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策略探讨 |
范文 | 杨同卉 摘要:历史是我国高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传承人类历史文化的重要科目。它是一个国家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写照,是每一个人都应该了解和掌握的。因此,新课程改革指出,要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实现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就高中历史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提出简单的分析和探索。 关键词: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3-0068 历史知识的获取可以使学生借古知今,并在历史史实的熏陶下,明是非、辨善恶,建立健全的人格。因此,教师应该通过历史课堂教学的开展來提高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使学生在高效历史课堂的开展过程中,积极参与知识学习与问题探究,并顺利完成历史知识的掌握。同时,教师在构建高效课堂的时候,可以借助丰富的教学形式来开展历史教学,使学生在趣味横生的课堂中,主动投入知识学习,并借助历史知识的获取完成课堂知识的掌握,进而建立完善的历史发展观念与人文素养。 一、坚持教学统一 在任何课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都是互相依靠的关系,并且相互组成了课堂教学的两大重要内容。而在课堂教学中,如果仅仅依靠其中一方的力量,则无法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所以,在新课程教育教学标准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必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互相协调好二者的统一关系,共同进行深入探讨积极教学的全新理念。首先,教师作为课堂主导人物,需要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并维护好课堂教学的纪律。在教学中可以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及参与教学空间,但是要做引导课堂的权利。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前,要积极进行备课,充分准备好上课需要用到的东西。例如,课件资料等,并设计和安排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切实发挥自身引导作用,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参与程度及良好学习能力。其次,学生作为课堂主体人物。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主要对象是学生,而历史教学的教学目标是努力提升学生的历史成绩,以及对历史的基本了解程度,使学生掌握历史文化内涵。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教学尺度,并在引导课堂的同时给予学生更多的参与学习机会,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不断变换教学手法,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来完善教学,才能为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提供良好保障。 二、促进交流 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还要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合作式教学方法越来越被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运用到教学中。高中历史教师教学时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学习《罗斯福新政》这一课时,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不同的考察团,比如:金融组、工业组、农业组、社会劳工小组,让小组的成员去讨论罗斯福在该领域实施了哪些方案来拯救美国当时的危机,这些措施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最后再请小组学生代表进行总结发言。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真正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不仅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更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的热情,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在师生进行合作时,教师除了作为组织者,也是调控者,更是参与者,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总结,将其作为集体智慧的结晶。 三、灵活运用多媒体 历史课程的一大特点就在于它的形象性和感性特征。多媒体通过视频、图片等创设情景、营造氛围,解决重难点,这方面显得更直接、更有效,让静态变为动态,抽象变为形象,恰当地展示教学情景,学生在特定的情景感染下思考、讨论、总结、归纳,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深刻地体察感悟历史,将会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抗日战争”教学时,教师通过一段短短的影片再现历史,带领学生穿越时空,重返历史。将日军的侵华阴谋、中国人民的积极抗战,都形象鲜明地表现出来了。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增强了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同时也使学生对“抗日战争”爆发的原因、中国人民的艰苦抗战有了更具体、更深刻的理解,让教学内容直观可感,将空洞的历史变成有声有色、有血有肉,展现在学生面前,激活他们的学习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学生“欲罢不能”的效果。 四、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的潜能是无穷的,只有有效挖掘学生潜能,才能充分激活其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带着饱满的热情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则必须要有效挖掘学生潜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独立性,并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形成主动思考、积极探究的学习能力。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结合历史故事、人物传记等来做出独特思考见解。例如,在历史教学中较为经典的焚书坑儒这一历史事件中,世人对此事件大都持否定的姿态,并将其视作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损失行为,并且是禁锢思想的做法,甚至认为对我国整体的文化领域产生了极大危害。但是,有学生认为此事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及历史背景下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对当时秦始皇维护政治格局有一定积极作用。所以,教师对待持不同想法的学生都要积极予以肯定,并鼓励学生这种独特的思维能力,从而有效树立学生的良好创新思维能力,保障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为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打下坚实基础。 历史课本中文字居多,学起来难免会感觉枯燥乏味,因此我们在授课过程中要打动学生情感,提高学生兴趣。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更能深刻体会到历史的每一个理论和思想。高中历史是高中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科,而核心素养是学生在人生道路上必备的一种能力。对于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该如何构建思考,是作为新课程改革浪潮中一名教育工作者必备的理念。作为历史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为国家培养应用型全能人才。 (作者单位:贵州省独山县民族中学55820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