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中西历史对比简说
范文

    骆新强

    长期以来,我国出版的历史书,基本上将历史孤立起来,即把世界历史(主要是西方国家的历史)和中国历史分开。本文拟将同一历史时期的中国和西方进行横向的比较,以实现“中西文明同时空”。

    一、大河文明VS海洋文明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东方的四大文明古国都产生于大河流域,属于大河文明。西方文明则是海洋文明,大海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这里近海、多山、多岛屿。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大江大河对中华文明的孕育起着决定性作用。在黄河、长江、淮河等大河流域,都有广阔的冲积平原,这些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量充沛、适宜农耕。因此,中华文明是典型的农业文明,农业立国、重农抑商是历代统治者的指导思想,中华民族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也深深打上了农业文明的烙印。亘古以来,中国人以农业为安身立命之本,固守家园、安土乐天、祈求平安、重稳求实而不愿冒险。

    西方文明的源头是古希腊罗马文明。希腊半岛和意大利半岛都是多山的地区,农业不发达,但是这些地方处于开放的海洋环境中,有利于商业和贸易的发展,造就了盛极一时的商业文明。商人在海上贸易中需要冒险精神,这锻炼了商人不畏强暴的精神。商人要求自由从事商业活动,要求在商业活动中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契约关系。商业往往比农业更易于发财致富,致富的商人不再安于政治地位低下的现状,他们凭着自己的经济实力要求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因此,商业活动培育了人们的自由精神、民主和平等意识。

    二、春秋战国VS城邦时代

    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和古希腊的城邦时代都起自公元前8世纪,历时四五百年。政治上,这一时期的中国和古希腊都是四分五裂的。

    在中国,西周灭亡后,周平王东迁洛邑建立东周,但王室实力已大不如前,再也无力约束各地诸侯了,以致诸侯并起,诸侯争霸战争此起彼伏。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人先后做过霸主,史称“春秋五霸”。春秋无义战,战国更无义战。战国时期,战争更频繁更残酷,规模也更大。春秋时期战争的目的主要是称霸,而到了战国时期,战争目的就是为了灭国,占领土地和人口。以规模最大的长平之战为例,秦国军队前后斩杀赵国士兵约45万人。

    古希腊则是出现了几百个城邦。希腊城邦一般是以一个城市或市镇为中心,把周围的农村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小国,其突出特点是“小国寡民”。雅典和斯巴达是最重要的两个城邦。

    以这两个城邦为首,古希腊城邦结成了提洛同盟和伯罗奔尼撒同盟。他们进行了旷日持久的伯罗奔尼撒战争,最终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取得胜利。这场战争给繁荣的古希腊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破坏,整个希腊开始由盛转衰。

    除了分裂和戰争,思想学术的空前繁荣是春秋战国和城邦时代的共同特征。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的局面,史称“百家争鸣”。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以孔子、老子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思想家,可谓群星闪烁。

    与之交相辉映的是,城邦时代的古希腊在思想文化方面也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就。古希腊人在哲学、建筑、文学、戏剧、雕塑等诸多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涌现出以柏拉图、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一大批巨匠。

    三、秦汉时期VS罗马帝国

    经历了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大分裂,秦统一天下,于公元前221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在西方,公元前4世纪,希腊北部边陲的马其顿成为军事强国。在灭亡了希腊诸城邦之后,军事天才亚历山大大帝率军东征,历经十年征战,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和秦王朝一样,都是昙花一现,很快走向灭亡。

    秦王朝灭亡以后,继起的汉王朝继续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且国力强盛,存续了四百多年。两汉时期,曾多次出兵大败匈奴,并在张骞通西域后控制了西域。汉朝军事实力强大,有“强汉”之称。

    “辉煌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是欧洲文明的两大源头,古希腊人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成果,古罗马人在军事上取得突出成就。古罗马人能征善战,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罗马帝国。

    汉帝国和罗马帝国都是古代世界伟大的帝国。丝绸之路将他们连接在一起,并在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隋唐宋元VS黑暗的中世纪

    隋唐宋元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继续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虽然中间经历过一段时间的分裂,但是统一、发展、繁荣、开放一直是这一时期的主流。隋唐时期多次开创了盛世局面;宋代是我国科技发展的一个高峰,海上丝绸之路也在宋元时期发展到极盛;元朝更是一个幅员空前辽阔的大帝国。唐诗、宋词、元曲是古代中国文学的三座高峰。

