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由一道试题看语文学习中的知识跨界
范文

    吴小丽 刘祥

    

    摘要:有效破解语文学科的知识跨界难题的方法,重在回归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使其真正发挥各门学科的学习基础的功用,把“语言建构与运用”落到实处。此外,还需在开阔视野上多下功夫,要在日常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夯实理性思维的培养,用严谨的思考取代文学的直觉和感性。

    关键词:语文学习;知识跨界;核心素养;理性思维

    江苏某市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中出现了这样一道图文转换试题:

    下列对材料中图1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2006—2010年均出版数量和1978—2005年均出版数量相比,在所有辞书中,成语类辞书的增长幅度最大

    B.虽然和过去相比,辞书年均出版数量有所增加,但从总体来看,组词(造句)、同义、反义类辞书出版数量相对较少

    C.从1978—2005和2006—2010年均出版辞书数量来看,成语类辞书的出版数量都是最多的,图1远远超过其他类辞书

    D.从总体来看,2006—2010年均出版辞书的数量有了明显增加,体现了我国辞书出版业有着良好的发展态势

    该题的答案为A。在图表的8组柱状图中,成语类辞书虽然年销售量遥遥领先,但其增长幅度却只能排在第5位,低于词典类辞书、同义反义类辞书、组词(造句)类辞书和同义类辞书。其中,同义类辞书增长幅度最大,达522%。

    与其他图文转换试题相比,此道试题在考查的知识与能力两方面均出现了较大变化。以往的图文转换题只需要将表格上的相关信息转换为文字信息,侧重于检测考生筛选并整合相关数据进而形成某种结论的能力。此道题目,则是将简单的数学计算纳入试题的完成过程中,并以之充当答题的最重要元素。

    理论上而言,该题的数学计算仅涉及小学阶段除法知识。高二学生做这样的数学计算,没有任何难度。但偏偏正是这道题目,让大多数高二学生“阴沟里翻了船”,丢了3分。

    一、病因简析:思维误区是关键

    从考试后某四星级重点高中的数据分析看,此题年级均分1.184分。该校793名考生中,选出正确答案的考生数为313人。再比对该校语文单科分数前10名(分数并列,共14人)和前50名考生的选科情况,前10名中,选科理科的9位考生只有1人答错,选科文科的5位考生只有1人答对;前50名中,选科理科的37位考生共有6人答错,选科文科的13位考生只有5人答对。这些数据大体上体现出这样一种现象:理科学生完成这类试题时,正确率明显高于文科。

    但也有一个极为有趣的现象:前50名考生中,答错此题的6位理科学生,其中4位来自该校的理化重点实验班。

    这些数据虽来自不完全统计,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因为试题的变化而带来的考生思维方式上的不适应。此种不适应,对文科背景的学生而言,主要体现为对试卷中出现的数学概念的非敏感性,只关注了图表中柱状的高低,忽视了选项中的“增长幅度”,用直观感受代替了精确计算;对理科背景的理化重点实验班学生而言,则有可能是基于对语文学科考核知识结构的狭隘化理解,不相信语文试卷中竟然掺杂着简单的数学计算,由此也便不相信借助简单计算就可以获得的正确答案。此两者,一个属于没想到,一个属于想得太多。

    该道试题中暴露出的相关问题,需引起语文教师以及所有中学生的关注。高度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语文学习已不再只是风花雪月的赏析,不再只是语法与修辞、阅读与写作,而是立足于“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综合性成长诉求。

    二、诊疗策略:理性思维是抓手

    如何才能有效破解语文学科的知识跨界难题,把语文核心素养落实到具体的学习过程之中呢?

    首先,要回归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使其真正发挥各门学科学习基础的功用,把“语言建构与运用”落到实处,而非将其架空为脱离生活的简单抒情和空泛说教,更不可将其弱化为僵化的应试技巧。

    很长一段时间,语文学科被单纯应试束缚了手脚和思维,将语文学习狭隘化为文学作品的阅读与鉴赏,淡忘了语文的基础工具属性。日常教学中,很多语文教师只挑选教材中的经典性散文、小说以及古诗文组织教学活动,对于论述类文本、说明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视而不见、弃之不理。而文学类文本与古诗文的教学,亦未能真正深入语言文字的内核,只是用一道道试题将作品肢解为无数个考点,然后依照历年来的高考试题,从中抽象出若干则“规范答题”的模板供学生借鉴并熟记。如此,学生心中的语文便简化为最机械的“套路”。此套路甚至不必细读文本便能迅速转化为试卷上的答案。

