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如何在初中地理课堂中进行探究性教学
范文

    何茂生

    摘要: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化,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初中地理课堂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种教学方法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中通过参与探究性活动,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来获得知识。这种学习方法,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初中地理;探究性教学;开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3-0128

    所谓探究性教学,是指由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参加开放探究式学习,通过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发现问题、获取知识、培养能力。该教学方式主张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开展探究与讨论,利用已有知识迁延出尚未学习的知识,从而对新知识、新问题进行探索。在这种学习模式下,简单的记忆和学习不是最终目的,它的目的在于从学习过程中获得体验,重点在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最终达到学生理解认识与思想境界上的升华。将其运用于初中地理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为地理课堂改革迎来崭新的局面。

    一、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具体来说就是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为推动教学顺利开展而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的教学情境,其目的在于引发学生的质疑问难,并鼓励他们自己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最终的答案。在初中地理探究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提出問题,以问题为载体抓住学生的思维,激发其探究热情。

    例如,在教学“土地资源”这部分内容时,笔者安排了三个环节即认识土地资源、探索土地资源和体验土地资源,环环相扣,引导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深入了解我国的土地资源。首先在“认识土地资源”这一环节内,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了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请学生欣赏这一首歌曲,同时教师还布置了一个小任务:观看歌曲MV,注意挑选出歌曲里面呈现出来的画面。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绪仿佛也被带进了MV中美丽的景色之中,如一片片冬麦,一片片高粱,荷塘、果香,还有牧羊人和新建的住房。此时,教师可以顺势导入本节课的主题:“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啊。若是我们静下心去思考,就会发现世界的任何美景都必须根植于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我们站在地理学科的角度来看,土地对人类生活多么重要。那么你们知道我国的土地资源有什么特点吗?”这一问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学生的探究热情高涨,此时教师可趁机开展接下来的探究性活动。

    二、为学生创设体验机会

    虽然探究性教学中主张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但是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都是非常大的,探究性教学不仅要求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同时还要适当给予一些点拨和督促。比如“气候与农业”内容的教学中,学生课下收集了大量资料,旨在说明天气异常会导致减产,得出农业发展可能会受到天气变化影响的结论,在学生作报告时笔者指出人、地二者相互制约,充分利用气候条件增产增收的例子也数不胜数,于是又一份优质的报告提交上来。再如,小组代表在探究性课堂上对“四季划分”做介绍时,他们提出问题,按照我们现有知识来分析,现在长春进入冬季了吗?随后就要展示出研究成果来,这时笔者轻声打断了这名同学并提示:如果同学们忽略了最近的天气预报,那么我们何不上网查一下呢?随后就有学生上网搜索问题的答案,然后给出结论长春还没有进入冬季,因为现在长春还没有连续5天日均温达到10℃的情况出现。这时,笔者再示意小组代表演示他们的结论。虽然只是多了上网查询这样一个过程,但是却为学生参与研究中增加了体验的机会,教学成效当然也是不同的。

    三、合理设置地理实验

    在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实验作为一个全新的中、高考命题形式,值得我们引起高度重视。初中地理作为一个既有文科性质又有理科性质的学科,需要我们在进行实验教学过程中注意更多细节。相比其他学科,地理学科的实验并不像其他理科学科要求那么高,往往只需要学生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现象得出其中存在的地理原理知识就可以。

    例如,教师在讲解有关河流地貌形成和发育有关的地理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个课前小实验来引出课堂要讲的内容。教师可以准备一个透明的瓶子,在里面放适量的水、小石子、适量的细沙和泥土,再盖上盖子摇均匀,之后在课堂上利用这个工具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自己看到的现象。这时候学生就可以看到分层,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行思考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最后教师告诉学生准确的答案,引出河床地貌形成的课程内容。通过这种探究性的实验,可以活跃地理教学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能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四、鼓励学生自主参与问题探究

    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参与问题探究,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探究自主性,让他们在体验中实现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在探索中成长。

    例如在“体验土地资源”环节,涉及到了用地的第二个原则,即宜耕则耕。为了促进学生对这一原则的认知,教师把学生的目光从全国聚焦到家乡。教师提问:“你们知道我们家乡的土地利用类型有哪些吗?除了这些,还可以有哪些利用方式?为什么是现在的利用方式?”学生通过交流得到答案:耕地、建设用地;还可以作为草地、林地,多种利用方式等。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去关注家乡,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同时鼓励学生自己分析思考、自主探索,不仅可以让他们对“宜耕则耕”这一用地原则有更为深入的理解,还渗透了对学生实证思想、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总而言之,将探究性学习运用于初中地理教学中,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还能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调能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探究性学习中教师的引导作用也不可忽视,在不断提升自我素养的同时,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也需要与时俱进和适时创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湖南省永州市第九中学42500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3:3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