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神经内镜在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研究 |
范文 | 童凌霄 闫宝锋 摘要:目的 对神经内镜在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病例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神经外科自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应用神经内镜辅助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患者84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传统治疗组、内镜治疗组,其中内镜治疗组35例,传统治疗组49例,术后随访0.5-1年,对患者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传统治疗组有效率77.55%,低于内镜治疗组88.57%有效率,有統计学差异(P﹤0.05);传统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16%、内镜治疗组5.71%,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叉神经痛的患者中,通过内镜治疗明显好转的患者相比通过常规治疗的相比,内镜治疗效果更优 (P﹤0.05)。结论 神经内镜在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症状改善更加明显,但术后相关并发症未明显改善。总之,其较高的治愈率使其有更加宽广的前景。 关键词:神经内镜;微血管减压术 【中图分类号】R322.1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11-056-01 显微血管减压术(MVD)目前已经渐渐的取代了传统术式,作为首选外科方法应用于治疗基于血管压迫学说的脑神经疾患,其中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又是其中应用最广泛的病种,临床上一般采用药物治疗,但如果出现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时,手术治疗成为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神经外科医生将神经内镜应用到MVD手术中,神经内镜应用于辅助微血管减压展现出了自己的优势,不仅达到了微侵袭而且手术视野暴露更加清晰,但是两种术式都各有优缺点,为了探究并寻找高效的手术治疗方案,我们收集了84份病例,分别予以传统MVD治疗和神经内镜治疗,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应用神经内镜辅助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患者84例,其中面肌痉挛4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38例;均为内科治疗无效的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传统治疗组、内镜治疗组,其中内镜治疗组35例,传统治疗组49例,术前完善磁共振检查确定责任血管的位置。内镜治疗组男性16例,女性19例,年龄跨度31~55岁,平均年龄(42.3±1.8)岁;平均病程时间(7.2±1.6)年;面肌痉挛2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16例;发病部位左侧13例,右侧22例。传统治疗组男性26例,女性23例,年龄跨度25~56岁,平均年龄(45.6±3.2)岁;平均病程时间(7.8±2.3)年;面肌痉挛2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22例;发病部位左侧23例,右侧26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发病部位、疾病构成等一般资料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传统治疗组患者行传统治疗辅助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 1.2.2 内镜治疗组 手术于全麻下进行,麻醉生效后,取健侧卧位,采用枕下一乙状窦后入路。患者全麻后取侧卧位,身体稍前倾,患侧在上,沿乳突后发际内弧形切口,长约5 cm,逐层切开,骨窗上缘可达横窦下缘0.5-1cm,骨窗外侧缘达乙状窦内侧缘,骨窗直径约2.5 cm。骨窗位置根据疾病的类型而有所不同:三叉神经痛患者应显露乙状窦一横窦转弯处,面肌痉挛和舌咽神经痛患者更接近后颅窝底部。置入内镜对三叉神经及面神经脑池段全程探查,进行多角度的观察,尤需注意传统治疗视野死角部位,避免遗漏其他责任血管,然后在责任血管及神经之间置入垫棉,手术结束。 1.3 疗效判定 疗效采用有明显改善、无明显改善进行判定,其中有明显改善:患者经过治疗后患者的疼痛症状基本消除,不需要采用药物镇痛或者药物治疗;无明显改善:患者经过治疗后疼痛症状有所缓解,但仍需要使用药物来解除疼痛。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计量资料的对比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症状明显改善69例,其中传统治疗组38例、内镜治疗组31例,15例症状无明显改善,其中传统治疗组11例、内镜治疗组4例。两组有效率分别为77.55%、88.57%,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传统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16%与内镜治疗组5.71%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2.3 不同术式对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的治疗的有效率 三叉神经痛的患者中,通过内镜治疗明显好转的患者相比通过常规治疗的相比,内镜治疗效果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面肌痉挛的患者,两种术式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 3 讨论 显微血管减压术(MVD)现在已经成为这类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是这类手术面临着,术中风险极大,术后症状改善不明显,术后并发症多,等诸多问题[1]。于是神经内镜辅助下的微血管减压术出现了,就目前的统计结果来看,术后症状改善较为明显,术后并发症几乎很少出现,但是不能说明这类手术的风险就小了,显微血管减压术仍是风险极大的手术,因为手术范围小,操作技术要求很高,术前必须明确诊断,必须有严格适应症选择,再在手术中加以神经内镜辅助,才能将风险降到最低[2]。 参考文献 [1]朱佳琳,张黎,于炎冰.神经内镜在显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0,36(6):645-648. [2]张晓彪.内镜神经外科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展望[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9,19(3):148-153. 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新疆乌鲁木齐 ?83006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