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探究初中物理有效教学路径 |
范文 | 王蕾 摘 要:以初中物理“电功率”的课堂教学为例,就如何建设课堂文化,激发初中物理富有生命的、有效的课堂进行探索与反思。 关键词:有效教学;电功率;教学路径 有效教学即课堂的高效性,也就是花最少的时间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一节物理课的有限时间内轻松快乐地学到更多的知识。电功率是电学里很重要的一部分,它几乎涉及所有初中物理电学知识,既是电学知识的重点,也是电学知识的难点。本人今年教的是毕业班,学生在电功率复习阶段出现的问题较多。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电功率新授课教学进行反思,构建有效物理课堂。 一、激發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效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物理课产生兴趣,才能激起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求知欲,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认真钻研教材,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适时切换教学方式。 (一)新课引入部分是引起学生兴趣的最佳时机 在电功率教学中,教师演示实验一,如图甲所示,两灯泡串联,闭合开关,学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L1比L2亮;接着教师演示实验二,如图乙所示,还是甲图的那两个灯泡,此时两灯泡并联,闭合开关,学生观察到的现象是L2比L1亮。 教师引导学生从现象看本质,亮暗程度不一样,说明了相同时间内消耗的电能不一样,也就是相同时间内电流做的功不相等,趁机设置问题情境:“相同时间内电流做的功不相等”说明了什么?让学生发言,从而引入电功率这个物理量。这个过程学生经历了观察、疑问、思考、猜想、认可五个环节,认识到了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学生对电功率这个物理量产生了好奇,可提高教师接下来的教学效率。 (二)难度适中的问题巩固新知,建立学生学习新知的信心 电功率的基础知识学完以后,出示一个关于运用电功率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的例题,展示学生的解题过程,给予评价,建立学生的自信心,为迎接更大的挑战做好心理准备,为接下来的难点做好铺垫。 (三)知识点衔接部分是引起学生对新知深入理解兴趣的关键时机 在学习额定功率之前,教师向学生展示常用家用电器的铭牌,例如热水器的铭牌,让学生说出铭牌上“220V”“3000W”的物理意义,从而引入额定功率的教学。接着教师再展示其他不同家用电器的铭牌,让学生知道不同的用电器的额定功率一般是不同的,有的很大,有的很小,让学生认识到常见的家用电器学的额定电功率一般在什么范围内。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发现用电器的背面标有一些数字,但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通过这个环节的学习豁然开朗,用电器的实际电压和电功率不能超过用电器的铭牌上标注的信息,让学生了解用电器铭牌存在的实际意义。生活是离不开物理的,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二、通过物理实验,创新教学模式 (一)分组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实验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尤其是学生分组实验,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一组里都包含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小组实力均衡。分组实验时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其中,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在运用所学知识展开实验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在“测量小灯泡电功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分组实验,明确实验内容,让学生小组讨论,简述实验步骤,展示实验电路图,然后连接实物图,进行测量,有一个小组出现这样的问题,闭合开关灯不亮,检查电路连接完好,观察了一会儿后尝试着调节了滑动变阻器,发现滑动变器电阻越小灯越亮,他们带着好奇心进行实验。经历这一过程,学生意识到灯不亮不一定是电路连接有故障,还有可能是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太大。至于为什么调节滑动变阻器可以改变灯的亮度,通过后续实验及数据处理可以陆续消除疑问。分组实验既提高了动手能力,也锻炼了排除电路故障的能力;既活跃了思维,也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学生实验激发求知欲 学生在分组实验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新的问题,产生疑问,进行思考,例如在“测量小灯泡电功实验”教学中,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过程中出现了组内讨论无法解决的问题,学生问我:“为什么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跟它实验测出的额定功率不相等呢?”我问他是如何测出额定功率的,他说算出小灯泡在不同电压和电流下的电功率,然后求出这几个电功率的平均值就是额定功率,再将这个平均值与额定电压下的电功率进行比较,发现不相等。这是一个对额定功率错误理解的典型,正好可以引用过来作为案例让学生讨论问题出现在哪里,很快就有学生举手抢答,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电功率是不一样的,取平均值没有物理意义,这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比较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电功率,进一步让学生理解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联系和区别。