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精心设计问题,实施有效思维
范文

    周守德

    摘要: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把教师教的主观愿望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应有明确的思维指向、宽松的思维空间、完整的思路要求,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思维环境。在积极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今天,探讨课堂问题设计的艺术,把握课堂问题的角度、梯度、效度,使设问恰到好处地触及学生思维的兴奋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关键词:问题设计;有效思维;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5-0113

    在《垂直的生计》这节课教学时,其中有一个教学片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让学生分组讨论,教师适时点拨,并展示相关内容的图片及挂图资料。讨论题是:哈萨克牧民是怎样利用山地草场进行垂直放牧的?其中包含哪些科学道理?我为自己这样的设计暗暗得意:因为新课标要求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成功导入新课后,我给学生十分钟时间考虑。时间到了,竟然没有一个学生举手。但我还是耐着性子再三“启发”,终于有位女生怯怯地举起了手。但是答非所问,气得我采取了最后一招:按小组次序一一作答,八个学生下来,要么没答,要么支支吾吾,都没有答到点子上。为了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这一环节我不得不自问自答,本以为得意的设计就这样“黄了”,下面的教学任务也草草收场,下课铃一响,我迈着沉重的步伐回到了办公室。

    我想这么“好”的教学设计为什么就没能启发学生呢?利用午休的时间,我重新设计了问题:我先要求学生利用中國地形图,找出天山山脉的位置。然后提问:“天山山脉在我国的西北内陆,这里地面的主要气候类型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较少,气候干燥。”接着我问:“在这么干旱的气候下,那天山的山脚应该是怎样一种景观呢?”学生答:“荒漠。”这时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三角形,代表一座山峰,在它的底层标上了荒漠。然后我问:“那么天山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是不是有所变化?如果有,你能在这座山峰上把它们划分出吗?”可能是受到了我的表扬,或者是问题适合他(她)们,学生都跃跃欲试。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参照图册看书、看图并填图。没几分钟大部分学生都完成了,最后我点了两名学生来板写,完成的还不错,我心里暗暗高兴。然后在我的引导下,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天山景观会呈现有规律的递变的原因。余下的教学任务也完成得很轻松。迈出教室时,我感觉从没有像今天这样轻松过。

    通过这两节课同一教学环节的教学对比,引起了我对课堂问题设计的深深思索。教师努力探索课堂问题设计的技巧,考虑、掌握和把握问题设计的“度”,从而使课堂提问成为创新能力培养的击点。课堂问题设计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课堂问题的设计要有“角度”

    课堂提问要尽量避免概念化、一般化的老生常谈,而应采用比较新的说法,从新的角度巧妙切入,使问题富有形象性、启发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如在《垂直牧场》一课的教学中,第一堂课的第二个环节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哈萨克牧民是怎样利用山地草场进行垂直放牧的?其中包含哪些科学道理?课堂实践证明:这样的问题太过于传统和抽象,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效果自然就不佳。第二堂课,同样的环节,不同的问题设计,结果学生各抒己见,十分热闹。

    二、课堂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

    一般来说,教学过程是设疑、解惑的过程,最终使学生实现知识和能力的提高。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问题太简单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和轻视心理;如果太难,不符合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会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讲《垂直牧场》一节时,首先提出以下问题:1.天山的位置?这里的主要气候类型是什么?2.天山垂直的变化有哪些?那么这种变化与天山的海拔变化存在怎样的关系呢?

    这样的设计层层递进,引起学生思考,然后让学生开始探索,找出哈萨克牧民四季放牧与天山植被垂直变化的关系,再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哈萨克牧民因地制宜发展牧业的原则。这样不会使学生“坐在地上摘桃子”或“搭梯子也摘不到桃子”,而能够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所以,问题设计只有难度依次递升、环环相扣、由浅入深,才能把思维逐渐引向深化,使学生在克服重重困难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课堂问题的设计要有“效度”

    教学从本质上说,应该是教师的教围绕学生的学,教为学服务;而不应该是教师外在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所以,设计课堂问题不能只研究教材,还要研究学生,考虑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多从学生的角度设计问题,这样的问题设计才会符合学生的实际,才有“效度”。

    例如在上《垂直牧场》时,如要引起学生讨论,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时,我们不妨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哈萨克牧民是怎样利用山地草场进行垂直放牧的?其中包含哪些科学道理?这样才能引发学生思考、讨论,提出更多有价值的见解。如果问题角度太小,学生的思维就会被框定,从而限制学生的自由发挥。

    如果只是让学生独立思考,针对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时,我们就可以这样设计:请同学参照图册p34页看书、看图,指图并填图。

    【问题1】这样的牧场放牧有何特色?

    【问题2】谁能讲讲“四季放牧”的过程?

    【问题3】看来,哈萨克人很聪明,请大家“议一议”:哈萨克人为什么这样利用山地?

    因此,我们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先考虑清楚这个问题提出的目的与对象,目的是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还是要引起学生讨论的?是针对基础较好的城市学生还是针对基础较为薄弱的农村学生的?……诸如此类,问题太笼统,目的和对象不清,效度不高,使学生无法回答,思维受阻,影响学习兴趣。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的问题可透视出教师的教育观念,体现教师的教学艺术。它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指挥棒。中学阶段是演练思维体操的黄金年龄,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问题,把握课堂问题的“度”——效度、角度、广度、梯度,使设问能恰到好处地触及学生思维的兴奋点,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思维环境,让学生扬起思维的风帆,插上思维的翅膀,才是教育者的天职。

    (作者单位:浙江省乐清市大荆镇第一中学32560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4: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