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微课学习在名著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
范文 | 陈红霞 摘 要:阅读名著,能够滋养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人的审美意识,丰富人的内涵品质。名著阅读板块既是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又符合学生母语学习的规律。因此,名著阅读教学好的方法和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可目前中学里,由于名著范围大、容量大、教学操作难等诸多客观原因,名著阅读教学基本上只停留在“开列书目”和“推荐书目”的教学初级阶段。加之,近年来,受中考的影响,教师教学的功利性和随意性,即使是课堂上的名著阅读教学课,教师大多也是略作指导,绝大部分学校教师都不愿意在此方面花费大量精力,以致学生在名著阅读这块收效甚微。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徜徉在名著的海洋中,从名著中汲取智慧与力量,让学生热爱阅读,通过对当前“微文化”的研究,探索“微课”这种学习方式在名著教学中的运用。那么,如何通过微课学习,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增强名著阅读教学效果呢?在近一年的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结合当前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效地将微课运用于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名著阅读教学;微课学习;必要性;效果;意义 本文将从微课学习在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必要性、微课学习在名著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以及微课学习在名著教学中运用的效果及意义三个方面来探索如何利用微课学习更好地为名著阅读教学服务,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微课学习在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必要性 不知从何时起,“微”这个字就在整个社会中传开了。打开百度,一搜“微”就出现了很多热搜,如“微信”“微博”“微商”等。如此,这阵“微”风也吹进了教育界,“微课”便在这阵风的带动下自然生成了。当然,这是好现象,教育原理告诉我们,做教育,必然要遵循教育的规律,根据规律再结合实际,这样的存在才能不被这快速发展的社会所淘汰。存在即合理。微课既然能存在,且有不断向前发展的趋势,那么必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一门有些遗憾的艺术,在教学内容、表现形式上,无论是视觉效果,还是听觉效果,都无法全部挖掘语文学科知识本身的内涵,使学生感知情绪和体验都存在一定的缺憾。微课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它常常表现为具有突出的主题、有着明确的指向、多样化的资源、真实的情境等特征,它更适合用来培养现代化的人才。微课以它特有的“小”“快”“灵”“活”的特点迅速被广大教师接受,微课成了教师手中的“宠儿”,不少教师将微课运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名著是传统的文本著作,思想内容深奥,故事情节复杂,“营养价值”高,就目前中学名著来看,存在着范围大、容量大、趣味性不够等问题,加之中学生学习任务重,绝大部分学校教师名著阅读教学形式单一,方式陈旧,有的甚至仅仅是为了应付检查,再加上不少学生自身对名著阅读也缺乏科学认识,没有认识到名著的价值,以致不少学校的名著阅读大多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无法体会名著的精髓与内涵,没有真正发挥名著价值引领作用。如果说一部名著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那么微课则是把这个系统分解成若干独立的子系统。相比于传统的四十分钟的学习时间,只有5~8分钟的微课自然深受学生的喜爱。 基于以上几点考虑,我决定尝试运用微课来辅助名著阅读教学,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名著阅读水平。 二、微课学习在名著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在近一年的研究及运用中,我进行了梳理总结,主要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学习制作微课 首先要感谢香洲区教育局及学校对我们进行的微课制作培训及录制微课的支持。一个微课虽然只有5~8分钟,看似简单,但制作的过程却十分不简单。以名著阅读微课制作为例,首先,要求教师对每一部名著进行精读、深读,然后需要把这个“庞大”的系统进行分解,再按照类别归纳出相应的知识点,如名著的背景介绍、内容概述、人物分析、艺术特色等,再把这些相应的知识点分解成若干个子项目,制作成PPT,每个子项目的学习一般在5~8分钟内,这样便可制作成一个系列微课,如《红星照耀中国》人物系列微课。 那么,一个5~8分钟的微课具体如何制作呢?以香洲区教育局开发的HTML软件制作为例,微课制作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将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制作成PPT(因微课的容量有限,制作的PPT最好在8~12张之间),将PPT另存为“可转换格式*.jpg”图片格式,将图片放在HTML录制模板中的images文件夹中,并将图片按a(0)、a(1)……依次命名,并将图片扩展名JPG改为小写jpg;接着用录音软件把微课的讲解录音,音频要用MP3格式,将音频文件重命名为a1放在HTML录制模板中的wma文件夹中;然后用IE9以上的浏览器运行HTML录制模板中的“微课制作工具—时间同步”文件进行初始化、节点、互动问题以及时间同步设置,同步完,如果有视频节点,把视频放在模板的video文件夹中,视频命名为插入节点图片页名,最后需要设置教鞭。 (二)针对名著教学有效使用微课 开展名著阅读教学,首先要求学生在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前阅读名著,对即将要学习的內容要有一个初步了解。尽管教师会在课堂上给学生阅读的时间,但因为课时有限,一学期下来,课堂阅读时间不足以让学生阅读完课标要求阅读的名著,所以课后阅读成了学生阅读名著的主要方式,但据统计,即使在教师布置阅读任务的情况下,仍然会有少数学生因缺乏兴趣、自觉性差、家长监管不到位等原因,无法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基于这样的现状,名著阅读教学前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阅读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认为,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所教名著的特点在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前制作一些能引起学生阅读兴趣的微课,通过对微视频的观看,调动学生看名著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名著阅读教学做好铺垫。