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 |
范文 | 鲍亚超 程红瑞 [摘? ?要]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提出了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体现了深化课程改革当中凝聚“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其中“史料实证”素养最具有历史学科特色和学科魅力。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突出“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文章从培养“史料实证”素养的意义、原则及策略三方面入手,探讨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历史教学;史料实证;学科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51? ? ? ?[文献标识码]? ?A? ? ? ?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33-0051-02 一、培养“史料实证”素养的意义 (一)激发历史学习兴趣 在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向学生单向传递、灌输勾画知识点的教学现象,使學生学习兴趣不浓,普遍感到枯燥。若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意识和证据意识,搜集具有趣味性、典型性和时代感的史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发其探索精神,在“史料实证”中建构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二)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可以让学生通过科学合理的分析,充分挖掘相应史实背后所隐含的深层含义,以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锻炼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使他们在历史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运用已有知识和思维能力来解决相关问题。 (三)强化历史认识 历史研究的是已经发生的事情,而这些事情是不可逆的。学习历史的目的之一是还原历史真相,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在学习过程中充分重视史料的价值。因为史料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和客观具体地认识过去的事情,防止学生因年龄小、历史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低而无法全面认清史实。通过史料实证,可以让学生对史实加深印象,强化认识。 (四)促进学习方式转变 在中学历史探究性学习的基础之上进行“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给学生提供适合学情的学术观点,引导学生在阅读、分析和探究史料的基础上唯物且辩证地考证这些学术观点,让他们自主构建历史认知,从而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而不是生硬地向学生单向式传递史料。这就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进而促进其学习方式的转变。 (五)建构“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特有的核心素养,强调科学解释史实的专业技能,是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体现。要达到这项标准,学生必须以“史料实证”为前提,在研读史料的基础上才能对客观史实有清楚的了解,进而建构合理的“历史解释”。 (六)展现学科魅力,培养家国情怀 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对史料的鉴别力和判断力,让学生更好地收集和筛选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自觉内化为实证意识,提升理性思考的良好公民素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七)应对高考命题中“史料实证”素养的考察 新高考的命题对学生的评价突出“素养立意”,不再是单纯地考知识或考能力。研究近年的历史高考试题,不难发现,所有的题目都依托史料,让学生阅读史料、分析辨别史料、提炼信息、论证观点。这说明“史料实证”是解读历史试题的桥梁,“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在高考中答题游刃有余。 二、培养“史料实证”素养的原则 (一)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历史教师在教学中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学生进行历史学习必备的基本素质。史料实证讲究“一份材料说一份话”,对于学生而言要实事求是,打破传统历史认识的思维定式,结合历史研究前沿,质疑考证,最大限度地挖掘史料的价值,以历史思维能力为桥梁,使自己的结论观点明确、言之有据、符合逻辑、科学严密。 (二)孤证不立,多元互证 历史只能无限地接近事实,还原历史真相需要多元化的史料,只要是孤证,就不能得出准确的历史结论。因此在“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过程中要秉持多元史料观,要求学生搜集多种类型的史料,使史料之间相互印证和支持,形成“孤证不立,多元互证”的原则。 (三)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历史的真相只有一个,我们只能无限接近史实,借助现有史料,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适当运用推理的方法,大胆假设、小心求证。需要说明的是,推理之后诠释史料时,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讲究适度原则,论证不脱离史料,不过于解读史料的深层含义,更不能生搬硬套,牵强附会地和结论联系在一起。 三、培养“史料实证”素养的策略 (一)提升教师的“史料实证”素养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还存在教师简单地用史料来说明、印证教材的观点;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忽视史料的用处,仅对课本上的文字、图片等史料进行简单解读,这不利于对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因此,广大教师要加强对史料学的学习,提高专业技能,不要拿史料做教学的点缀,更不要过多地引用无关史料,要选择有用的史料进行教学,使学生形成“史料实证”素养。 (二)提升“史料实证”课堂教学有效性 1.课前准备:科学指导学生对史料的搜罗与整理 (1)史料的搜集 ①从历史典籍和专业著作中搜集 教学史料最基本的来源是各种历史典籍以及历史专著。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从中搜集一些具有典型性的史料作为参考。 ②从教科书中搜集 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向来重视史料展现,在历史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文字史料言简意赅、图片史料一目了然,丰富多彩的展现方式更具有趣味性和学科特色,避免了结论传递性教学。 ③从历史论文中搜集 随着国内外史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取得了巨大的史学成果。不同的历史论文会引用针对性比较强的史料对不同的历史问题进行研究,这能帮助学生间接获取史料、深化历史认识、提高学习效率。 ④从高考题中搜集 纵观每年的历史高考,每道题都不同程度地运用了史料。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选用高考试题中的史料来辅助教学,也可以直接利用高考题来训练学生的解题技巧。这样既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也使教学和高考紧密联系在一起,更具有针对性。 (2)史料整理 由于每个学生拥有的资源不同、思考的角度不同,搜集来的史料比较杂乱,不利于直接使用,这就需要教师对史料进行重新整理。首先,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按政治、经济和文化等不同性质划分,然后进行细致的分类;接着,按照史料所述史事的先后顺序编排整理;最后根据需要筛选、摘录、拍照、复印。 (3)史料的甄别与考证 甄别和考证史料是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必要步骤。吕思勉曾提出考证方法有二:“其一,所据之物,可信与否,当先加以审察;其二,其物既可信矣,乃进而考其所记载者,虚实如何也。”这可以为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提供借鉴。 2.课堂教学:选择基于史料的问题探究、史料研习教学方式 教师设计史料研习主题,根据教学需要,预设教学问题,引导学生从多元化角度寻找史料、分析史料,运用史料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从而解决历史问题。例如学习宗法制相关内容时,可引用历史文献对宗法制目的、内容、特点的介绍,让学生从文献史料中得出结论,加深历史理解,形成实证意识。 3.课后延伸:强化学生史料实证的自觉性 (1)开卷有益,多读历史书籍 学生通过对历史专业书籍的阅读,既可以品味历史细节之美、丰富知识面、加深历史理解,还可以感受一些治史的方法,更能够学会一些提炼与论证观点的方法与技巧。 (2)利用身邊的资源,提升证据意识 如我们身边的博物馆、历史遗址或遗物都可以作为史料进行研究;我们生活的城市或乡村的变迁也可以作为研究历史的对象。教师要鼓励学生带着问题意识、证据意识去思考研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 (三)合理构建“史料实证”素养评价体系 “学习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准绳,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依据,运用科学的方法收集信息,以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对于学生“史料实证”素养掌握程度的分析,教师应该注意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具体要评价学生搜集整理、考证辨伪、解读运用史料的能力以及汲取历史智慧、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等。 总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孤证不立、多元互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原则,从提高教师素养、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和合理构建评价体系三方面进行培养,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实现“立德树人”。 [? ?参? ?考? ?文? ?献? ?] [1]? 张静轩.关于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历史教学,2007(8):58-60. [2]? 吕思勉.国学知识大全[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6. [3]? 陈凤武.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7. (责任编辑? ? 谭斯陌)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