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班级管理:做学生的导航员 |
范文 | 朱连静 摘要:本文主要从制订人性化的管理制度、班干部分权分层分责、成立灵活多样的合作小组、言传身教树立自身责任感、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等角度出发,阐述了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 关键词:班级管理;制度;责任感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23-014 班主任工作不仅仅是带动一个班的学生,还带动着一个班的家长,由此看出班主任的工作尤为重要。 一、制订人性化的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德育工作中,通过制订人性化的班级规章制度来引导学生的言行,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在管理制度的制订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这一主体因素,而不能以班主任的权威来“惩治”“打击”学生,而要遵循“人无完人”“知错能改就是好学生”的原则,从人性化角度来拟定班级管理制度。以班级量化考核为例,在扣分后,可制订出相应的辅助措施,如某学生逃学后被扣分,还可通过对该学生一周内的表现进行处理,当该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再没有出现类似错误,则可放弃追究,也可通过其他好人好事来抵消其逃学的“过错”。如此,学生会犯错,也有改正的机会,积极性会增强。 二、组建班干部并分权分层分责 在班级德育中,班干部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中职学生虽然在行为习惯方面有较多不足,但他们具有很强的表现欲望。班主任正好可以利用这一点,在班级管理中实行分权分层管理。所谓分权,就是将班主任的权利下放到班干部手中,班干部又組建起学生代表会,班级事务交由学生代表会全权处理,班主任只做指导;分层是要将整个班干部的权利逐渐向下拓展,形成体系化。如,学科管理中,由正副科代表来负责管理该学科,下面到大组长,由他们负责整个大组的学习、作业完成情况,再到小组长。各个“领导”队伍间又可交由统一的“学科管理委员会”来整体协调。这样,人人都有事做,事事都有人管,班级班风、学风的形成也就有了基础,德育也就蕴含其中了。当然,在班级德育工作中,作为班主任,还应注重学生群体的思想教育。在学校中,很多学生都会形成一定的小群体,很多时候,矛盾往往出现在这些群体间,而班主任要做的,就是要充分了解群体的情况,利用各种活动来拉近群体间的距离,让群体之间形成互助、互爱的良好氛围,从而避免矛盾的发生。同时,做好中职生德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这一方面需要教师充分了解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另一方面还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咨询技术,及时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为学生的健康发展而努力。 三、成立灵活多样的合作小组 班级除常务班委,还有“轮流执政”的值周班长小组,形成了一个有层次的管理网络。而要建设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主体作用的班级自我管理机构,就必须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组织和建立多样化的自主自治小组,如学习督导组、纪律检查组、卫生监督组等小组。这些小组吸收了全体学生参加,每个小组各不相同,每位学生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从而使全班同学人人有责任、个个担担子。既是管理者、参与者又是被管理者、合作者,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人人有人管、人人能管人”。管理与被管理的相结合,提高了每一个学生对班级管理的参与度,使他们能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感受到自己的利益和责任,也大大激发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他们不仅能管别人而且能自觉地管理自己。这些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管理的手段,增强了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和信任感,提高了班级的工作效率。常务班委和值周班长成员是班级的骨干分子,他们是在服务的基础上实行管理的。他们的示范服务是一种无声的管理、无形的激励,正是这种无声无形的管理和激励使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有声有形的班风蔚然形成。 四、言传身教树立自身责任感 所谓的责任心,就是个人对自己、家人、企业乃至是对社会所应尽的责任和对义务的认知态度。责任心是做人的基础,具备强烈的责任心与责任感是班主任能够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必要的核心素质,也是增强德育工作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与方法。在班级管理方面,班主任应对学生的未来负责,对学生家长负责,也要对社会负责。教育无小事,班主任应全方位关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班主任作为“一家之长”,应加强自身的责任感建设,尽量立足于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对学生的人生观以及处世态度进行正确的指导。 五、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们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上进生”和“后进生”,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着。为此,对于“上进生”,一旦犯了错误,就要毫不客气地在大庭广众面前指出,严厉批评,并马上说他说出犯错误的原因和改错的决心,尽早打消他犯一两个错误没什么了不起的糊涂念头。背后,要及时找其谈心,尽可能多地说出他身上具有的美好东西,并对他改正错误的决心表示赞赏,让其体会肩负“大任”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对于“后进生”,只要他们取得了一点点进步,就马上在大庭广众面前,不厌其烦地表扬他们,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背后,再指出他们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使他们经过努力,就可解决,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从而出现师不扬鞭自奋蹄的局面,促进了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在良好的风气中,班级管理工作通过一种示范激励的途径使学生将自己与他人之间、自己与制度之间、自己与自己之间进行比较、对照,从而引导学生自我评价、自我修正、自我管理,最后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严红芬.浅谈在班级管理中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策略[J].文理导航,2017(06). [2]郝亚丽.从细节入手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浅谈我的班级管理[J].课程教育研究,2014(19).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遄台中学,山东 淄博25500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