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探析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范文

    陈晓棉

    摘要:文言文是初中语文的教学难点,很多学生都不喜欢。而传统上的文言文教学主张“句句落实,字字清楚”的八字方针,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策略探析。

    关键词:文言文;有效性;情感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5-0070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学生不喜欢文言文成为普遍现象,不喜欢的原因是很复杂的。如何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在这方面做了研究,认为改变教师传统的教法是关键。笔者总结经验,积累了一些有效策略,现略谈一二。

    一、重视激情朗读,积累情感体验

    朗读作为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不仅可以把语言完整地艺术地表达出来,而且还能用语气、语调等传达出那些“不可言传”的蕴藉,“意在言外”的储蓄。作为朗读者,不但要充分把握住文字材料言词的明确含义,尤其要精细感受文本言语形式的具体色彩,以便准确地表达文字作品的情理,使听者在有声语言中接受到直接可感的刺激,透过文字符号间接感受到世间事物的真切映象。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抓住文本特质,以此为突破口是文言文教学的法宝。

    比如,《马说》中三段文字都用一个“也”字收住,句中还有两个“也”字。“也”是常见的文言虚词,不仅表示短暂的停顿,还能表情达意,甚至能表示出作者某些微妙的情绪意思,引起读者的回味,《马说》中的“也”字就是如此。在教学中以此为突破口,着重点放在“也”字的朗读语气的训练上,没有过多的教学环节,训练完后又趁势进行朗诵竞赛,学生在反复的朗读吟诵中,自然而然形成对文本的理解,生成独特感受。

    二、活泼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兴趣

    想要改变单一的文言文教学形式,就要让学生有一点说笑,有一点畅想,有一点创造,有一点浪漫,開动脑筋创新教学形式,如采用说书、说唱、导游词、课本剧等形式,学生喜欢,兴趣浓厚,效果自然理想。

    比如,可以将《孙权劝学》改编成课本剧,学生原先是按照翻译一字一句原样照搬下来进行表演,初演时不要说观看的学生,就是表演的学生都感到别扭,那么该如何打破这种困境呢?笔者试着引导学生仔细揣摩文本,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改写台词。在第二次表演中,效果有了明显改观,有个别小组表演的学生不满足于这次进步,他们自找影视材料,仔细揣摩文中人物一言一行,尽量把人物的内心情感展示出来,为了增加剧本喜剧性,他们大胆创新,还加入吕蒙买书和读书的情节,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整场演出既有原文的原汁原味,又有戏剧的艺术效果,令人印象深刻。这些方式避免了长期文言文教学中“一言堂”的单调乏味,让学生学习积极性倍增。

    三、细读文言文言语,感受丰富内涵

    选入初中教材的文言文文质兼美,堪称经典。传统串讲教学形式,把大量时间花在字、词、句、段、篇的解释上,忽视了文言文言语背后的思想、艺术、情感的魅力。比如,《伤仲永》全文仅二百字,文中的每一词、句都有其确切的表达作用,而不是可有可无。首句不仅交代了籍贯、身份、姓名、家世,而且“世隶耕”三字是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既衬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忽”“即”“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仅一句话就刻画出方仲永父亲贪图小利而自得的可悲可叹的愚昧无知之态;第二段叙事极为简要,仅以一“见”一“闻”一“问”就交代了方仲永后来的变化和结局。

    文言文课堂教学以此为内容,才是适宜的,有价值的,课堂上引导学生回归文言文语言,由语言进入文言文思想、艺术、情感,字词句的解释随文学习。

    笔者在教学《爱莲说》时重点引导学生以换字或删字的方法品读描写莲花的语句,使学生在对比品读中感受如下几点。1.染:被沾染,有动态感,符合君子主动不爱污染,更能体现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美德。2.“通”带有褒义色彩,若换成“空”,而“空”具有贬义色彩,“通”更有利于表达作者对于君子通达事理,心胸坦荡的美德的赞扬之情。3.“益”不能删,它更加突出君子名声远扬以及作者的赞美之情。4.“独”表达作者对莲花钟情,与”盛“相呼应,与”众“相比较,表明自己与众不同的高尚品格等,使学生在读读议议中感受作者以饱含的感情语言表达了对莲花赞美之情,感受到本文的用语之妙,“增一字则多,减一字则少,换字则意境全无”的那种精妙。这样课堂内容是充实的,学生思维是活跃的,仿佛走进富丽堂皇的文学殿堂。

    四、倡导自学文言,重视基础积累

    文言作品内容很杂,有的文字深奥,读而不能完全理解是常事。字字落实解释,往往是无效的,学生往往也记不住几个句字词句的解释。学习文言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让学生自主学习很重要,特别是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和本领,许多疑难就可以顺利解决。

    因此,对文言文大意疏通,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完成,反复强调学生利用好注释,要求学生人人手头要有一本《古代汉语词典》,遇到疑难求助字典,同学互助解决,当然课堂上教师需随文强调重点字词句的释义,解决难点字词句的释义。然后讲究夯实文言基础的方法,如做卡片摘录、重点词解释竞赛、特殊用法词语整理等,在多样的方式下让学生动起来,自主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让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搭建这样的舞台,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独特的文学魅力。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有感情地引导学生,在教学中应当使文言文的工具作用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人文精神水乳交融,不能人为地割裂。荀子曰:“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教之以法,还给学生自主的空间,让他们在课堂中明理,在课堂中开窍,在课堂中陶冶情操,通过教师有意识地引导,让学生在学习文言文过程中如沐春风,浸润在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营养中。

    参考文献:

    [1]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J].中学语文教学,1997(4).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第四中学32580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0:4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