如《红星照耀中国》的这部名著,考虑到其人物多、内容结构复杂、理论性强等特点,学生不一定都感兴趣,如果还是按传统的教学方法去执行,先布置任务让学生看,学生不一定能坚持看完,所以可以在学生进行阅读之前制作一个《强渡大渡河》或《飞夺泸定桥》的微课,把学生带入那个场景,增强学生对那个时代的感知,通过形象、直观的画面点燃学生探寻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热情,带着这种热情去阅读,效果自然不同。 在大部分学生完成名著阅读任务的情况下,教师就可以开展课堂名著教学了。千万不能忽视此环节,这个环节是名著阅读的重中之重,所以教师在制作这部分微课时,应针对名著的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分析,先分解再重组,应做到内容既凝练又覆盖全面,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例如在进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教学时,按思维导图的方式对这部小说进行分解,分解成诸如小说背景介绍、故事情节、人物分析、艺术特色等支干,根据各支干的内容制作成相应的微课,有些支干因内容多还应再分解成若干小支干,比如人物分析,这部小说的主要人物有几个,就要相应制作几个不同的微课,最后把这些小支干、支干再组合,合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微课学习系列。在具体的课堂阅读教学中,恰如其分地嵌入制作好的微课,让这一辅助工具起到应有的效果,能有效提升名著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在名著教学中,学生课后知识的复习巩固和拓展延伸同样必不可少。课后阅读微课主要根据学生掌握所阅读名著的程度来进行制作,起补充说明、复习巩固、拓展延伸的作用。如在进行《朝花夕拾》的阅读教学时,对这部散文中的其他非主要人物的分析,对于整本散文集的人物分析来说,起到了补充说明的作用。当然,制作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微课来加强对名著知识的巩固是课后微课制作的重点。对于一些需要拓展延伸的名著,还需根据实际情况制作相应微课让学生课后学习,拓展学生的阅读面。 三、微课在名著教学中运用的效果及意义 (一)嵌入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将微课引入名著教学,能突出每堂课的重难点,虽然它只是片段视频,但其结构是完整的。能详细地解释一个知识点,如果微视频运用得当,运用得巧妙,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解《朝花夕拾》的人物——寿镜吾先生时,可以将文中有关描写寿镜吾先生的典型语句摘录下来,通过对语句中关键词的分析来概括寿镜吾先生这一人物形象,而这些要点就完全可以通过微课录制好,在教师上课讲解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就可以嵌入这些微课视频,既能以最短的时间形象生动地讲解重点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另外,微课还具有可移动、可重复使用的作用,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对这个知识点的掌握不够还可以回家后运用手机、电脑等打开此微课视频,进行自我学习,以达到突破此难点的目的。 (二)充分發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名著教学课堂上引入微课这种辅助教学工具,改变了以教师讲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有研究指出,最有效的学习时间就是最初的5~20分钟,之后的学习效果和注意力都会随之减弱,而我们5~8分钟的微课,刚好抓住了这个关键时间点,让学生自觉地集中在这5~10分钟认真地学习,然后自我发现,自我学习,自我探究,独立思考。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发挥微课自身的特征,将课堂内容、课中的探索发现、课后作业融入微课开发中,让学生可以在课外利用自己的手机或移动终端设备进行学习,以学生自我学习为主,在实践中探索和研究。 (三)实现资源的再利用,缩短学生学习的差距 平时,我们一堂课的讲解要照顾到全体学生,使得大家都能掌握知识,但一堂课下来,因为学生在认知层面、知识水平、心智成熟程度都有不一样,导致每位学生的接受能力参差不齐,也存在部分学生可能因生病等其他个人原因而错失课堂学习的机会的情况,这样就会拉大学生学习的差距,使得接受能力差或缺课的学生因知识的缺失而自信心下降,但引入微课后,学生可以用U盘把教师录制的微课拷贝回去,或直接在线学习,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或缺失部分进行再学习,真正做到“哪里不会点哪里”,最终能够达到缩短一个班级学生之间学习成效差距的效果。 (四)教师间共享资源,共同成长 微课程研究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教学探索,更是具有合作意义的集体研究。比如我们这个以王原全老师为主体的初中语文阅读微课制作团队就采用了分工合作的研究模式,共同探究微课学习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我们每一位教师制作微课的过程,包含了我们各自不同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设计,当教师都把自己制作的微课用于共享时,不仅分享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还分享了各自的教学智慧,这有助于大家在教学方式方法方面进行沟通和自我反思,这样就能让教师在交流碰撞中生成新的智慧,获得优秀经验,互帮互助中进行自我提升,最终达到高效课堂和教学相长的目标,实现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原全.微课学习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8(4). [2]王曙.语文阅读教学新视野[M].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6. [3]吴疆.文学经典名著阅读和人的心灵空间[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2(3). [4]谢银根.新课标下的文学名著课外阅读指导初探[J].教育导刊,2005(9). [5]周毓琼.影视资源在名著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文教资料,2011(27). 编辑 谢尾合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