还有一个小组出现了解决不了的疑问,学生问我“为什么电流表和电压表都有示数,小灯泡却不亮”,我把这组同学记录的数据展示给全班同学,让大家一起讨论,通过对实验数据分析同学们发现实际电功率越大灯越亮,而这组灯不亮的数据算出的电功率很小,所以这时灯不亮的原因是实际功率太小,不足以使灯发光。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讨论解决,锻炼能力巩固物理知识的同时学习了新知,激发了求知欲,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初中物理教学的生活化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物理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或者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物理现象,加深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例如在电功率教学中,在学生分析完实验现象、总结实验数据后,讨论得出小灯泡亮暗是由实际电功率决定的结论后,教师可展示一个生活中常见的调光灯,接通电源,调节灯的亮度,让学生解释灯的亮度为什么会发生变化。有一部分学生会认为灯的亮度发生变化是因为旋转旋钮开关的同时改变了电路中的电流,所以灯的亮度会发生变化,这里可以再现引入两个灯泡串联的情景,通过它们的电流一样,但两灯的亮度却不一样,推翻学生的想法。这时又有学生会认为灯两端的电压发生了改变,导致灯的亮度发生变化,这时可再现引入两个灯泡并联的情景,两灯两端的电压相同,但两只灯泡的亮度不一样,从而让学生讨论出本质原因,灯泡的亮暗是由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决定的,不是由电流和电压单独决定的,灯的实际电功率改变时,灯的亮度也发生改变。接着让学生解释教室里的电风扇,为什么旋转开关旋钮时转速会发生变化。 四、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物理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为每个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机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都得到发展。教师应该根据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电学知识比较抽象,基础差的学生要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注重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升。教师在备课时既要备教材也要备学生,争取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互动活动中来,做到因材施教。例如在电功率教学中,一些简单实验现象的描述如引入部分出现的问题:“将亮灯泡串联,闭合开关,你观察到什么现象?再将它们并联,你又观察到什么现象?”简单电功率的计算如直接运用公式P=W/t计算电功率的题可以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展示,加深學生对基础知识理解的同时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对于电功率一些较复杂的计算如需要将公式P=W/t进行变换逐步解决的问题可以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过程,像白炽灯的灯丝常常在灯泡点亮或熄灭瞬间断裂,这又怎么解释呢?事实上,学生要准确回答这几个问题并不容易,这不仅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电功和电功率的有关公式,还要教师再对其进行规范训练,在巩固新知的过程中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采用现代化技术进行教学 现代科技发展迅速,视频、PPT等教学手段都可以应用到课堂教学中。PPT教学已经很普遍,教师的教学思路可以完整地通过PPT展示出来,一些复杂图片或者现象也可以通过它展示在学生眼前,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教师演示实验时,由于条件的限制,很有可能实验现象不理想,可以事先准备好实验视频,在课堂上让学生观看,视频播放可以清楚地展示出实验过程的各个环节,重要的部分还可以回放。例如在电功率的教学中,在进行常见故障分析时,可以通过视频展示故障电路出现的现象,让问题很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电路故障分析不再那么抽象。批改作业过程中也可以将学生的典型错误拍下来做成PPT,在课堂上进行分析讨论,引起学生的重视,避免出现同类错误。 初三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学生学习任务重,时间紧。电学知识比较抽象,难度系数较大,尤其是电功率的学习,要熟练掌握电功率的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电功率的相关公式,才能解决电功率的相关计算问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结合不同的教学手段,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电功率的知识,构建高效物理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甘淑君.基于新课改环境下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措施[J].华夏教师,2019(1). [2]陶本友.创建物理难点知识教学的高效课堂:以“电功率”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15(11). 编辑 温雪莲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