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有效整合的路径分析 |
范文 | 徐晓燕 摘要:随着人类步入信息化社会,教育领域也随之发生了现代化的变革。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丰富的信息资源,“培养新时代的信息化人才”被纳入教育目标中。现代化的课堂与信息技术紧密相连,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已经成为当今教育教学的总趋势。本文以高中数学课堂为背景,探讨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整合的有效途径,致力于探求数学课堂的信息化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数学;整合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1-0071 一、解析有效整合的意义 1.数学学科的自身需求 高中数学学科具备高抽象化、高难度系数的特点,这使得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难以理解知识,造成数学学习的困境。信息技术能够将抽象的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这与数学学科的抽象性、逻辑性互补,能够有效地辅助教学,有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 2.学生思维的拓展需求 数学是一门工具学科,学习数学能够很好地培养、锻炼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但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学生往往为分数所累,只专注于做习题而忽视了逻辑思维的锻炼。信息技术以其丰富的资源与广阔的视角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思维锻炼的平台,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发展。 3.教育理念的发展需求 将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有效整合不仅是教育教学的需要,更是现代化教育理念的实践要求。教育现代化致力于培养现代化人才,信息化素养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融合信息技术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信息化素养,培养新时代的人才。 二、探寻有效整合的途径 1.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课堂氛围 高中生由于课业过于繁重,导致在课堂上难以提起学习兴趣,只是为了“学”而学、为了考试而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兴趣中进行学习能够极大地提升学习的效率。教师应擅用电子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有效学习。 例如,在进行必修三第七章《概率》这一章的授课时,由于本章内容趣味性较强,与生活联系较大。因此,笔者没有直接向学生讲授知识内容,而是先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了生活中与概率相关的几个场景,然后分析了这些事例中的概率知识,这些例子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他们表现出了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知的欲望,并对概率的学习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借此,笔者开始了新课的教学,学生的注意力十分集中,听得十分认真,并时不时地对所学的知识提出一些问题与困惑。笔者将学生的问题利用大屏幕播放出来,并要求他们分成小组进行探讨。学生兴致勃勃地展开了讨论,整个课堂教学进展很流畅,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得到较大提升。 信息技术能够将事例直面、具体地在学生面前播放出来,这远比教师口头的叙述更吸引人。故而,教师应当具备一定的“教学创造力”,要善于为学生创设最佳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因探知而学习,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其课堂学习效率。 2.生动展示细节,提升学习效率 信息技術擅于将数学学科中抽象化、逻辑化的知识更为细腻地展示出来,这大幅度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因而,教师应熟练掌握教材,擅于设计教学,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展示教学内容,使数学课堂变得丰富、生动起来。 例如,在进行必修一第二章《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的授课时,“函数”这个概念于学生而言较为陌生,如果直接进行知识的讲授会造成学生对于基础概念难以理解的状况。因此,笔者在课前导入后,利用计算机演示了各种函数的变化过程,并用大屏幕播放出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规律的形成、体会到函数的意义。有了函数的运动图像做铺垫,学生理解了函数的定义,在进行函数学习时更加轻松了。除此之外,笔者还借助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播放了一些函数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函数的应用和意义。通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学生纷纷表示在数学学习上更有信心了。 数学是一门工具学科,但应试教育割裂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数学变成学生眼中的“硬钉子”。教师应巧妙借助信息技术,将数学抽丝剥茧、化繁为简,将数学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掀开数学神秘的面纱,带领学生探索数学的真正含义。 3.布置实践练习,培育信息化人才 信息技术的利用不仅应当体现在新课的讲授中,还应该体现在实践中。教师应借助相关电子设备对学生进行信息化的锻炼,让信息技术融入学生的生活,并把控信息技术的正确使用方向,让学生亲身感受、体验信息技术的益处。 例如,在进行选修2-1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的授课时,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感受各种函数曲线的变化,笔者没有采用传统的方法,即让学生在练习纸上画不同的函数曲线,而是让学生在平板上进行函数曲线的认知。笔者将事先设置好的平板电脑发到学生手中,每进行一种函数的讲解,就让学生在平板上自行改变函数的变量并观察函数曲线的变化。利用平板电脑进行实践操作比在纸上画不同的函数曲线更直观、便捷,有效地节省了课堂时间,学生对于函数曲线的变化认识得也更加充分。在课上练习环节时,笔者通过主机下发到学生平板电脑上相应的练习任务,学生利用平板进行解答练习,并且将最后的结果提交上来。通过这一方式,笔者能够及时地批阅每一位学生的答案,找到易错点与难点,进行二次教学。 将信息技术与课堂实践相结合,不仅能够极大地节省课堂时间、提升课堂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在学生操作设备时,其信息化能力也在得到提升。因此,教师要合理安排课堂时间,适当布置实践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与成长。 总而言之,在现代教学课堂中将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教师应注意所谓“整合”不是机械化地利用电子技术,而是将信息化的基本理念渗透到教学中,利用互联网资源、计算机设备、多媒体课件等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有效的、融合的信息化教学。教师要始终明确一个目标,即信息化教学最终是为了培养信息化人才,要将这一观点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思想来贯彻实施。 参考文献: [1]吕家星.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20(27). [2]张成永.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信息化教学探究[J].数学之友,2020(4):88-89.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高邮送桥中学22560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