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关系第一,内容第二
范文

    廖舜萍

    

    摘 要:根据马扎诺新教育目标分类学的二维框架模型中自我系统、元认知系统、知识系统的三个系统关系,探究了自我系统对学习动机的激励机制以及对学习效果的影响,表明了自我系统的教学策略对学习成绩的贡献远远高于认知系统。还对高中数学课堂中自我系统的教学策略的应用进行了实践和讨论,为激发高中生数学学习动机提供了可借鉴的实例。

    关键词:新教育目标分类;自我系统;自我效能;学习动机

    数学一直被称作“人类智慧皇冠上最灿烂的明珠”,其重要性不言自明,但学生普遍认为高中数学枯燥难学而厌学。由于缺乏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不足而学不好数学的不愉快经历,我们很难要求学生做到“数学虐我千万遍,我待数学如初恋!”如何根据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和行为特点,改善我们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再次投入数学的怀抱中呢?

    唐娜·沃克·泰尔斯顿博士告诉我们,关系第一,内容第二!就是说先帮助学生处理好学生与学习任务、学生自我、教师的关系,开启自我系统激发学习动机,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智慧,然后才进入具体知识系统学习。

    自我系统是学习动机的看门人,是学习结果的最大影响者。经过大量的实证及数据表明,自我系统对学习的影响远远大于三大系统(自我系统、元认知系统和认知系统)中的其他!

    一、自我系统概述

    (一)自我系统对学习动机的影响

    马扎诺的二维框架认知模型从人的心理活动和思维方式角度描述了个体面对新任务时的行为反应。当学习者认为某一知识或任务对他个人具有重大意义,并且相信自己能够成功时,强烈的动机就出现了,学习者就愿意接受新任务,然后才进入元认知系统。在元认知系统环节,建立目标和计划,选择适当的策略以达到目标。接下来,才利用认知系统进行信息处理,最后才是具体的知识领域。

    自我系统通过以下四個流程影响学习动机:审查重要性(建立自我与学习任务的关系),审查自我效能(建立未来的自己和过去自己的关系),审查情绪反应(建立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审查总体动机。

    (二)自我系统的教学策略

    我们以前是否曾经获得成功?我们对学习、对教师和对教室的感觉如何?学习是否与个人相关?这些是自我系统的激励因素,根据教育目标与教学策略匹配的原则,自我系统的教学策略有:

    1.制定目标并提供反馈:明确学习任务的重要性,学习目标以及个人相关目标写下来随时进行检测,教师还要提供反馈让学生知道目标完成状况。

    2.提供渐进式成功体验:提供一切机会给学生体验成功的学习经历,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比如提供知识背景和支架式教学设计。

    3.强化努力和给予肯定:“密集且准确具体的表扬”比笼统的“做得好”对学生积极性的激发更有效。这种反馈将帮助学生强化成功是努力的结果的正确归因。

    4.教师的热切期望和鼓励:无论何时何地,教师的热情和活力都将影响学习气氛和感染学生情绪,教师对学生寄予的强烈期望和鼓励将直接点燃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

    二、《椭圆的定义》教学设计中应用自我系统教学策略的案例

    (一)【故事引入:无辜的神父】

    上课了,教师精神饱满、面带微笑地和学生问好,然后开始神秘的故事“无辜的神父”:在一个小乡村的椭圆教堂,有个令人尊敬的神父,他保证村民向他忏悔的所有事情都不会外泄,可是村民发现事实上,忏悔的事情总是很快就成为街头巷尾的谈资。愤怒的村民赶走了神父,换了好几位新的神父,可是泄密的事情依然发生,村民觉得非常奇怪,聪明的孩子们,你们知道为什么会泄密呢?通过我们这个单元的学习,你们将找到答案!

    设计目标:寻求学生大脑的关注,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参与度。

    教学策略:利用故事引起悬念,造成信息缺失;使用先行组织者。

    教学小结:激发好奇心的方法——故事引入,提出问题。

    学生猜测问题的关键在于“椭圆”,教师表示赞许,引出今天课题:椭圆定义。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目标(椭圆的定义是什么?有何限制条件?)、明确知识的个人相关性(解决故事中的疑问,解决后面的折纸和珠宝设计问题,高考要求)。请学生写下学习目标并且监测目标完成。

    1.请举例说明在你身边椭圆形的例子或应用。

    2.你知道新课标对椭圆的学习要求和考试要求吗?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

    3.这节课即将为你提供哪些椭圆的应用呢?填写KWLH表格。

    设计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且知道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有趣的。

    教学策略:明确指出或写出教学目标,指出知识的实际意义。

    教学小结:明确目标,增强知识实用性趣味性的方法——图片、实例、反馈表格。

    (二)【探究定义:绳子画图】

    请两个同学一组,利用一条绳子和图钉,请你们画出:

    1.以O为圆心,画一个圆。圆上任一点P到定点O的距离为? ? 。

    2.用两颗图钉(相距12厘米)固定20厘米绳子的两头画图,猜想图形再作图。

    请学生寻找作图过程中,移动的笔尖(动点)满足什么条件?如果图钉距离调整为20厘米,25厘米,能够画出什么图形?引导学生得到椭圆的定义。

    椭圆的定义:(略)

    巩固练习:(略)

    设计目标:增强自我效能感,明确学习任务,强化努力和给予肯定,探究椭圆的定义。

    教学策略:确定学习目标并监测进展,利用动觉进行多感官学习;体验渐进性成功;密集且准确具体地表扬。

    教学小结:激发探究热情的方法——支架式教学,相关知识预热(圆的定义),低起点(画圆、画椭圆)、高期望(多提问,多肯定,多激励)、提供检测(练习反馈)。

    (三)【巩固定义:折纸游戏】

    教师请学生拿出圆形纸片,用笔在纸上除圆心外的任何一个地方作一个记号,如点A,然后开始折纸,要求如图,每次将纸片折起一角,使折起部分的圆弧通过点A,将纸抹平得到一条折痕,继续这样折下去,得到若干条折痕(越多越好),最后将纸片展开,请大家观察折痕包裹着一个什么图形?你能够利用今天所学习的定义证明吗?

