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探析高中历史课堂的提问艺术与防范误区
范文

    孔维

    课堂提问是组织历史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有效的提问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如何做到有效提问,让教师的问题与学生的思考和谐统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灵活引导。

    一、怎样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

    巴西著名教育家弗莱雷说:“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他指出,只有在具有创造性和批判性的对话式教学中才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提问又是教学对话的关键。下面,笔者从历史课堂教学的角度探讨有效提问的方法。

    1.创设情境,增强问题的趣味性。

    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精心构思,所设计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教学价值,又要内容新颖别致,能够让学生有兴趣去思考。

    案例一 教学高中历史必修2第5课《开辟新航路》时,对我国明清时期引进农作物新品种的讲解。

    教师:有一户人家,中午吃的是大米饭、油爆花生、土豆烧肉,饭后闲聊嗑了会儿瓜子。下午饿了,到田里掰玉米,晚上吃的是烤甘薯。请问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中国的哪个朝代?

    学生(看书思考后回答):明朝。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准确,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在明朝时相继传入我国,且这些农作物有一个共同特点——它们的家乡都在美洲。哪位同学可以告诉我,为什么这些今天非常普遍的物种会在明朝时传入我国,而不是在其他朝代呢?

    学生:是不是跟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有关?

    教师:嗯,非常棒!(对学生的回答表示充分肯定)正是因为西方航海家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才使得那些原产于美洲的经济作物逐渐传到世界各地。

    以上是高一年级的教学案例,笔者认为高一年级是培养学生对历史兴趣的关键时期,如何做好课堂提问非常重要。

    2.注意问题的针对性,兼顾问题的层次性。

    所谓问题的针对性是指教师在设置问题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做到有的放矢,不要在细枝末节上过度纠缠;而问题的层次性是指课堂提问应该先易后难,层层推进,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白问题的实质,进而总结规律。

    案例二 教学高中历史必修2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时,可以用如下提问方式讲解洋务运动。

    问题一 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针对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

    问题二 洋务运动的内容是什么?前后是否有所变化?(针对学习中等的学生)

    问题三 如何评价洋务运动?(需要对知识点进行整合,针对能力较强的学生)

    以上三个问题简单而无雕饰,但却紧扣重点,旨在突破难点,并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一步步深入挖掘。如果把这三个问题弄懂的话,学生也就基本掌握了本课的知识要点。

    3.提问要有启发性,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的相关概念,他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可见,教师应该为学生提出一些稍有难度的问题,注重启发他们的思维,使其超越自身的最近发展区,转而进入到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案例三 教学高中历史必修1第16课《抗日战争》时归纳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师:有人说抗战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用屈原、苏武和共工来概括,有人知道为什么吗?

    学生(陷入不解):……

    教师:苏武的“苏”可以指苏联,那“武”又是指什么呢?

    生1:老师,“苏武”是不是说苏联动用武力帮中国对抗日本?

    教师:很好!就是这样的一个思路。在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夕,苏联发表对日作战声明,派遣红军进攻驻中国东北的日军。下面,有没有同学可以告诉我其他两个名词分别代表什么含义呢?

    生2:“屈原”应该是和美国的原子弹有关系吧?是不是说日本屈服于美国的原子弹?

    教师:嗯,非常棒!日本投降,不仅有苏联的出兵,而且美国在其本土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重磅原子弹,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进一步逼迫它投降。“共工”呢?

    学生(一时不知道该如何理解):……

    教师:“共工”的“共”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共同”,还有一种是指“共产党”。

    生3:哦,我明白了,就是说日本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民抗战中走向失败的。

    教师(进行小结):嗯,不错!经过刚才几位同学的回答,我们可以基本把这一问题弄清楚:日本的投降与苏联的宣战、美国投放原子弹有关联,但更离不开中国人民长达十几年的顽强抵抗,正是因为以上诸多因素,才使得日本最终无条件投降。

    二、如何防范课堂提问的误区出现

    富有藝术性的提问,能给学生提供清晰的思路,但教师在运用这一教学方法的同时又该注意些什么?

    1.提问不要过于频繁,要注意问题的质量。

    教学效果的好坏取决于课堂提问的质量而非数量,片面地采用满堂问的方式,不仅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更会使其陷入教师的疑问之中,从而对具体的教学内容没有深刻印象。

    2.提问的对象要面向全体学生。

    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多尝试一些渐进式的提问,从易到难,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发挥特长。

    3.不要急于公布答案,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教师在提问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只有这样,问题才能发挥应有的价值。

    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极大地影响着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只有掌握了科学的提问技巧,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教学是一门学问,提问是一种艺术,智慧地提问不仅可以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更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的一把金钥匙。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1:3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