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范文

    计美微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芙、蓉、洛”3个生字,会写“芙、蓉、洛、壶”4个生字。

    2.有感情地背诵《芙蓉楼送辛渐》,默写古诗。

    3.感悟古诗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场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难点:结合注释理解诗意,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以及诗人的精神品格。

    教学过程:

    板块一:激趣诵读入诗境,知送别诗

    导入:古诗是我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瑰宝,从古诗中我们感受着不同的情感,在你学习的那么多古诗中,你最喜欢哪一首?请背给大家听一听。

    1.了解送别诗。

    引导交流:有一类诗比较特别,你从以下诗题能发现什么?

    课件出示:《送元二使安西》《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小结:这一类诗通过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的方法来表达离别情绪或友人间的感情,因而被称为送别诗,代表诗人有李白、王维、王昌龄等。今天我们学习的第一首诗就是一首送别诗。

    2.解诗题。

    (1)板书诗题,学生齐读。指导书写“芙、蓉”二字。两个字都是形声字,上下结构,书写时要注意上收下放。学生每个字练写一遍。

    (2)解诗题:结合注释,你能说说诗题的意思吗?

    预设:作者王昌龄在芙蓉楼这个地方送别朋友辛渐。

    板块二:多样形式读诗句,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2.指名朗读,指导学生读准“芙、蓉、洛、壶”的字音。

    3.引导学生读出节奏:字音同学们读准了,请你和同桌互相读,这一次要尝试读出古诗的节奏。(指名朗读,师评价。)

    4.教师引导:我们读古诗,光有节奏是远远不够的,请你借助注释,再来读一读,尽量读出自己的体会与感受。(指名读,师评价。)

    板块三:入情入境话离别,品悟孤寂

    1.抓住“寒”“孤”,感悟离愁别绪。

    教师引导:从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感受到了一种离愁别绪,这也是送别诗的一大特点。请你静下心来再读一读,结合注释,你从哪句诗、哪些词能够感受到这种情感呢?

    预设1:从1、2句诗能体会到诗人的凄凉与孤独。

    预设2:从“寒雨”能看出作者的心情,夜里本就寒冷,而夜里的雨就更加深了这种心底的寒意。

    预设3:在天刚刚亮的时候送别友人,连那楚山都显得那么孤独,所以从“孤”也能看出诗人的伤感。

    2.教师引读:“一场秋雨一场寒”,寒冷的烟雨在夜里笼罩着吴地,在天亮之时送别友人,而自己却要独自留下,孤零零的一人就如同这楚山,让我们一起读出这场雨的寒意与诗人的孤寂——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生齐读。)

    板块四:走近诗人知内心,感悟品格

    过渡:前两句诗景中藏情,表现了诗人孤寂的心情。其实这种内心,也和当时王昌龄所处的境遇有很大关系。

    课件出示资料:王昌龄曾在朝廷做官,他才华横溢,为人清廉、刚正不阿,却屡遭奸佞小人诋毁诬陷,两次被贬官,这首诗就是他被贬时所作。

    1.引导学生读后两句:诗人一生壮志未酬,又与好友分别,心中怎能不孤单、苦闷呢?但他虽然伤感,却没有过多地抒发离愁别绪,他知道好友辛渐回去后将见到家乡的亲友,所以笔锋一转,从凄凉孤寂中振作起来,表明了自己的志向与信念——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生齐读。)

    2.提问:诗人为什么用“冰心”“玉壶”来表明自己的内心呢?

    预设:冰晶莹剔透,诗人用“冰心”来说明自己的内心像冰一样清澈透明;玉同样纯洁,说明诗人的内心像“玉壶”一样纯净与正直。

    3.语言描写落实语文要素。

    小结:面对洛阳亲友的询问,作者让辛渐转告他们:我的一颗心如晶莹剔透的冰贮藏在玉壶中一般。通过这样的语言说明诗人的志向没有改变,也表现了王昌龄的高尚品格。

    4.指导书写生字“洛、壶”。强调“壶”下面是“业”,不是“亚”。

    5.课件以填空形式出示本诗主题,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品质。

    《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寓情于景,表现出离别时诗人(凄凉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坚强的(性格),表明诗人坚定的志向与内心。

    6.引导学生背诵古诗。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砚、乾、坤”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单”,会写“雁、砚、乾、坤”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塞下曲》《墨梅》,背诵古诗。

    3.借助注釋理解古诗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想象画面,感受诗句表达的精神品格。

    教学重、难点:通过想象画面品读古诗;比较阅读,提高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

    教学过程:

    板块一:自主学习,解诗题、知诗人

    导入: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让我们感受到了送别友人的伤感与孤寂,体会到了诗人冰清玉洁的伟大品格。你还记得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的吗?(解诗题、读诗文、明诗意,说人物、悟诗情。)今天我们将运用这些方法再学习两首古诗,《塞下曲》和《墨梅》。(板书题目。)

    1.学生朗读两首古诗,自主解决以下问题:

    (1)解诗题,了解作者。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0:5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