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卒中样改变为首发表现的低血糖症 |
范文 | 摘要:目的?分析低血糖症患者以卒中样改变为首发表现特点。方法?筛选出本院在2019/1-2020/1期间接收的30例以卒中样改变为首发表现的低血糖症病患,根据临床表现对其实施相应治疗。结果?在30例患者中,有27例(90.00%)患者的临床不适症状能够在2h内迅速改善,全部患者的神经功能都能够在2d内完全恢复正常。结论?针对以卒中样改变为首发表现的低血糖症患者而言,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预防低血糖的形成,若出现低血糖需要第一时间补充葡萄糖,预防患者脑部出现严重受损,避免遗留神经功能障碍疾病等问题。 关键词:卒中样改变;首发表现;低血糖症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026(2020)12-068-01 引言:脑卒中是急性脑循环受阻引起的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障碍疾病,是引起患者伤亡、伤残的一个关键因素。该病的诱发原因比较复杂,一般包括:高血压、高血脂、老龄化、生活习惯无规律等。根据临床研究发现:脑卒中后高血糖状态对患者的预后带来不利影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对此,本文对2016年后所有“卒中样”改变患者实施血糖监测研究,最后发现,这一类患者通常都具有低血糖问题,经过一系列规范化治疗,能够第一时间消除“卒中样”症状,对此,笔者通过回顾法对这一研究进行概述。 1.对象及方法 1.1常规资料 筛选出本院在2019/1-2020/1期间接收的30例以卒中样改变为首发表现的低血糖症病患,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最大值是78岁,年龄最小值是25岁,年龄中间值是48岁。其中,8例合并糖尿病、11例合并高血压、7例血脂异常、4例合并冠心病,所有患者均服用相关药物,并且均得到有效控制。 1.2临床表现 此次研究对象的临床表现各有不一。其中,17例(56.67%)患者存在意识模糊、胡言乱语、精神障碍等问题,7例(23.33%)患者存在肢体瘫痪问题,3例(10.00%)患者存在不自主抽搐等表现,3例(10.00%)患者具有头昏、表达不清等表现。另外,有12例(40.00%)患者具有心悸、面色泛白、发冷汗、震颤等表现,13例患者在急诊室并未监测血糖变化,均确诊是“脑血管意外”而住院接受治疗,随后对患者进行血糖监控,均低于2.8mmol/L,此次误诊率超过50%。 1.3疾病诊断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通过头颅CT排查并未发现“脑卒中样”改变迹象,同时,所有患者在之后2d后进行头颅CT和MRI等排查,均證实不存在急性脑卒中。全部患者和低血糖的临床表现相一致,血糖水平在1.0-2.7mmol/L范围内变化。 1.4治疗及转归 当所有患者确诊是低血糖后,需要积极接受血糖纠正治疗。均静注60-100ml50%的葡萄糖溶液,并持续静注5%-10%的葡萄糖溶液,待患者血糖恢复正常水平之后,即可停止静注,同时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变化[1]。并且,在特定情况下需要对患者实施供氧、脑保护等治疗,并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等。 2.结果 在所有患者中,有27例(90.00%)患者的临床不适症状能够在2h内迅速改善,全部患者的神经功能都能够在2d内完全恢复正常。 3.讨论 在临床上,一些糖尿病患者在选择降糖药物治疗期间,如果没有及时监测血糖,偶尔会出现低血糖等问题,其临床表现是:出汗、头晕、昏迷、颤抖、视力模糊等。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患者并没有及时确诊为低血糖,却被误诊为急性脑卒中。通过这种情况来看,低血糖与急性脑卒中之间的临床表现存在一定的类同性。所以在临床诊断与鉴别中应该给予高度重视。低血糖的临床表现是患者的血糖浓度偏低,其诱发原因比较复杂,从生理角度来看,一般是因为血糖生成量少或血糖利用过多等引起的。根据长期的临床研究能够发现:大部分患者的临床表现是:交感神经异常兴奋所引起的出汗、焦虑、乏力、紧张、脸色苍白、肢体震颤、血压略微提升等,同时还存在神经低血糖的临床表现。对于个别低血糖患者来说,在发病初期会出现精神涣散、反应迟钝、头昏、表达不清、行走不稳等,甚至会出现暴躁等,更有甚者会引起血压不断下滑或昏厥等。结合临床医学研究能够发现,低血糖的形成机制的表现通常包括:①葡萄糖是脑部能量供应的一个重要能源,不过在脑部存储量有限,如果引起低血糖,会导致神经细胞代谢受阻,引起弥漫性脑功能受损。现今,在临床研究中发现:血糖水平与神经功能受损情况不存在直接的关联性,但是,当血糖<1.7mmol/L,并且这种状态延续时间>6h的情况下,一般会引起非可逆的损害,也就是导致患者出现痴呆或死亡等[2]。②当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一些医生并未认真、详细地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也没有认真观察患者的具体病情,并未对患者的临床表现给予高度重视及认真观察,对于神经科体征具有严重依赖性,再由于个别老年患者没有交感神经兴奋等一系列变化,只有肢体偏瘫、意识不清等神经科临床表现,若没有对血糖水平进行监测,一般会导致误诊或漏诊问题的发生。 根据本文的临床研究数据能够看出:13例患者在急诊室并未监测血糖变化,均确诊是“脑血管意外”而住院接受治疗,随后对患者进行血糖监控,均低于2.8mmol/L,此次误诊率超过50%。当患者确定患上了低血糖病症之后,需要对患者实施及时的血糖纠正,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动态监测。最后发现:在所有患者中,有27例(90.00%)患者的临床不适症状能够在2h内迅速改善,全部患者的神经功能都能够在2d内完全恢复正常。 由此来看,针对以卒中样改变为首发表现的低血糖症的临床治疗来说,务必要在确诊为低血糖的情况下第一时间实施血糖纠正,通过补充葡萄糖等方式给予及时治疗,防止病患的脑功能出现非可逆受损,从而引起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痴呆等一系列后遗症,对此,预防误诊误治等问题的出现是非常重要的。利用规范化、全方位的治疗,大部分低血糖患者通常不会出现神经功能受损等问题。 参考文献: [1]张艳霞.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的老年人低血糖症30例分析[C].中华医学会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2013. [2]程玉,谭诗云,黄世雪,等.以低血糖癫痫发作为首发表现的原发性肝癌一例[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0,19(06):547-548. 作者简介:江秀莉(1973-3-),女,汉族,本科,重庆合川人,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神经内科。 重庆市合川区中医院?重庆合川?40151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