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在反刍、联系中培养函数模型思想
范文

    王宪成

    

    

    

    笔者于2017年参加了苏州市初中数学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获得了一等奖第一名,课题是“研究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下面,笔者以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为例,谈一谈在反刍、联系中培养学生函数模型思想的感悟及认识。

    一、教材、学情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一次函数的概念、图像与性质,以及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后续学习内容,旨在进一步研究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关联性,感悟数形结合思想、模型思想,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丰富,也是为学习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知識做铺垫。

    八年级学生在“数与式”板块已掌握实数、代数式、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次函数等知识。对于不等式2x+4>0,学生都能正确解答。有的从不等式的解法出发;有的基于一次函数图像,运用数形结合思想,从“形”的角度解决“数”的问题。但对于不等式2x+4>2.56呢?还能直接利用图像分析吗?这就得从“数”的角度补助“形”的认识。数学家华罗庚先生讲的“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就是这个道理。“数”“形”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不是单一的,同时,这也遵循了八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心理特征。

    二、教学目标

    经历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三者关系的探究,进一步丰富对方程、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认识,感悟“数形结合”思想、模型思想;用一次函数图像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反过来,用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与解集解决与一次函数相关的实际问题;通过观察、思考、交流、验证等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一次函数图像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反过来,用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与解集解决与一次函数相关的实际问题。

    难点:根据一次函数的图像直接解决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相关问题。

    四、教学过程

    1.情境创设,“数学”思考。

    背景材料:一根长25cm的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挂物体。在弹簧伸长后的长度不超过35cm的限度内,每挂1 kg质量的物体,弹簧伸长0.5cm。

    请你设计一个问题,让同学们尝试解决,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设计。

    设计意图:以一个开放性的材料为背景导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自主建立起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三者关系框架,尝试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并有意识地用数学概念、原理、方法去理解、描述以及解决现实问题。该思想就是模型思想。

    在课堂教学实施环节,笔者捕捉了下列“生成性”教学资源来组织课堂教学。

    生1:挂10kg重物时,弹簧长度为多少?

    生2:挂多重的物体时,弹簧长30cm?

    生3:弹簧所挂物体的最大质量是多少?附解答:设挂xkg的重物,(25+0.5x)≤35。这样设计的原因是可以知道弹簧所挂重物的最大质量是多少。

    生4:现在弹簧长度为xcm,假设挂了nkg物体(n≤20),则弹簧伸长ycm,求此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和x的范围。

    生5:(1)请画出其图像;(2)当弹簧长30cm时,挂了多少kg重物?在图像上找出这个点;(3)当挂6-13kg的重物时,求弹簧的长度范围。

    教师追问:(1)回顾反思上述生1至生3的问题,你能用另一种表达方式解决这些问题吗?(引出生4、生5的问题。)

    (2)当x=10时,就能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y=0.5×10+25 ;当y=30时,也能得到一个方程30=0.5x+25。从图像“形”角度上看,每一对解都有什么样的解释呢?

    (3)当y≤35时,能得到一元一次不等式0.5x+25≤35,解不等式便能解决问题,从图像上看,哪一部分图像能对应该不等式?你有什么新的想法?

    (4)若弹簧长度是33.8 cm,求所挂物体的质量。若弹簧长度不超过33.8 cm,求所挂物体的质量的取值范围。你是如何解决的?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交流解决上述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算式解法过渡到方程、不等式、函数的视角,自主建立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之间的联系,深刻体会“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的内涵,尤其体会每个数学模型各自的优越性以及之间的联系,实现模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润物细无声。

    2.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问题1:试根据一次函数y=2x+4的图像,说出2x+4=0、2x+4>0、2x+4<0的解或解集。

    变式1:(1)试根据一次函数y=2x+4的图像,直接说出2x+4=4、2x+4>4、2x+4<4的解或解集。你是如何看出的?

    (2)能否根据一次函数y=2x+4的图像,直接说出2x+4=2.56、2x+4>2.56、2x+4<2.56的解或解集?应该如何解决?

    (3)一般性思考:通过上述问题的解决,思考如何由一次函数产生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问题2:在同一个坐标系中画出一次函数y=2x+4和y=-2x的图像,求不等式2x+4>-2x 的解集。你是如何思考的?

    变式2:如图2,一次函数y=kx+b(k≠0)和y=mx (m≠0)的图像交于点A,点A的横坐标为-1,直接写出下列关于x的方程的解或不等式的解集:

    (1)kx+b=mx;

    (2)(k-m)x+b>0。

    问题3:尝试独立思考教材中“尝试”板块问题,并与大家交流分享。

    设计意图:课始,由实际问题出发,激发学生用已掌握的数学知识、技能方法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厘清了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得学习回到了数学内部。而以上问题串以及变式,帮助学生进一步强化理解。

    3.回顾反思,巩固练习。

    回顾如何由一次函数产生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问题的,又是如何解决的,再次体会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课堂练习:教材中的练习。

    4.作业布置。

    必做题:6.6习题1-4。

    选做题:如图3,一次函数y=mx+n和y=kx+b的图像交于点P(1,2),y=mx+n的图像交y轴于点A(0,1)。

    直接写出下列关于x的不等式(组)的解集:

    (1)1

    (2)(k-2)x+b<0。

    五、教学反思

    1.反刍“方程”的重要地位及意义。

    本节课的课题是“研究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为什么没有“方程”呢?方程在这“三个一次”数学模型中“功不可没”。不等式的学习过程就是类比的过程,而方程的解往往又能表现在不等式解集的“临界值”上,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更紧密。

    例如,问题情境中的(20 ,35)这个点是如何找到的?先固定y=35,则35=0.5x+25,得到一元一次方程,解得x=20,于是找到点(20 ,35)。而如何从图像“形”的角度看待0.5x+25≤35?0.5x+25≤35即y≤35,找临界值y=35(假如原式是y<35,也是引导学生抓住临界值y=35),此时,x=25。从“形”的角度看,找到一个“临界点”(20 ,35)。对于不等式0.5x+25≤35,即y≤35,从“形”上看,就是图像上该“临界点”下方的部分,于是直观感知x≤20。

    2.联系地、发展地、整体地教与学,指向“深度学习”。

    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這三者内在的联系到底如何认知?我们不能单向、片面化地理解。本节课的定位是以“函数”为核心回看方程、不等式,并从“数、式”和“形”的双重角度阐释函数与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体现数学关联性、整体性、发展性,也是前面所学知识的自然延伸。而方程的解往往又是不等式的临界值,反映在函数图像上就是临界点。本节课的重点应该是以前面的两个角度“回看”方程和不等式,反之,当在图像上不能直接看出时,就体现出方程和不等式这两个重要的数学模型也能研究函数问题。

    如背景材料中的问题设计,从课堂的生成性资源来看,学生能自觉用不同的数学模型来设计、解决问题。但笔者并不止步于此,而是进行追问:回顾反思上述生1至生3的问题,你能用另一种表达方式解决这些问题吗?目的是引发学生思考,除了算式、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数学模型,还有函数这一重要模型。这样,学生既能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又能认识到代数领域内知识的发展性、整体性。这样的学习才能让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即“深度学习”。

    3.在自然生成中感悟数学模型思想,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和因材施教。

    基于此,笔者设计的开放性问题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又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在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建构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解决问题能力,提升数学素养,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有效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从课堂教学实施环节捕捉的“生成性资源”来看,学生在提出问题过程中,是能够有意识地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的,从而进一步感悟数学模型的功能、价值。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初中数学生成性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编号:C—b/2018/02/38)阶段性研究成果。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8:3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