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研制适切内容,须从三个维度出发
范文

    王梅

    [摘要]文本资源是客观存在的,但教师究竟该如何开掘资源?又该开掘怎样的资源?教师需要从语文课程性质、学生学情和信息综合等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只有真正研制出适切的教学内容,才能为学生语文核心能力的发展助力文章提出在研制内容时,要立足课程性质,科学定位;要基于学情,考量厘定;要整体把握,综合处理。

    [关键词]适切内容;课程性质;学情;整体把握;《故乡》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20)30-0004-02

    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指出:语文教学如果没有适切的教学内容,不管树什么大旗,玩什么花招都无济于事。因此,教师在解构文本、规划板块、设置活动时,首先应该关注“教什么”的问题,否则“如何教”的考量和选择将毫无价值。笔者就以统编九年级语文教材中《故乡》一文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思考与实践。

    一、立足课程性质,科学定位

    语文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是导致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无所适从的重要原因。在教学同一文本时,不同的教师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教师需要从语文教学专业化、本体化的角度来解读文本,选择具有价值的教学内容,从而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助力。

    首先,教师要积极尝试裸读,完全抛开教师用书和参考资料,甚至也要将自己作为自由人阅读时的成果抛在一边,直面文本的内容和形式,获取阅读教材课文的第一直觉,将课文中富有语文气质、语文气息和语文要素的材料开掘出来。

    其次,教师要选择名家解读资源来阅读,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从而更好地确定教学内容。比如,《故乡》出自鲁迅之手,教师就可以适度阅读一些研究鲁迅的作品,如钱理群先生的《(故乡)心灵的诗》、王富仁先生的《精神“故乡”的失落》等。教师必须要谨防一些认知上的误区,如阅读这些文章绝不是要对鲁迅进行研究,而是要更好地把握教材文本的文学定位,为开掘适切的教学内容奠基。比如,钱理群先生对《故乡》的评论就给笔者的教学,尤其是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形成了巨大的启发。钱先生指出,《故乡》中包含了两个鲜明的故事模块:一个是他人的故事,即闰土的故事;一个是自我的故事。这两个故事相互渗透、彼此影响。传统教学总是习惯性地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在闰土的命运上,这就违背了钱理群先生提出来的“借助闰土故事来对自己精神进行审视”的认知。教师可以依循钱理群先生的解读,将这篇课文当成是描述知识分子内在心灵的诗篇,并紧扣小说中“离开一返回一再离开”的线索,更好地确定教学内容。

    二、基于学情,考量厘定

    围绕语文课程性质研制出的教学内容,是否就是最精准的呢?当然不是。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学内容是否适切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基础学情进行考量。研制的教学内容是否基于学生的原始经验?是否作用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所要考虑的学情绝不仅仅是简单、笼统的学生所拥有的感性认知,还包括学生具体的学习目标达成情况,以及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矛盾与困难。

    鉴于这种情况,教师一般可以从以下两个不同的方面入手:首先,确定“先学后教”的基本模式,通过导学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研讨。教师应及时参与其中,了解最基本的学情,捕捉学生的认知起点,掌握学生对课文内容最真实、最原生态的反映。在摸清学生兴奋点、兴趣点、障碍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有效落实教学内容的研制、教学板块的设计,以提升整体教学的针对性。其次,对教学情况进行预判,让学生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进行体悟与思考。比如,在教学《故乡》时,教师可以先对学生的认知进行预判,如学生可能对闰土与“我”之间的关系相对陌生,因而不能理解闰土称呼“我”为“老爷”意味着什么;可能对小说中杨二嫂这个人物出现的必要性缺乏相应地了解,因而不明白作者为什么要刻画这样一个人物;可能过分关注闰土和杨二嫂,忽视“我”在这篇小说中所起到的作用。

    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在三十年前执教《故乡》时,就鼓励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将自己的认知、困惑或者障碍写在纸条上,反馈给他,他再根据学生纸条上的反馈,逐步明晰哪些内容是学生已经读懂的,哪些内容是学生凭借自身的能力可以读懂的,哪些内容是学生在理解时可能存在障碍与困难的。只有对学生的学情进行深刻和精准的洞察,教师才能更好地选择教学内容,将关注点集中在学生需要着力之处。

    教学内容的研制与开掘需要基于学生的学情。教师应将教学内容设定为学生最需要着力的内容,从而提升教学的针对性。

    三、整体把握,综合处理

    从综合性的角度来看,教学内容的选择不能局限于浮在表面的语文知识。当然也不能说学生感兴趣的、不能理解的就一定是最适切的教学内容。如果仅仅是从这个角度来研制内容,教师就容易被学生拖着鼻子走,只会迎合学生个人的认知意愿。因此,教师需要进行综合处理,深挖教材中可利用的资源,精准地研制出教学内容。

    在小说中,人物的话语方式某种程度上就表现出这一人物的认知方式,甚至是生活方式。人物表达了什么,又是怎样表达的,都与其生活背景和状态息息相关。只有真正理解了小说中每一个角色的话语方式,学生才能更好地解读小说。理解小说人物的话语方式应该成为初中小说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研制这一教学内容可以从作者刻画人物的方式入手。

    首先,基于对话内容和呈现方式的分析研制内容。关注《故乡》这篇小说中的人物话语方式就不能绕开闰土这一角色,其是这篇小说的主要角色之一。作者展现了两个不同时期的闰土形象。小说中的少年闰土与老年闰土的话语方式有着怎样的区别与联系呢?这一教学内容对于学生解读这篇小说的社会批判价值意义重大。少年闰土自信、机灵、阳光,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在文本中作者总是用省略号来代替他说的话,好像现有的篇幅已经不能将他的语言全部展现出来了。再看看老年闰土,他木讷、呆滞,说出来的话也不够连贯,总是吞吞吐吐、断断续续的。作者在描写他的话语时仍爱用省略号,但这时候的省略号已经不再表示语言丰富的意思,而表示表达的断断续续。这两处的省略号所蕴藏的价值非常丰富,是感知闰土性情发生巨大变化的抓手,更是学生深入剖析旧社会对生命戕害程度的有效切入点,因此探究省略号的意义应成为这篇小说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其次,将人物的话语特点融通起来研制教学内容。杨二嫂这一人物所说的话十分刻薄,与闰土的“失语”相比,她更多表现出的是“颠语”的特点,而课文中的“我”长时间都保持着冷静,说话不多但条理清晰,这种话语特点可以概括为“无语”。

    在感知人物的话语方式后,教师不能忽略另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即究竟是什么导致闰土、杨二嫂和“我”形成了不同的话语方式。在学情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这些问题:为什么生活在相同地方的闰土和杨二嫂,形成了如此迥异的话语方式?从这些完全不同的话语方式中,你有怎样的发现?教师要让学生能够真正认识到身份的悬殊、所處境况的差异等,让人与人之间产生了严重的隔阂,而这种隔阂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的话语方式。

    总之,教师在研制教学内容时需考虑到语文课程性质、学生学情和信息综合等方面,这样才能真正研制出适切的教学内容,进而促进学生语文核心能力的发展。

    (责任编辑 农越华)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4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