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骨盆前外固定术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
范文 | 刘仲昌
【摘 要】目的:探讨骨盆前外固定术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0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应用盲选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两组均进行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在此基础上,为观察组开展骨盆前外固定术。对比两组的临床相关指标和骨盆功能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引流管拔除时间、肿胀消减时间和骨痂出现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骨盆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盆前外固定术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加快患者的预后恢复速度,提升骨盆功能水平,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骨盆前外固定术;不稳定性骨盆骨折;骨盆功能 【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3--01 前言:骨盆骨折主要是指在高能外力影响下所导致的骨盆部位受损表现,且以不稳定性骨折最为常见,若患者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对症治疗,则易导致其出现脏器受损、失血性休克等症状表现,进而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以往,临床方面多采用切开复位手术为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干预,该术式虽可有助于恢复骨折部位,但易导致患者于治疗后期出现并发症表现,且预后康复情况较为不佳,进而可对患者的长期临床疗效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为该病患者寻找一种治疗效果更为理想的治疗方法是十分必要的[2]。为此,本次研究主要探讨了骨盆前外固定术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资料 将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0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择为研究对象,采用盲选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单组各35例。 对照组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为27~62岁,平均年龄为(41.5±4.7)岁。 观察组中,男 20例,女15例,年龄为29~60岁,平均年龄为(40.1±4.3)岁。两组的一般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 纳入标准:(1)病情经临床诊断确诊为不稳定性骨盆骨折;(2)可主动配合开展研究内容;(3)均已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不符合手术治疗相关指征;(2)中途退出研究;(3)合并存在精神障碍症状表现。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法如下:待术前准备结束后,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并给予其硬膜外麻醉。待麻醉起效后,即可于患者的耻骨联合上方2cm位置处作一横弧形手术切口,逐层分离皮肤组织,同时游离神经及韧带部位,使骨折部位充分暴露。之后,進行剥离骨膜处理,并显露耻骨联合部位,然后使用Weber复位钳对骨折部位进行复位修复处理,待处理完毕后,则可于耻骨联合上方位置处固定放置重建钢板。最后,对手术部位进行创口缝合及引流处理。观察组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基础上,开展骨盆前外固定术,具体的治疗方法如下:在C形臂X线机的帮助下,于患者的髂前后上棘联线前位置处进针,并于髂脊正中部位皮肤处作一小切口,之后钻开骨皮质部位,接着于髂骨位置处拧入螺钉,然后于髂脊双侧位置处分别置入固定针,并进行外固定器材安装,待固定器材状态稳定后,则可拧紧外支架部位。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相关指标和骨盆功能水平。应用Majeed评分量表对患者的骨盆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量表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的骨盆功能恢复情况越好。 1.4 统计学 文中计量(t检验)资料用SPSS20.0软件处理,P<0.05表示对比数据差别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的临床相关指标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的引流管拔除时间、肿胀消减时间和骨痂出现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的骨盆功能水平对比 治疗后,对照组35例患者的骨盆功能评分为(81.3±7.2)分,观察组35例患者的骨盆功能评分为(93.6±8.9)分。两组的骨盆功能评分相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T值=6.36,P值=0.01)。 3 讨论 骨盆骨折是一种发生率较高的重型骨科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可致使患者出现脏器受损、创伤性休克等临床症状,且患者多伴有不稳定性骨折表现,进而可对患者的健康水平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3]。目前,临床方面多采用固定手术的方式为骨盆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干预;其中,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作为一种应用频率较高的治疗术式,可有效恢复患者的骨折部位,同时显著缓解骨折部位附近组织的受压情况,但该术式的骨折固定性较差,进而易导致患者在预后阶段出现骨折端移位的情况,从而不利于整体临床疗效;骨盆前外固定术是一种外固定治疗术式,其可在对骨折部位进行有效复位的基础上,明显提升骨折固定性,同时可有效减少骨折端出血,促进骨密度恢复,进而可明显加快骨折部位的生长愈合速度[4-5]。 根据本次研究可得知,接受骨盆前外固定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引流管拔除时间、肿胀消减时间和骨痂出现时间均短于单纯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其骨盆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进而说明,骨盆前外固定术可显著加快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的骨折愈合速度,并可明显改善骨盆功能的恢复情况。 综上所述,为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进行骨盆前外固定术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可明显提升患者的预后康复质量,同时有效促进骨盆功能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贾淮海.骨盆前外固定术对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治疗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20):58-59. 李鑫.骨盆前外固定术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伤残医学,2018,26(4):28-29. 陈国勋,方雄明,刘贻运.骨盆前外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29(3):395-397. 肖东波.骨盆前外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11):45-47. 管玉华,赵镭,郭良玉.骨盆前外固定术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治疗中的临床 应用效果[J].当代医学,2016,22(26):65-6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