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思想政治课课堂讨论的有效设计 |
范文 | 冯立文 摘 要:合作、交往、共享、共处,是人际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人类得以生存的重要条件,是公民公共参与和科学精神素养的具体表现。学会与人合作,善于与人交往是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而组织有效的课堂讨论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结合教学实践,针对这一问题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课堂讨论;价值;问题;流程 一、诲尔谆谆,听我藐藐——课堂讨论的价值探析 课堂讨论是基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并允许和鼓励学习者在此基础上各抒己见、互相启发、相互质疑、相互补充,借以巩固既有的知识,解决有争议的问题、突破令人费解的“疑难杂症”,从而获取新知、提升思维、增强能力的教学活动,是培养探究精神与合作意识的重要途径。 二、把握学情,有效选择——课堂讨论的问题确定 学情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教师要在充分考虑学情的基础上科学地选定恰当的学习内容,并针对这一学习内容精心设计讨论的问题。只有有效的问题设计才真正有助于学习活动持续有效地推进。 1.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 托尔斯泰十分注重兴趣的培养,他总喜欢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爱好,给予恰到好处的引导和鼓励。在他看来,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绝不是不容辩解的强制,而是充满诱惑和欲罢不能的兴趣。教学上成就的大小很大程度取决于一种内驱力的保持和发展程度,这种内驱力就是学生对学科持续的兴趣,这才是最好的老师。 2.具有一定开放性的问题 漫无边际是问题设计的大忌。在进行问题设计时限定是十分必要的,适当的要求对问题的启动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但过多的要求可能会束缚学生的心灵、扼杀学生的个性、困死学生的思维。因此,在既定的教学内容下设计具有一定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张扬其个性,领悟思想政治课之美。 3.难易适度的问题 在问题设计过程中,倘若问题设计得过于简单,简单到无需进行思维活动或只需进行简单的思维活动就能解决问题,这样的问题是没有讨论的价值的。相反,如果问题设计得难度过大,大到严重超越了学生现有的智力水平,跨越了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学生则容易放弃,最终丧失学习兴趣和信心,这类问题也是没有讨论价值的。难度适度的问题一定是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问题,一定是需要学生经过一番认真思考方能有效回答的问题。 三、胸有成竹,有章可循——课堂讨论的流程优化 教师在设计好需要讨论的问题后,讨论活动便拉开了序幕,这也是课堂教学中最为关键、最为复杂的环节,它考验着教师的教学智慧。一般来说,课堂讨论的开展分四个步骤进行。 1.自主学习,准备讨论 教师在展开课堂讨论之前,让学生自主完成一定的前置作业是不可或缺的。如果少了这一环节,意味着学生没有掌握一定的知识材料,不了解教材的基本知识点,也就没有了与他人进行对话的资本,当然无法进行实质性的讨论,更谈不上能高质量地解决问题。可见,没有充分准备的课堂谈论是讨论不起来的,离开自主学习而匆忙进行课堂讨论一定会陷入“无话可说”或“胡说乱说”的尴尬境地。 2.确定对象,启动讨论 课堂讨论的核心是生生之间的讨论。但谁与谁讨论,以何种方式讨论呢?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一般而言,教学活动中的小组讨论比较适合分两步推进。 首先是两两配对讨论。在这一讨论环节中,允许学生在组内自主选择同伴展开讨论。因为学生只有与自己喜欢的人一起讨论才会畅所欲言,才能始终处于兴奋的状态,才会碰撞出许多创新的火花。 其次是小组集体讨论。两两配对讨论后,学生将讨论的初步成果带到小组,进行组内讨论。组内讨论的模式有以下几种:第一种为中心发言式,即小组成员民主推选一人作中心发言,其他同伴作必要的修改与补充,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容易形成统一意见,但极易出现个别学生大包大揽的现象;第二种是指定发言式,即由小组长直接指定发言人,同伴有不同意见时可以自我解剖、自我修正,然后小组长综合组员的意见整理成小组共同意见,这种方式的优势是保证了讨论过程的良好秩序,缺点是学生发言受到一定限制;第三种是自由式发言,即大家畅所欲言,其优势是比较宽松自由,气氛活跃,但易造成讨论失序;最后一种是切块拼接式发言,即每个成员承担某一方面的发言任务,完成任务后在小组内汇总。 3.教师主导,推进讨论 当学生对某个问题讨论流于形式,无法深入时,教师要想方設法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讨论的欲望。当学生讨论因知识准备不充分或经验积累不充足而遭遇理解上的瓶颈时,教师要适时疏导,帮助学生疏通障碍。在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偏离主题的现象,这时教师要融入学生中,了解学生讨论的方向,如出现了跑题的情况要及时“拨乱反正”,以保证讨论的正确航向与应有的价值。 4.总结经验,优化讨论 课堂讨论完毕,学生要进行成果展示,这主要是一个信息反馈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千万别忘了总结一下学生的讨论方法,而且尽量让学生自己总结,这样一来,不仅本组的讨论方法可以得到完善、优化,还可以为其他组提供可借鉴的方法,继而在进行下一次讨论时学生就会更好地展开讨论,使讨论效果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张静.如何提高学生政治课学习的积极性[J].现代技能开发,2003(5). [2]钱可铭.优化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新探[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1994(2). 注:本文系增城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研究》的研究成果。 编辑 张佳琪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