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探索 |
范文 | 陈燕冰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学会教育规划课题《“自主探究,合作分享”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科研成果,课题立项编号: GDXKT24850 摘要:素质教育理念下注重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要求要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关注学生个性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实际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探索中主动合作、主动发展,在知识的获得中形成良好的情感体验。文章就初中物理教学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初中物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2-0062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新课标指出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历经探究过程,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模式的有效应用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初中生的特点,积极地通过多元化方式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动,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 一、课前自主学习,提高课堂合作效率 课前预习是保证课堂合作探究效果的基础,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可通过设计导学案的方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使其在预习过程中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新旧知识的联系、本节课中的重难点以及疑点等。学生有了基本的掌握之后才能在课堂中听课更具针对性,学习目的明确。通过对导学案的批改,教师能够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并将学生在预习中的问题进行汇总,然后可利用讲授新课前几分钟的时间进行反馈,并将其在课堂中呈现,实现针对性教学。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初中生抽象思维的发展并不成熟,在具体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主动探究的动机,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度[1]。教师可以利用模型、多媒体、挂图等直观材料,或利用实验演示、游戏表演、实例等方式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欲望,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在《阿基米德原理》的讲解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人在死海水面上躺着看书;潜水艇在水中自由上升下降;用完的牙膏外壳能漂浮在水面上,但是卷成一团之后却沉入水底;盛着清水的杯子中放入一个鸡蛋,其会慢慢沉入杯底,但如果往杯子中放盐,鸡蛋则会浮上水面等等。面对这些情境,学生探究的欲望不仅被调动起来,同时他们也会产生为什么浮力会有如此大的威力?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等一系列疑问。此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质疑,使其逐步形成敢想、敢问的好习惯。而这些都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表现。 三、引导猜想,拟订方案 初中阶段的学生知识经验和探究能力有限,因此教师需要将其科学划分小组,以合作的方式开展探究活动[2]。首先要引导各个小组围绕问题进行猜想,或将学生预习中的汇总问题提出猜想和假设。如: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围绕问题各小组进行交流和探讨,有的学生认为与物体的体积和密度,以及物体处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有的学生认为与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等。然后,各个小组根据猜想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确定探究的意向,制定操作计划,设计步骤、预测实验结果以及实验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等,通过小组内成员的共同努力拟定最终探究方案。合作探究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自由的活动空间,他们在思维发散和碰撞中不断地提升创新能力。 四、分工合作,实验探究 各个小组在确定方案之后,根据实际需求领取实验器材,同时对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观察、记录等各个步骤做好明确分工,通过合作共同完成实验[3]。教师应努力营造积极探索的氛围,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关注每个小组的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在做什么、有哪些困难、需要什么帮助等等。同时要观察学生探究的方法,对学生的创新举措给予鼓励。例如,在测量液体密度中,有的学生先用量筒测体积然后再用天平测液体的质量,而有的学生恰恰相反。虽然都能达到目的,但是其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则存在较大的不同。再例如,在“物體沉浮条件”中,要求学生想办法将鸡蛋从水中浮起来,有的学生是往水里加盐,有的学生是先放盐然后加水。通过对细节的观察,教师往往能发现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应与学生一起分析哪种方法使实验效果更好,所测数据误差更少等等。也就是对学生进行过程和方法的引导,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形成严谨的态度。 五、成果评价,总结反馈 初中阶段的学生有较强的竞争心理,也乐于向教师展示自己。但由于其知识经验和研究能力等方面的欠缺,学生往往会存在急于求成,得出真伪并存的结果。这就需要教师对其研究的结果进行加工整理。首先,教师可以让小组代表将探究的成果展示出来,或者选择有代表性的意见,让全体学生提出意见或建议,从中发现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需要因势利导,指出实验中的不足,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点,使其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同时,引导实验错误的小组重新实验,使其在新的实验过程中掌握科学结论,并将其融入自身的知识结构中。另外,教师要肯定学生的探究精神,鼓励学生不怕困难挫折,对有创新思想和方法的学生应给予表扬。 六、总结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是符合新课标要求的,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探究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将其当作新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动手、动脑,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不断地推动物理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同时,还应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发挥教师组织、引导、指导和帮助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形成科学的学习观。 参考文献: [1]朱文莲.浅析初中物理自主合作探究课堂的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20(16). [2]朱文莲.“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20(14). [3]袁坤.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自主、合作”实验模式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4).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梁开初级中学52830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