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基于岗位适应能力的中职语文模块化教学研究
范文

    周颖

    摘 ? 要:中职语文教学是中职各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基础课,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形成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改变现有的语文教学模式,使其适应企业对技能人才岗位能力的要求,促进学生岗位适应能力的发展和提高,是新时期中职语文教学模式更新的主要目标。所以中职院校要积极构建基于岗位适应能力的中职语文模块化教学的框架雏形,整合教材,探究实践的方法和策略,为中职语文模块化教学乃至其它文化基础学科模块化教学提升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实践提供指导。

    关键词:中职语文;模块化教学;岗位适应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1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20/23-0087-05

    随着新型工业化的推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越来越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制造业亟需适应工业转型升级的技术技能人才,要求劳动者素质的提升与制造技术、生产工艺和流程的现代化保持同步,实现产业核心技术技能的传承、积累和创新发展,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由此,现代中等职业教育必须革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课程改革。中职语文教学是中职各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基础课程,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改变现有的中职语文教学模式,使其适应企业对技能人才岗位能力要求,提升学生岗位适应能力,是新时期中职语文教学模式更新的主要目标和方向。

    一、入企调查走访,探究制约中职生可持续发展的原因

    为了了解当今企业需求和学生职业现状,我们深入到合作单位调研学生工作情况,采用“问卷星”软件制作问卷,收集到来自企业负责人、带班领导、一线工人对我校新入职学生的总体印象。经过一段时期的调查及分析,本课题组研究发现中职学生就业面试时,企业看重其专业知识、文化素养、沟通能力、身心健康等方面;就业后,企业会因其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团队意识、吃苦耐劳的品质和不断学习的进取精神给员工提供提升发展的机会。而大部分的中职毕业生恰恰缺少上述能力,很多学生有娴熟的技能和扎实的基础知识,但是对就业方向不明确、对自身素养要求不高,社会经验缺乏、沟通交流不畅、团队合作意识淡薄,缺乏自信,学习意识不强,从而出现面试成功率低,就业后离职率高的现象。经过整理分析调查问卷,我们总结出目前中职生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提高岗位适应能力,具体包括:积极沟通,勇于展示自我的意识;团结互助,善于合作的团队意识;遵守规则、较强执行力;理性思维,持续学习探究的意识;爱岗敬业,传承美德,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通过入企调查,我们认识到中职院校不仅要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教授,还要强化岗位适应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校期间如何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成为各学科的主攻目标。我们首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岗位适应能力的培养、实施模块化教学模式、整合现有语文教学资源、强化课堂延伸、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使中职学校的语文课更有效、积极和实用,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成长为合格的劳动者,实现个人的职业梦想。

    二、实施模块化教学,提升中职生岗位适应能力

    企业的需要就是中职课改的目标,中职教育要培养、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将岗位适应能力的培养融入进语文教学,借助模块化教学模式,整合現有语文教学资源。

    中职语文是公共基础课,张家口机械工业学校语文课程教学大纲提出: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中职语文的课改将以培养学生岗位适应能力为目标,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将中职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对应语文教学的各个模块。将中职语文教学内容共分为五大模块,分别是:普通话模块、口语交际模块、应用文写作模块、现代文阅读赏析模块和传统文学赏析模块。通过普通话模块、口语交际模块使学生能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诉求等,以拥有良好的社交环境,在工作中找到自信;通过口语交际模块模拟各种生活、工作中的情景、任务,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发言的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还使得学生们提前了解社会,避免思维的理想化;现代文阅读模块教授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经验和方法,对专业学习有很好的辅助作用,有助于学生进入企业后的职业发展;通过应用文模块学习,指导学生学习常用公文写作,熟练掌握应用文写作特点和技巧,展现个人良好素养;传统文学中蕴含着做人和处事的道理,潜移默化地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学生心里种下真善美的种子,帮助学生积淀文化底蕴助推职业发展、传承美德,树立成为大国工匠的远大志向。所以,中职语文教学在确保基础性和知识性的基础上强化应用性,以适应企业的转型升级和职业教育专业多样化的需要,为实现毕业生的可持续发展所必须的岗位职业能力奠定基础。