    教师通过学生充分的折纸探究,体会这种奇妙的现象,提出如何证明的问题,但由于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比较复杂,可以适当用几何画板向学生展示折纸过程,动点N和定点A与折痕之间有什么关系?如何确定椭圆上的点在折痕上的位置?引导学生把折纸问题转化为等价的数学问题,如下。

    【问题】已知半径为r的圆O以及圆内一定点A(除圆心外),圆上一动点N与A的对称轴为ST,連接NO交ST于点M,求点M的轨迹。

    【变式1】课本p49A组第7题:如图,圆O的半径为r,A是圆O内一个定点,P是圆上任意一点,线段AP的垂直平分线l和半径OP相交于点Q,当点P在圆上运动时,点Q的轨迹是什么?为什么?

    【变式2】已知半径为r的圆O及圆内一点A,求过点A且与圆O内切的圆的圆心M的轨迹。

    【变式3】已知半径为r的圆O1内含于半径为R的圆O2,动圆M与圆O1外切,与圆O2内切,则动圆圆心M的轨迹。

    设计目标:增强自我效能感,强化努力和给予肯定,加深椭圆定义的理解。

    教学策略:利用动觉进行多感官学习;练习并加深新的理解;小组合作。

    教学小结:激发探究热情的方法——引入游戏,多感官学习,变式研究。

    (四)小结(略)

    (五)课后作业:1,2(略)3.【预习探究:珠宝设计师】

    请拿出课堂上画好的椭圆,准备做一个珠宝设计,要求珠宝外围是椭圆形,里面放置一个最大的正方形铂金,然后为珠宝作其他装饰并且涂上喜欢的颜色,展示作品,并把作品送给你喜欢的人。

    请问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该如何准确计算?

    设计目标:提高学习目标的个人相关性;增强自我效能感;强化努力和给予肯定;为下节课引入直角坐标系、学习椭圆的方程做铺垫。

    教学策略:调动积极情绪,体验渐进式成功、教师的热切期望和鼓励。

    教学小结:激发探究热情的方法——布置参与感强的任务,作品展示。

    除了第一引入环节的其他环节,都会注意到帮助学生进行目标监控,从而更好地提升自我效能。其中包括KWLH目标反馈和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的“密集而且准确具体的反馈”。KWLH目标反馈表格可以让学生自己以及教师了解学习状况和学习目标完成的情况,K代表学生知道什么(know),W代表想了解什么(want to know),L代表学会了什么(learned),H代表怎么学会的(how to learned)。(P95)而教师的反馈也非常重要,学生他们需要知道在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这样才能促进目标的达成,并且教师的强化努力和给予肯定,让学生学会学习结果的正确归因。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无论处于哪个环节,都应该贯穿的是教师的饱满情绪、热情和充满鼓励的反馈。教师的热情和关怀是营造积极学习气氛和点燃学生积极学习情绪的必要策略,教师及时、密集而且准确具体的表扬将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提升自我效能感。

    三、结论及反思

    应用自我系统的教学策略总结起来就是:目标陈述和监控、教材趣味化和相关化、教学多样化、激励密集具体化。实践这些策略的教学技巧有很多,比如案例提到的KWLH目标反馈表格、相关故事和游戏,动手测量、操作、设计,手工制作,竞赛等等。

    开启学生的自我系统,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动机,从而改善学习效果,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自我系统中的教学策略也存在两个问题:第一,对于教学目标的完成效果取决于教师能否选择适合学生和学习任务的教学策略,能否把教学策略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第二,自我系统中的教学策略对学习动机的激发效果难以测量,难以直接地、即时地从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反映,只能通过调查问卷、观察法、访谈、案例分析等反映其效果,但从长远来看,肯定与学习结果成正相关。

    因此,自我系统的开发需要我们具有更多的耐心,更多的智慧,更多的投入,才能帮助学生找到那把启动学习动机的钥匙,通往知识世界的通道!

    参考文献:

    [1]黎加厚.新教育目标分类学概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04.

    [2]唐娜·沃克·泰尔斯顿.让学生都爱学习:激发学习动机的策略[M].宋玲,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12.

    [3]相兴丽.马扎诺分类学理论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理论与实践[D].上海师范大学,2012.

    [4]唐玉霞.马扎诺教学设计思想评论[D].杭州师范大学,2011.

    [5]盛力群,等.21世纪教育目标新分类[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

    [6]蒋声,陈瑞琛.趣味解析几何[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7]吴丽娟.在椭圆教学中体现数学文化的几个案例[J].数学通讯,2009(9).

    [8]张明辉.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1(27).

    [9]李心满.方法:探讨中学数学教学策略和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1(6).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4:1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