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部编七(上)历史教材课后活动商榷一则
范文

    张思思

    2016年秋季开始使用的部编版新教材将课后“练一练”改名为课后活动,形式上也改变以选择题为主,增加史料解析题、开放式讨论题等,选材范围更广,除了史学名著,还包括时人著作、诗词、考古化石图片、遗址图片等。部编教材鼓励学生从丰富的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像考古学家一样思考,有助于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体现了由知识立意向素养立意的转变。但是,对于刚刚接触历史学科的七年级学生,史料呈现的方式和引导语言的设置还有需要商榷的地方,笔者以七年级上册第五课《青铜器与甲骨文》课后活动第一题为例,提出自己的粗浅看法,敬请指正。

    一、超出学生认识水平

    这道课后活动题提供了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图片,要求学生讨论它们的用途可能是什么。出题人的心里预设是学生对提供的青铜器有一定的了解,能够凭借生活常识,将图中的青铜器大致归纳为:酒器、炊具和礼器。

    回顾教材,正文中对青铜器的分类仅做出如下表述: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在“相关史事”中补充道:夏朝时开始出现中国最早的青铜礼器鼎、爵、觚、盉等。商朝贵族好饮酒,青铜酒器的数量多少,是区分贵族等级的标志。西周崇尚礼制,主要以青铜器鼎、簋的数量区分贵族等级。周王朝对礼器使用规格还制定了制度,鼎和簋配合使用,鼎是奇数,簋配偶数,如天子为九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等。

    学生从教材中可以得到以下信息: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大致分食器、礼器、兵器、酒器几类,夏代礼器包括鼎、爵、觚、盉等,周朝礼器使用更加严格规范,重要的礼器有鼎和簋。

    教材中有司母戊鼎、毛公鼎配图,识别出“课后活动”中商代右下图和周代上图的青铜器为鼎,用途是礼器难度不大。爵经常出现在影视作品中,学生能够判断出为酒器。但是其它幾种青铜器的形态与学生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器皿差距较大,很难类比。而且食器、酒器、礼器难以从形态上一眼分辨出,考古学界在对出土青铜器分类时也要结合墓葬放置位置来判断。缺少背景知识和引导性语言,直接对其用途提问,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史料呈现不准确

    夏代左下图斝,右下图盉,商代的上图卣,左下图斝,周代的右下图壶爵,这些器物之间存在大小差异,若是等比例缩放,配合学生熟悉的器皿作为参照物,可以减少学生分辨其用途的难度,搭建认知脚手架。但在教材中为了排版美观,全都缩放成统一大小,且缺少参照物,使学生无法根据比例推测青铜器的实际大小,这就给学生的认知带来新的障碍。比如夏代上图爵在影视剧中往往被误用为饮酒器,铜陵县西湖镇童墩村出土的一件商代早期的爵通高23厘米[1],显然不适合作为饮酒器使用,应该属于温酒器。因此是否可以提供一个参照物供学生推测青铜器的大小,使对其用途的讨论更切合实际?

    三、时序对照不明确

    时空观念是诸素养中学科本质的体现[2]。从时序性思维能力训练入手,培养时空观念,是养成历史思维的关键所在。七年级学生大部分是第一次接触历史学科,持续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因此,教材课后活动中出现的文本、人物、器物,要在关注时间结构的基础上,关注其空间结构,通过启发性语言给出具体的思路指引。

    这道“课后活动”从夏商周三个时期分别挑选三种青铜器图片进行展示,试图体现了时代变迁对青铜艺术的影响。但是不同时代选取的是不同的器物:夏代选取的是爵、斝、盉,商代选取的是卣、斝、鼎,周代选取的是鼎、簋、壶爵。是否应该选取夏商周三个时期的同一种器物,更能体现时代的特点和用途的变化?例如选取不同时期的鼎,体会随着冶铸技术的提高,从商代到西周、春秋战国,各代艺术工匠通过鼎的铸造体现出的不同时代精神。商代繁饰的审美倾向与西周更符合礼制化要求的朴素审美理想都体现了时代变革的影响。

    这道“课后活动”看似简单,其实忽视了对古代器物分类即便对于考古学家也是一个难题。“所有社会都有一种文化分类或'认知结构',不同的活动(包括那些形成考古遗存的活动)应该反映这个认知结构”,考古学家“通过对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遗存进行(再)分类来重现这种古代文化的主位分类。”受制于时代背景和观察角度的不同,在对古代器物进行分类时会出现考古学家强加的分类,即客位观点。例如东周时期出土数量比较多的铜,目前学术界对它的功能分类还有食器、水器、水器兼做酒器、酒器四种不同观点[3]。之所以会出现不同观点,也体现了中国古代青铜器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不仅形制和纹饰会发生变化,功能也因时而异发生变化。笔者认为若是想引导学生讨论青铜器的用途不妨选择一张考古墓葬图,利用青铜器的组合关系及其在墓葬空间中的放置位置来分析古人对青铜器的“主位分类”,学习像考古学家一样用历史的思维来了思考。

    【参考文献】

    [1]郎剑锋. 吴越地区出土商周青铜器研究[D]. 山东大学, 201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3] 路国权. 论东周时期铜的功能分类——兼论青铜器分类中的主位分类和客位分类[J]. 文博, 2018(3):43-47.

    (作者单位:无锡市太湖格致中学)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8:5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