    (一)实施普通话模块教学,筑牢学生交流根基,提升沟通能力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文字能力是文化素质的基本,说好普通话,使用规范字看似很平凡,可其中的作用却很大。该校学生90%来自张家口各县区,浓重的方言阻碍了学生思想表达、感情沟通,甚至折损了他们的自信。我们选择普通话模块教学,通过规范声母、韵母发音,对学生的语言从字到句进行辅导,要求学生既要读清每个字音,更要流畅使用好普通话。为了让学生们使用好普通话,本课题组经过研讨确定以下“三步”教学:第一步积累字词,常用字要求能认、会读;第二步是理解字词,在课堂上使用“猜词”“找卧底”等游戏引导理解词语,会描述词语;第三步是语段的朗读,语文教师将课堂上的朗读、早晚自习的诵读、国旗下的讲话和学校广播站的日常练习结合起来,还定期组织演讲比赛、辩论比赛,将朗读练习贯穿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经过这样的三步计划,学生改掉了家乡方言,掌握了规范的读音,从原来的不敢说、不想说变为大胆说、主动说,自信心也逐渐增强。

    (二)实施口语交际模块教学,引导学生团结协作,提升展现自我能力

    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能力在实际交往中的应用,听、说是口语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通过教研,我们将现有教材中的口语交际进行整合,确定选取会听、复述与转述,描述与评述,赞扬与批评,介绍与解说以及口语交际中的礼貌和体态语五个方面,目的是将学生培养成为能够准确表达个人思想、诉求、情感的人,有利于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严密的思维能力、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的提升。

    中职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均属于学习薄弱生,不会、不敢、不想表达是其普遍心态,加上方言影响、自信缺失,制约了学生的发展。语文教师通过选取紧贴中职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能力水平提供必需的知识和可以借鉴模仿的范本,使学生学而有用、习而有法、评而有标。日常生活中打电话是太平常的一件事了,可是它却可以考验一个人的文明礼仪、思维逻辑等综合能力,是与人沟通的有效手段。在口语活动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打电话过于口语化,不太合适工作场合,思维混乱,对方不能辨识,沟通无效的情况时有发生。我们将打电话情景安排在会听和复述与转述的单元中,明确要求学生要听懂对方的话语、分析主要思想、有针对性地应答,提高对话效率、形成有效沟通;向别人转述事情时抓重点、会概括、讲全面,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交际沟通实力,赢得好印象,获得企业认同,助力职业发展。

    (三)实施应用文写作模块教学,培养学生规则意识,提升执行能力

    应用文是人们传递信息、处理事务、交流感情的工具,主要用途是处理公私事务,侧重于“以事告人”,有其特有的行文特点,职业学校學生的公文写作能力也是其职业素养不可缺少的能力之一,能熟悉和使用公文可以提升学生处理问题的效率,可以规范学生的思维模式。我们选取了和学生生活、工作相关的文体,结合实际进行教授,着力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笔者采用以情景推动为手段的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创设接近真实的情境。比如临近顶岗实习的学生需要面临招聘,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自荐信。我们鼓励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让学生体验面试官,设想他们最想了解的情况,并在实际情境中积极主动地找到让面试官通过纸质材料最能了解自己的方法。学生都会面临就业这样的实际情景,会积极主动地写自荐信。根据学生在校学习的实际情况,展开活动策划书、计划、总结、演讲稿写作;针对学生社团活动展开消息、简报、广告文案、说明书、海报、解说词等应用文写作;针对学生所学专业进行市场调研活动,开展调查报告、市场调查报告写作。在应用文学习中,通过创设情境、任务导向,将传统说教变为情景体验,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效果良好,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情境中,从中学会了守规则,提升了行动力。

    (四)实施现代文阅读赏析教学,培育学生理性思维,提升学习能力

    现当代优秀作品有很多,机械加工类中职学校侧重理工科,以实际动手操作为主,在现代文阅读欣赏模块的选择上按自知、责任与义务、人生与创造、职业与理想、敬业与乐业五个方面进行整合,将为人处世、职业道德和语文教学联系起来,从多角度培养岗位适应能力。

