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感受挫折·认识挫折·应对挫折 |
范文 | 姚菊霞 【内容摘要】如何帮助青少年走出阴霾人生?通过实践,我们认为,运用经验,感受挫折;探究分享,认识挫折;拓展空间,应对挫折,或能使孩子们的心灵中溢满正能量,从而走向积极人生,走上一条充满浓浓正能量的健康大道。 【关键词】感受挫折? 认识挫折? 应对挫折 毋庸置疑,挫折是人生中应有的风景。每一个学生都会经历或大或小、或轻或重的挫折。近年来,面对生活中的“阴霾”或者“雨水”,部分青少年不是勇敢、积极、正确地面对,而是逃避或绕开,甚至以伤害自己或他人生命的过激行为来应对。怎么办?通过实践,我们认为,运用经验,感受挫折;探究分享,认识挫折;拓展空间,应对挫折,或能使孩子们的心灵中溢满正能量,从而走向积极人生。下面仅以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材《增强生命的韧性》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引领学生正确面对挫折、认识挫折、应对挫折。 一、设置情境,感受挫折 仅仅从理论上去阐释“挫折”是不够的,仅仅进行单项灌注也是不够的。好的道德认知还需和鲜活的情境体验糅合起来,“‘蓬生麻中,不扶自直,道德的生成也就变得自然而然。①” 《增强生命的韧性》的教学伊始,先播放歌曲《最近有些烦》,然后利用多媒体在大屏幕出示课文中的三幅图片并讨论:三个情境中,哪些是挫折,哪些不是,为什么?然后引领孩子们说说自己曾经的挫折,看看是否在其他同学眼里是否也是挫折。 生1:有几道数学题太难。 生2:100米短跑本来能拿第一,但摔倒了,失利了没拿到名次。 生3:周六去爬山,没有人陪我,太孤独了。…… 于是,孩子们叽叽喳喳讨论开了,最终意见统一:考试考砸了和短跑失利属于挫折。至于想念出门打工的父母亲,数学题中的“拦路虎”,同学不理睬的小孤独等等都不属于挫折。至此,孩子们明白了,生活中的很多小情绪、小难事,小困难其实不足以成为“巨大”的挫折,从而阻碍我们喀嚓作响的生命拔节。 引领孩子们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挫折的“大”与“小”、“轻”与“重”,不仅仅是道德与法治课堂的需求,更是孩子们成长之路上应有的需求。教师应引领学生做精做细这一认识过程,以此为以后的“明理导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探究分享,认识挫折 生活中处处有挫折,然而,挫折真的很可怕吗?人们对挫折的认识不同、情绪不同和行为不同,其结果也就不尽相同。如果每一个都像爱迪生那样,“我没有失败,我只是在尝试很多种不成功的方法而已”,那么,这世上又有什么可以畏惧的呢?基于此,教师应引领孩子们正确认识挫折,辩证地看待挫折,厘清构成挫折三要素之间的关系,并以此在“睁大火眼金睛”中发现自己、滋养自己、提升自己。 利用多媒体出示一组漫画:英语考试中,小云靠了56分,她认为自己在英语学习方面还有很多不足,今后要更加努力,相信下一次一定能考好的;小虎也考了56分,他认为自己天生就是“英语盲”,就是笨蛋中的笨蛋,再怎么努力也没有用。引领孩子们思考:遭遇了一样的挫折,为什么两个人的感受不一样呢? 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理解挫折三要素:挫折情境、挫折认知、挫折反应,这三者之中“挫折认知”是最为关键的因素。的确,视“挫折”为大事,为不可征服的“猛虎”,那么,再小的挫折也是压弯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视“挫折”为小事、为试金石,挫折就是动力,就是激励自己奋勇向前的催化剂。 不仅仅是考试,生活中处处有这样的面对同一“挫折”而反应不同的例子,教师的责任就在于引领孩子们分清彼此,认识真相,化压力为动力,变“逆环境”为“顺境”,并且让反思变成具体的实实在在的行动。正所谓:“让学生学会反思生活现象,学会道德判断,理应是品德课堂着力追求的目标。②” 三、拓展空间,应对挫折 既然挫折自古有之,那么,如何正确应对挫折就是青少年生命成长中的“必修课”。教师可以引领孩子们回顾、交流自己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并反思自己哪些方面做得比较好,哪些方面需要改進。比如欣赏、培养幽默感,和自己信任的人谈一谈,考虑并接受最糟糕的结果,关心帮助别人,培养某方面的兴趣等等。 发掘自身的力量并不排斥借助外力。比如,除引领孩子们阅读教材中的“爱迪生实验一千多种材料不成功但不气馁”的故事外,再引进霍金“身残志不残”的事例,中国单腿骑士“梁贵华”应对挫折的事例,可以交流分享,可以写写读后感,通过榜样的力量,加深学生对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的认识,激发他们自觉增强生命韧性的情感。 从感受挫折到认识挫折再到应对挫折,这不仅仅是认识上的由此及彼,也是实践上的由此及彼;除了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育人形态。在此过程中,学生思想认识上的飞跃、不同观点间的碰撞、态度行动上的转身,不正是核心素养背景下所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吗? 【注释】 ① 程晓云. 清华附小的“活”德育[J]. 教学月刊,2013(2):12. ② 郝敬艳. 构建生命活力思想品德课堂的实践探索[J]. 中小学德育,2016(12):40. 【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培养青少年学生抗挫折能力途径的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8]GHB1031。】 (作者单位:甘肃省通渭县平襄镇徐家川学校)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