题,可运用教育性与实践性相结合、传承性与发展性相结合、可读性与趣味性相结合、适应性与渐进性相结合及多元化与目的性相结合的策略,以使经典诵读素材的选择具有科学性和价值性。

    关键词?经典诵读素材 ?问题 ?选择策略

    2018年9月16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印发《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将经典诵读工程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实施原则和重点任务及组织实施作了详细的阐述。其中明确提出了要加强经典诵读教材、读本等基础资源建设,便于指导社会大众尤其是青少年“读什么”“怎么读”[1]。实施经典诵读工程的关键前提是先解决读什么的问题,只有先解决了素材选取的问题,才能进一步探索怎么读的问题。一、经典诵读素材选择的意义

    经典诵读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学校对经典诵读的实施模式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为国学课程型,其教材、读本的来源形式主要为地方行政部门指定的统一教材、学校自主研发的校本教材、优秀的国学读物三种[2]。另一种为经典泛读型,其教材读本主要来源为学校研发的校本教材或者是教师自己搜集组织的经典诗文等。这两种经典诵读实施类型的不同、课程理念的不同决定了经典诵读材料选择的不同、教学方式的不同,定义也不同。笔者认为,经典要能够经得起历史考验,它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具有典范性和传承性的特征。经典诵读工程的实施对象主要为青少年,目标主要是使青少年更加热爱祖国文化,提升语文素养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具有高度的语言自信和文化自信[3]。二、经典诵读素材选择中的问题

    1.照搬复制

    (1)无难易区分。在众多的经典文学中,有难有易,有繁有简,选择经典素材的时候会出现只以经典为准则而忘了经典中的难易度,将素材直接引用。直接拿来的素材选择方式导致经典素材以大杂烩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没有显示出素材内容难度系数上升排序的编排效果,无法让学生对经典文学产生兴趣,理解经典中传递的文化思想及文学素养。

    (2)没有创新。素材内容的选择是为了体现教育目的,能够实现教学目标,取得一定的教育效果。而在现实中,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却成了墨守陈规的标杆,把素材原原本本地拿来,无节选、无改编、无注释、无拓展,将原汁原味的素材呈现在学生面前。跨越了社会时代背景、超越了文学素养的经典,无疑会增加读者阅读的负担,增添理解的误区,削减学习的兴趣。

    (3)不适应时代发展。能称之为经典的素材多来源于古典文学,不经筛选就拿来的素材内容只满足了经典的定义而忘却了时代的要义,与当今所传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价值观有差距。经典诵读素材的选择需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与思想觉悟。

    (4)不适合年龄段。经典诵读工程的对象为青少年群体。教材中所涉及的文章多为白话文,学生古典文化素养的不足,导致了文言文、古诗词学习的困难。因此,按照蒙学、儒学等年龄划分学习阶段,不适宜现今学生的学习。古典文化素养的不足,使学生无法真正理解素材的深层含义。

    2.内容隐喻

    (1)蕴含思想不鲜明。中国文化常常讲求中庸和含蓄,文字中常常一语双关,有所隐喻。而作为经典阅读素材的文言文以及诗词、寓言等,这种含蓄内敛的文字表达方式,易使学生对文章含义理解不透彻,无法达到有效促进青少年学习传统文化、继承优秀道德品质的目的。

    (2)新旧观念不同。社会主义思想以民主、平等、和諧、法治为核心,这与传统封建思想是完全不同的。而多数经典素材往往带有时代色彩,与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格格不入,教学中应彻底摒弃封建落后的思想,弘扬新时代下社会主义思想的主旋律。

    3.题材单一

    (1)形式单一。适合诵读的素材往往是成章、成段的短文,因此,在选择经典阅读素材时偏重于文言文和诗词类。枯燥拗口的文言文以及隐喻较深的诗词,对古文学常识缺乏的学生来讲,学习兴趣不足。

    (2)内容单一。经典诵读素材不应只局限于传承我国的经典文化和悠久的历史,还应该引进国外的文学经典。文化不只是语言文字上的传承,还应该是艺术、科技的传承与创新。三、经典诵读素材选择的策略

    1.教育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经典诵读不论是在精神明文建设还是在素质教育方面,是对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确立的一种正向引导。因此,经典诵读素材的内容应包括正确的价值观、历史演变、古文学常识、古诗词、经典名著等。立德树人不只是思想上的高度,还是实践上的最高作为,以自身的约束力、自觉性为基准将德性表达出来,在生活中才能体现出经典诵读的教育价值和实践价值。

    2.传承性与发展性相结合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经典诵读中,素材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到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承、道德品质的弘扬。对于文化的传承必须与发展相结合,要在历史中思辨,在文化中包容,在知识上创新。互联网+的全球视野下,文化的引进、资源的共享都在冲击着传统文化,在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理念下,对新知识、新观念的学习与思辨,促进文化的发展。

    3.可读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文言文通常晦涩拗口、字词意思多变、读音难以把握、文章主旨大意具有隐喻性,造成了文言文、诗词等文学形式创作传播的障碍。因此,在选择经典诵读的素材时要考虑到语句上的韵律美,内容上的简单易懂。能引起学生共鸣的素材应是情节有趣味、人物形象多样、字词生动灵活,具有较强画面感和生活情趣的。这样的经典诵读素材学生才能有兴趣学习、鉴赏,以提高学习质量。

    4.适应性与渐进性相结合

    经典诵读素材的选择应具有适应性,要适应时代要求,适应学生年龄特点。内容上应选择与我国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对青少年产生积极的影响,并且要适合各个年龄阶段的认知程度,围绕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经典诵读文本[3]。知识体系的构建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经典诵读材料的选取也应顺应知识体系构建的规律,采用渐进性原则和由简到繁、由浅到深的递进顺序进行选取排列。

    5.多元化与目的性相结合

    针对多元化的社会和多元化的知识信息,经典诵读材料的选择也需要具有多样性的原则。形式上的多样性,不局限于仅是以文言文、古诗词为特有形式的国学教育,而是要以文字、成语、歇后语、诗词、文言文及古今中外的名著节选为递进形式的多样化的选择素材方式。内容的多样性,体现在经典诵读的素材选择上要有思想类、艺术类、生活类、科技类等方面的内容。素材形式上和内容上的多变只是以不同的方式展现文化的魅力,学生通过学习形成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在多元化的社会中辨明是非,提高学习能力。

    立足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经典诵读素材的选择应贴合生活,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躬行实践,以现实生活为背景,行力所能及之事,使学生具有辨别真假、善恶与美丑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语委关于印发《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ED/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8/s3129/201809/t20180929_350445.html,2018-09-26/2018-11-30.

    [2] 胡虹丽.中小学国学教材的现状与构建[J].课程.教材.教法,2017(09).

    [3] 温小军.对实现经典诵读有效性的必要追问[J].语文建设,2012(09).

    【责任编辑 ?关燕云】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8:5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