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紧扣单元目标 开展自读活动
范文

    李猛

    摘要

    自读课文教学必须遵循单元整体目标,再通过诵读、比读、批注、导写、联读的方法进行推进,最后实现自读课文独特的课程价值,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

    自读课文 单元目标 课程价值 核心素养

    自读课文是统编教材“三位一体”(教读—自读—课外阅读)教学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拓展运用教读课文所学方法的主阵地。与教读课文相比,自读课文的教学方法更灵活,教学活动更丰富,但是这种“丰富”必须建立在遵循单元目标的基础上。笔者将结合具体的课例,谈一谈自己在自读课文教学中开展的一些富有语文特色的自读活动。

    一、诵读

    在自读课文学习中,诵读因声求气,外化情韵,适合课堂上的运用与展示。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重点就是朗读,导语部分说得很明白——“要重视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领略景物之美;把握好重音和停连,感受汉语声韵之美。”这个单元编排的自读课文《雨的四季》也是极适合诵读的。《雨的四季》是一篇诗一样的散文。笔者在教学时,就安排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自选一个季节的雨,揣摩其特点,标好重音和停连,进行诵读展示。妙的是学生们结合自己的声音特点,选择合适的“雨季”诵读。于是,春雨的细腻温柔、夏雨的热烈粗犷、秋雨的多情深远、冬雨的自然平静以声音的方式再现出来,营造出一种美好的诗境。

    二、比读

    统编语文教材采用“双线组元”结构,一条线是按照“人文精神”组织单元,另一条线是按照“语文素养”组织单元。这样,每一单元里的几篇课文就有了双重联系,作为“运用方法”的自读课文与“习得方法”的教读课文之间也就有了双重比较角度:“人文精神”角度及“语文素养”角度。而且比较阅读易于激发学生的自读兴趣,帮他们明确自读的重点。至于从哪些方面将自读课文与教读课文进行比较,单元目标最有“发言权”。

    笔者以七(下)第五单元教读课文《紫藤萝瀑布》与自读课文《一棵小桃树》为例,来谈谈比读法的具体方向与实践操作。第五单元的导语是这样的:“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体会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寄托自己的情思,抒发对社会人生的感悟。建议运用比较的方法阅读,分析作品之间的相同或不同之处,以拓宽视野,加深理解。”值得注意的是,单元导语就建议运用比较的方法阅读,分析作品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所以,在学生自读之初,笔者就让学生自由比较两篇文章中“我”的形象、花的形象、“我”的情感、写作手法等方面的异同。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聚焦“物”的形象、“情”的抒发,以及“情”与“物”间的关联。有了这些铺垫,学生对两篇文章托物言志的异同就有了清晰而深刻的认识。笔者还让学生比较自己阅读这两篇文章之后的感受,甚至让他们尝试比较贾平凹与宗璞这两位作家的散文风格。这样的比读,重点突出,层层深入,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批注

    自读课文的“旁批”与“阅读提示”是自读的“拐杖”,有助于自读的顺利开展。七(下)第二单元的导语中明确提出“学习做批注,记下自己的点滴体会”的要求。因而,在学习本单元的自读课文《土地的誓言》时,笔者指导学生运用批注法进行自读。《土地的誓言》的四条旁批,形式多样,有提示式的,如“大声读一读,或许会有更深的感受”;更多的是疑问式的,如“‘我的‘誓言是什么?”;即使疑问式的批注,角度也不相同,有的观照写作特色,如“铺陈了许多富有东北生活气息的形象”,有的引向内容的理解,如“如何理解‘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这句话?”。这些旁批既是自读的支架,也是批注的范例。我们可以在借助现有旁批理解文意、作者情感及写作特色的基础上,仿写批注,可以是疑问式的,如“‘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一句中的‘你换成‘她行不行,为什么?”可以是点评式的,如“作者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修饰故乡的一土一木,既展现出故乡的风貌,又抒发了对故乡的热爱”。可以是提示式的,如“品读文中大量的连续短句,感受语言的气势及抒情效果”。可以说,批注是自读课文行之有效的通用之法。

    四、导写

    以读促写,是阅读的好策略。自读课文中有很多艺术空白和写作指示导引学生动笔写一个段落或一篇文章。有了这样的写作训练,便有了更具深度的自读实践。比如,七(上)第六单元的自读课文《女娲造人》是一篇中国神话,在一系列富有想象力的童话、诗歌中显得很别致。事实上,这篇神话故事就是袁珂先生以《风俗通》为蓝本,通过合理想象创作完成的。学生同样可以依据《风俗通》创作自己心中的“女媧造人”的故事,可以在课文《女娲造人》的基础上二次加工,进一步想象,补充故事情节与人物描写,让这个故事更加曲折生动,让女娲的形象更加鲜活丰满。

    五、联读

    教材编者基于单元目标,在选入很多自读课文之后,安排了相应的拓展阅读篇目,有单篇文章,有整本的书。如编者在七(上)第二单元的自读课文《散文诗二首》后,推荐了课外阅读《泰戈尔诗选》与《繁星》《春水》;七(上)第五单元自读课文《动物笑谈》后,推荐了康拉德·劳伦兹的《所罗门王的指环》一书......这些优秀的阅读篇目的推荐彰显出编者的意图,也显示出课外阅读对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重要意义。因此,笔者让学生在自读课上读一些相关联的课外作品,这就是“联读”。如果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可以建立学生与这些作品的“超链接”,以便课后及时“点击”。我在《动物笑谈》一课的自读指导中,就提前找来这篇课文的后半部分发给学生。这样,他们可以在后续的文本中感受劳伦兹对动物特殊的爱及其幽默的语言风格。

    其实,自读课文的教学活动远不止以上提及的诵读、比读、批注、导写、联读等活动。需要说明的是,这些自读活动需要有机配合,才能相得益彰。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金陵汇文学校)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4:2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