    当前中职生对现代文中的文学作品,诸如小说、散文、戏剧的阅读,自然饶有兴趣,这类文章无论是人物或情节,均有较强的感染力,适合青少年的阅读心理特征,能满足他们的阅读欲望。美文诵读和赏析学习中暴露出学生朗读水平低、注意力不够集中、理解能力欠佳,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注重欣赏,淡化程式化的分析。赏析过程首先要求学生自由读、出声读,强化注意力的培养;然后让学生对自己喜欢的美点,进行圈点、勾画并且做旁批,将自己的观点、感受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各组推选优秀的学生在全班展示。学生在欣赏、分析中,条理渐渐清晰、思维渐渐活跃,心智得到了启迪,对现代文学的欣赏水平得到了提升,逐渐对较深奥的文章也乐意诵读并且主动思考。这样由浅入深、逐渐渗透的方法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开发和锻炼,也使学生明白学习是由浅入深的、是可持续的,是应该伴随一生的。

    (五)实施传统文学赏析模块教学,引导学生传承美德,培育工匠精神

    传统文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青少年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在传统文学赏析模块中我们主要选取了有关中华古典文化的部分,学习中华文化不仅可以传承美德,健全人格、陶冶情操,还可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传承下去,为培育工匠精神奠定基础。一方面在课堂上以古文、古诗为媒介讲授古典文化,不仅学习古诗文,还会给学生讲解每一首古诗文背后的故事、情感、精神,让传统文化渗透在每一节语文课中;另一方面利用社团活动进行课堂延伸,创建“崇德国学社”,利用每周二、三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开展社团活动,读美文、诵经典,引导学生以“学习国学、弘扬国学、传播国学、复兴国学”为己任。推出诵读“百首好唐诗”每日积累一首古诗的活动,每班安排一名社员参加培训,晚自习将培训内容传导给班级其他学生,背诵、讲评后,第二天晨读检查效果;还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中华好唐诗”知识竞赛,比赛内容紧扣“诗词”“国学”;还通过话剧、小品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每月小结汇报。通过各种生动活泼而又启人心性的活动来实现“崇德、明礼、博学、善思”的社团理念,在日积月累的学习中,学生们不仅收获了知识,还领悟到持之以恒的真谛。在各种活动的引领中,越来越多的学生将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的工匠精神融入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在活动中学习和感悟古圣先贤的智慧教诲,养成严谨生活、吃苦耐劳、知恩图报、求真务实的良好品质,尊师守礼、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成为校园新风尚。

    三、改革考核模式,提升中职生岗位适应能力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提出:“中等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他们应当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须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业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教学评价,是与其培养目标相关联的,培养目标决定了教学评价要从单纯重视学科知识、技能考察,转向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不仅要关注评价结果,更要关注学生成长发展过程。

    为了全面提升岗位适应能力,我校还制定课堂学习过程性成绩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考评模式。对中职院校来说,在文化、专业理论课学习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笔试成绩,而且要关注学生的课堂纪律、参与发言、课外作业、学习态度等方面。过程性评价从出勤、课堂表现、作业三个方面将学生的表现分成优秀、良好、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五个层次,占学生成绩评定的60%;结果性评价通过考试完成,由于传统的考卷模式已经不能全面体现学生的学习效果,我校进行考评模式的探索,选择记得住、说得对、做得好三种形式的考评模式,分别从记、说、做三个方面综合考核学生能力。语文教学考核选取“记得住”和“说得对”这两种方式。“记得住”是基础识记的考察,“说得对”是考察综合能力,尤其是语言组织、表达交流和临场控制等能力。这种学习成绩评定模式坚持“以能为本”,在原有的考核水平上,通过将专业技能、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列入学生学业评价指标,初步构建培养岗位适应能力为本的多层次评价模式,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优点、发挥自己的特长,增加自信。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升,更能适应今后的工作岗位要求。

    总之,实施模块化教学,改革适合模块化教学的考核评价模式,不但使教学更加灵活、而且契合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方向,能解决学生对中职语文课兴趣不高的问题,更有利于形成一定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和能力,让语文教学真正为中职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让基础学科为构建适合中职学生岗位适应能力起到应该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邢益承.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核心能力训练及方法分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0).

    [2]李德贤.浅议中职语文的教学模式[J].科技风,2015,(18):186~187.

    [3]石伟平.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

    [4]刘春生,马振华,张 ? 宇.以就业为导向发展职业教育的理论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5,26,(428):5~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3:3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