    真正意义上的语文学习当然不是这样。无论是前些年追求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还是当下的核心素养的确立,其立身之根都在于“语言建构与运用”。语言建构當然是语文学科的分内事,而语言运用则覆盖中学阶段所有学科,甚至覆盖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学生不但要善于建构并运用文学的语言,而且要善于建构并运用科学的语言、生活的语言,要善于依托语文这一载体,将历史、哲学、地理、生物、数学、物理、化学等各类知识建立有效关联,形成跨学科的知识融通。事实上,当下很多学校着力打造的课程基地、着力开展的研究性课程,都具有此种学习属性。在这些课程或活动中,语文无时无刻不在发挥其交际与表达的工具属性。

    其次,要在日常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强化理性思维的培养,用严谨的思考取代文学的直觉和感性。

    仍以这道题目的解答为例。为什么文科生和顶尖的理科生都在这简单的数学计算中“翻车”?前文分析的两方面原因之外,还有一个经由长期应试而训练出的习惯性思维在作祟。这两类学生的关注重点不在于文本与题目,而在于长期训练中没有遭遇过这样的命题。因为没有先例,便不相信来自阅读和思考的结论。这,显然是缺乏理性思维的表现。

    语文学习中的理性思维是什么?借用一组现成的词汇,应该是求真、向善、唯美。请注意,求真是根基,后两者都建立在求真的前提之下。

    把“求真”放到最狭隘的应试行为中,便是认真阅读文本,依照事理逻辑思考并回答问题。拥有此种思维意识之后,无论面对的是哪一学科背景下的知识信息,都能够迅速调动此方面的知识储备,借助语言的合理建构与运用,完成相应的问题。

    把“求真”放到语文学习能力全面提升的角度而言,便是有效整合各学科的知识,共同打通“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行動通道,让语文学科的阅读、思考、感悟、体察、表达逐一落到实处。这一点,在当下的任务群阅读教学实践中尤其重要。要想读懂一部科学作品,只有古诗文的鉴赏能力显然不够,必须同时拥有现代物理学、数学、化学、生物学等多方面的知识。比如,初中阶段的《海底两万里》整本书阅读,就是建立在“求真”前提下的知识跨界阅读。

    向善与唯美,是求真的升级版。向善,需要思维理性的支撑,否则便是滥情;唯美,亦需要思维理性的支撑,否则便是虚妄。

    三、教学启迪:开阔视野是路径

    一道命题呈现的或许只是命题人对语文学科教学的审慎思考,但这思考却能够给我们带来启迪。未来已来,语文学科学习的未来或许正是这样的知识跨界,现在它就已经出现在试卷中。对此,我们该在教学中做些什么呢?

    首先,必须明白语文学习已步入“任务群时代”,任何一个学习任务群中都必然包含多学科的知识。语文教师不能再像一个“土财主”,只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精耕细作,而是要成长为一名“现代企业家”,能够合理打通多个“行业”间的业务关联,建立起多渠道的跨界集团。如此,语文学科才能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才能赢得学生的热爱。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确立“大语文教学”的宏观视野。

    其次,语文教学不仅要满足学生当下的升学需求,而且要满足其终身发展的需求。后者要的绝不是死记硬背的语文知识,而是以语言、思维、审美为工具的实际运用能力,是运用语言完成各类知识的学习与实践的创造性工作。这样的诉求反作用于当下的语文学科教学,便要求语文教师在文本选择上不能局限于诗词歌赋的文学熏陶,还要关注各类说明文、应用文的思维磨砺。为了更好地组织这样的学习,语文教师需要率先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有人说,语文教师应该是个杂家,其实就是为了更好地落实语文学科教学中的知识跨界。

    再次,在当下的任务群教学背景下,语文教师要善于依托具体的任务而组建富有时代气息的学习素材,甚至需要引入具有超前性的相关文本充当语文学习的教材。比如,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既需要引导学生通读《红楼梦》等经典,也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研究《三体》等作品。唯有这样的阅读,才能构建起学生大脑中相对完善的知识体系,才能“让阅读真正发生”。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7: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