    和中华文明的高度繁荣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这一时期的西方文明黯淡无光,仿佛进入了漫漫长夜,史称“千年黑暗的中世纪”。这一千年间(公元500年到1500年),辉煌灿烂的古希腊罗马文化湮没无闻,罗马天主教会笼罩了当时的欧洲。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许多国家,欧洲陷入四分五裂的局面。四分五裂的另一面,是罗马教会的“一统天下”。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势之所以能够迅速扩张,则因其具有三大优势:一是作为西罗马帝国晚期许多地方的实际统治者,有势力,也有一定的统治经验;二是有经济力量,它是帝国晚期最大的土地所有者;三是有广泛的信徒,教会自帝国军队各级官兵、行政机构人员以至社会各阶层,都有信徒。在中世纪的欧洲,教皇的至高无上不仅表现在政治上,还表现在经济上和思想上。在经济方面,教皇和教会是当时最大的土地所有者,拥有近三分之一的土地,还在各地享有征税权,对所有天主教国家收取十分之一的生产品,即“什一税”。在思想方面,罗马教会处于万流归宗的垄断地位,完全控制了人们的思想,人们只能接受教会的说教。

    五、故步自封的明清VS称霸世界的欧洲

    明清时期,一直走在世界前列的中国开始走向衰落,尽管清朝一度出现了康乾盛世的局面,但已是落日余晖,中国与西方的差距在这一时期迅速拉大。

    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进入转型时期,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使欧洲走出千年黑暗的中世纪。那里的城市和农村都发生了新变化,出现了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资本主义的萌芽在欧洲产生,这给欧洲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欧洲迎来近代文明的曙光。随后的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殖民掠夺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积累了资金,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不断壮大,资本主义制度开始确立起来。英、美、法是最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三个西方大国。英、美、法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对后世影响重大而深远。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到19世纪后期,主要西方国家通过革命、改革、统一战争等方式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明清时期,历史发展的潮流是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却逆流而动,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政治上,明清两朝通过废丞相、设军机处等措施强化了皇权;经济上,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思想上,通过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等措施进一步加强思想控制,这与同一時期西方发生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出现思想大解放形成鲜明对比。

    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方走上了殖民扩张和掠夺的道路,从海外获得了惊人的财富,极大地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此同时,明朝统治下的中国因为郑和下西洋耗资无数,国库难以为继,对外政策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直接转向了闭关锁国。开放是进步的阶梯,封闭是落后的根源。明清时期,关上国门的封建统治者仍然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殊不知,国门之外,称霸世界的已是欧洲列强。

    六、走向复兴的中国VS走向统一的欧洲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文明大国,在历史上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但近代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遭受了深重苦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会实现。

    无数欧洲人也有一个“欧洲梦”,即欧洲统一的梦想。欧洲的现状是分裂的,但欧洲也不乏统一的历史。骁勇善战的罗马人四处征战,整个欧洲几乎都被囊括在罗马帝国内。罗马帝国的政治“大一统”维持了数百年,创造了令欧洲人骄傲自豪的古典文明,并将“大一统”的观念深深地印刻在欧洲历史上,使之成为萦绕欧洲人心头的一种“情结”。中世纪以后,查理曼帝国、神圣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俄罗斯帝国等都曾借罗马帝国的名号谋求欧洲的“统一”或霸权。近现代史上,拿破仑和希特勒也曾试图以武力的方式统一欧洲,但均告失败。二战以后,欧洲统一再次起步,成就斐然,现在的欧盟令全世界侧目。

    二战后欧洲走出迈向统一的第一步——1952年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至今欧洲已在联合的道路上大步前行几十载,尤其是经济领域的一体化成就之大,让人侧目。一般说来,按照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的高低,可依次分为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和完全的经济一体化。20世纪90年代签署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不仅标志着欧洲政治联合的重大突破,也标志着欧洲经济领域的一体化已发展到了经济和货币同盟的程度。二十多年来,欧盟致力于经济和货币同盟的建设。1999年问世的欧元就是这一努力取得的最重要成果。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3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