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情境,让数学教学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
范文 | 安明侠 摘要: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这也是数学与学生之间的“隔阂”,为此,广大数学教师为之不懈努力,希望能够探究出化解数学抽象性的方法,经过长久的钻研,数学教师一致认为情境是行之有效的一种策略,通过情境对数学知识的“修饰”,让单一、枯燥的数学概念、公式、定理形象化、直观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學习的主动性,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情境教学;课堂教学 情境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有重要的意义。教师要重视情境在数学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运用高超的教学艺术,创设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数学、用数学,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数学教学的特点,我认为可以创设问题情境、生活情境、动手实践情境,让数学教学在情境中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一、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的思维性强,思维是学生学习的先决条件。这使得问题成为数学教学的主要手段。有效的问题不仅能够激活思维,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大有裨益。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用问题打开思维的通道,引发学生对知识的关注和思考,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教学八年级数学“算术平方根”一课时,考虑到学生已经学过平方,会求一个数的平方,而平方与开平方又是互逆的关系,为此,教师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设计问题情境,一方面可以收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另一方面还可以顺利地导出新课,便于学生接受。具体在操作中,教师是这样引导的:已知正方形的边长是5厘米,你能求出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吗?学生口答为25平方厘米。教师进一步问:若反过来,已知正方形的面积是25平方厘米,它的边长为多少?学生也能顺利地答出5厘米。“若面积是10平方厘米,边长是多少厘米呢?”这一问题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但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生明白要想求出边长,就需要找到一个数平方后为10。这也正是新课算术平方根研讨的主要方向。就这样,通过利用旧知,引入新知。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乐于探究,敢于发表见解。同时,他们还深刻体会到在问题的引领下,用数学方法、数学思维去分析问题,使数学教学精彩纷呈。同时,通过由浅人深的提问,有效补充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揭示本课的教学重点。 二、创设生活情境 生活是组成数学学习的主要内容,每一块数学知识都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元素。反之,生活是数学的缩影。很多生活现象都是数学的影子。因此,教师要将数学教学寓于丰富的生活背景中,让学生在情境中充分感知、理解和体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一旦数学教学脱离生活成为枯燥的理论说教,不仅达不到预设的教学目标,还会让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价值产生疑惑,不利于保持永久的学习动力。 例如,教学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中的“角边角”这一环节时,教师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小亮家里的玻璃打碎了,想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他应该带着那块碎玻璃去吗?教师给出三个备选答案,一块是只有完整的两个角与一条边,一块是有两个完整的角,还有一块是有完整的两条边。学生对这一生活情境很有兴趣,他们纷纷调动已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展开对情境问题的探时,在这一探究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归纳出“角边角”定理,高效地完成教学内容,落实教学目标。经过对生活情境的探讨、学习,学生发现原来生活处处有数学,增强他们学数学、用数学的信心。 三、创设动手实践情境 动手实践被称为“看得见的思维”,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形象化的主要手段。并且动手实践还是将理论实践化、生活化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各种动手实践活动中,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学习态度都会得到提升。因此,教师要多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发展素养。 例如,教学八年级数学“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一课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利用学习工具直尺、量角器等工具,通过“测一测”“量一量”得出等腰三角形的腰相等、两底角相等的性质。不仅如此,还可以让学生在“折一折”的活动中发现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只有一条对称轴。并且从直观上获得对“三线合一”的有效认知,产生有效的记忆。就这样,通过动手实践,将一些隐藏的、不易发现的特征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的理解,增强记忆效果。 总之,合理创设有效情境,能够增添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强化学生的注意力,激活思维,让数学知识在情境中幻化成各种问题、生活片段、动手活动,深深地印刻在学生的脑海里,提高教学效率。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创设情境,推动初中数学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顾景辉.以情境教学融入初中数学教学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5(12). [2]黄昌兰.创设问题情境 促使学生思维主动发展: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6(4). 编辑 王彦清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