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青年教师培养机制探究 |
范文 | 田晶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地方高校逐渐转向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这是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需要。青年教师是地方高校发展的支柱,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使他们在教学科研、课程开发、技术指导、校企合作等方面更好的发挥才干,为地方高校的顺利转型发挥才能,这是地方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地方高校应积极探索各种有效途径,建立起青年教师培养的长效机制,从而为学校转型提供最有力的师资保障。 关键词:地方高校;转型;青年教师;培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优化高等教育结构,解决人才培养与就业结构失调矛盾,引导高校分类管理与发展,实现一批地方高校从传统的理论教学单位向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单位的转变,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地方高校提升办学水平,将自身发展与地方产业对接,达到功能升级的历史机遇。因此,地方高校深入研究客观条件,发挥教育资源优势,不断促进师资力量的提高与转化,是地方高校适应改革现状,实现转型的基本途径。青年教师是地方高校师资力量的主力军,是高校发展的中坚力量。只有建设一支专业素养过关、职业技能过硬的青年教师队伍,地方高校才能在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在转型中独占鳌头。青年教师具有较强的职业优势,但要完全胜任新形势下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广大青年教师又面临着诸多挑战。这就需要高校积极构建完善的青年教师职前与在职培养机制,引导青年教师较快实现专业成长,提高职业能力,尽快适应学校转型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在日常教学中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优势。 一、地方高校青年教师职业能力特点 职业能力是从事某职业者基于自身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所形成的适应该职业基本任职需求,并能随着职业环境变化而不断提升自我的一种能力。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具有相当的职业能力,基本能够胜任本职工作需要,但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状况下,其职业能力需要不断获得提升,才能适应地方高校转型的需要。目前来说地方高校青年教师职业能力表现出以下特点。 (一)基础理论扎实,发展后劲足 地方高校人才录用选拔制度比较严格,青年教师往往历经层层选拔、严格考核才能进入高校担任一定的专业技术职务。青年教师一般都具有较高的学历,以硕士、博士为主。他们在入职前经过在学校的系统学习与研究,已具备比较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中表现出色。这些优势使得青年教师入职后能够较快进入职业角色,将自己的专长加以实施,在教学改革、理论研究方面很快就能取得一定的成果。有些优秀的青年教师甚至在短短几年内成为本专业骨干教师,并完成高一级职称的晋升。还有些青年教师善于钻研,能将自己的专业核心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联系起来,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学科专业群,从而成长为具有独特研究领域的专业骨干教师。这说明高学历青年教师发展后劲很足,他们所具备的扎实的理论知识为入职后的发展夯实了基础,表现出较强的职业能力。 (二)学习能力强,善于接纳新事物 青年教师对新事物、新现象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善于抓住时代发展的典型特征,能将自己的专长与时代发展最强音相结合。青年教师外语水平普遍较高,有一定的能力了解国际先进信息,善于学习,愿意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他们一旦发现学有不足,会尽快通过多种渠道来完善自己。正是这种较强的学习能力使得青年教师能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始终保持领先水平,在高校发展过程中成为不可或缺的新鲜元素。而在地方高校转型过程中,恰恰需要青年教师不断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将这些新的东西融入学校发展的各项事务中,促进高校的功能提升与整体发展水平。 (三)善于沟通,师生互动能力强 善于沟通是当代年轻人普遍具备的特点,高校青年教师作为拥有高学历、高素质的年轻人,其沟通能力普遍较强。由于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面对的都是充满朝气与活力的年轻大学生,他们在青年教师面前拘束较少,更愿意把老师当作自己年龄稍长的同辈群体,愿意将学习、生活中的事情与青年教师分享,这使得青年教师有更多与学生交流的机会。很多青年教师善于抓住这种机会与学生就各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深得学生的喜爱。这说明青年教师在职业能力方面虽不及老教师资历深、经验足,但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这种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为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带来了强大的动力,构成青年教师职业能力结构中最为特殊的一个环节,对青年教师进一步胜任本职工作,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以及提高师德素质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四)经验不足,应用能力相对欠缺,教学技能有待提升 尽管高校青年教师职业能力方面表现出诸多优点,但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应用能力十分欠缺,教学技能有待提升。由于很多青年教师在入职之前接受的学习都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入职后应用能力的培训也十分有限。这种“从学校到学校”的用人模式使得青年教师从大学毕业后基本没有机会进入企业或行业参加系统的实践锻炼,其实践经验仅仅来源于上学期间的实习或见习,不仅时间短也不够系统,在日常教学中表现为理论很足而实践很缺,知识丰富而技能匮乏。由于地方高校转型的根本点就是形成职业技能教育模式,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如果教师自身实践能力欠缺又怎么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实践技能指导呢?因此从职业能力的角度来说,要适应转型背景下的新要求,青年教师职业能力结构必须加以调整。 二、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对青年教师的新要求 地方高校转型必然会对青年教师的职业能力提出新的要求,除了师德、学历、学识、理论知识、教育技能等最惯常的基本要求外,在新形势下高校青年教师还应符合如下要求。 (一)具有一定的课程开发与创新能力 陈旧的课程模式显然不符合新形势下地方高校的发展要求。课程不仅应偏重实践应用还应不断改革创新,体现新时代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要求。而如果教师不具备课程开发与创新能力,只是一味按部就班,用传统的课堂讲授加教材来授课的话,则很难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地方高校转型的实质在于课程与教学方式的转变,而这种转变的实施者是教师,因此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便成为教师适应转型时期课程变革的基本能力要求。课程开发能力要求教师不再是现成的课程产品的“消费者”,而要成为洞悉企业发展动向,将这种动向引入个人教学实践,并升华为一套完善的课程产品的课程“生产者”。这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创造性,是青年教师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在入职后不仅要具备基本的教学能力,还应深入研究课程,寻找课程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与缺陷,及时完善现有课程体系,进而逐步形成课程产品的更新换代,在课程方面成为集教学、研究、开发、消费于一体的新型教师。[1] (二)走出课堂,与企业密切互动,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 培养应用性实践型人才如果没有企业的参与,不了解企业用人需要,不懂得企业发展动向则很难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地方高校的转型也会成为空谈。从以往经验看,地方高校虽与企业有一定的联系但非常浅表化,没有实际效用。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型,必须将大学课堂与企业紧密挂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而这一切的实施者除校方牵头引导外,最重要的联系人便是教师。许多青年教师由于参加工作年限少,社会阅历及人脉关系圈比较简单,也没有深入企业的意识,因而与企业或行业互动的能力十分有限,行业经验缺乏,很难将自己的教学内容上升到实践应用层面,造成教学技能障碍,影响教学效果,很难给学生以实质性的引导。这就需要地方高校青年教师走出课堂,主动了解企业状况,进入行业领域调研,不断丰富行业经验,努力提升自己与企业互动的能力,扩展互动渠道,实现与企业或行业的深层次沟通,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 (三)具有一定的服务意识 高校青年教师由于受职业特点的影响,往往将自我角色定位于典型的社会所期待的教师身份——给他人以指导和点化的人,是时时处处受他人尊敬的角色,而不是给他人提供服务的人。由于这种角色定位,使得高校青年教师的服务意识十分淡薄,比较缺乏服务学生、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意识。而在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高校不仅是人才培养单位,也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的单位,而这种服务工作当然需要教师的亲力亲为。这就需要广大青年教师树立起服务意识,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在课堂上为学生服务,引导学生和谐发展,在企业中为企业发展服务,在社会中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一己之力,这些都需要青年教师以乐于奉献,甘于服务的品质来实现。 (四)具有一定的教学反思能力 传统的大学课堂教学往往是单向性质,教师教、学生学、学完考、考完毕业,这一流程中没有学生进行补充、质疑、练习、思考的空间,教师的作用在于授课,学生的目的在于毕业,至于效果如何,对学生就业能力是否有帮助往往不被考虑。而在地方高校转型的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就是就业——让学生具备较强的就业能力,能胜任未来工作的需要。在这一目标之下,教师不能一味埋头授课,必须形成一定的反思能力,反思教学内容、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反思教学方式方法的适宜性;反思教学效果的达成度;反思自我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等等。只有具备一定的反思能力,才能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思考、质疑、领悟的空间。[2]只有不断反思才能促进教学环节的优化,才能将教学效果从试卷转化到应用能力上来,也只有不断反思才能促使青年教师不断发现自我的不足,进而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 三、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青年教师培养机制的构建 随着近几年地方高校转型步伐的加快,许多地方高校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积极探索,力求使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与学校转型相匹配,职业素质及能力达到学校发展的新要求。虽然地方高校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缺乏长效机制及系统化的培养模式;以理论研究培养为主,实践技能培养缺乏;培养时机把握不佳等等。只有构建起有效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才能促进地方高校的顺利转型和稳步发展。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 (一)重视职前考察,完善准入制度 地方高校在聘用青年教师之前,首先应采取严格的措施对引进人才进行全面考查。这种考查要一改过去只看简历、证书、档案的方式,应深入毕业院校做实地考查。如,成立考查小组,每年在招聘人才时与每位拟录用人才的毕业院校联系,进入人才输出单位,与其任课教师、同学、辅导员、领导座谈,通过听取介绍、提问、讨论等方式,了解拟录用人才的学习、生活、人际、情感、能力等方方面面,做到立体了解、全面知悉。在获得准确可信的第一手用人信息后,可先做出初步录用决定。之后地方高校还需进一步完善人才准入制度,除了进行一般的面试之外,还有必要考查青年教师的实际应用能力。可与企业联系,让青年教师进入企业锻炼一段时间,结束后由企业给出鉴定结论,最后由地方高校人事部门结合几方面的考查结果做出人才是否录用的决定。这样做虽然增加了人才选聘的流程,复杂程度有所上升,但得到的用人信息更为可靠,不仅有助于地方高校选择出适用的青年教师,也使青年教师在入职前对高校有一定的了解,对今后的工作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3] (二)建立积分制培训进修制度 培训进修几乎是所有高校培养青年教师的最主要的方式,但这种方式几乎与“走形式”划上了等号。由于惯常的培训进修没有系统性可言,随机性很大,培训进修与青年教师年终考核、评优、薪资、晋级关联不大,培训内容也与其专业领域没有太大的联系,许多青年教师对此往往表现消极,应付完成任务即可,收效甚微。因此必须改革现有的培训进修制度,可借鉴其他行业采取积分制办法让青年教师完成培训。具体来说就是在规定时间内,由青年教师自己选择进修课程,每完成相应课程就获得积分证书,只有当积分达到一定额度时才可以参与评级、评优、职级晋升等。这种方式使青年教师在培训方面有了一定的选择余地,可以选择与自己专业有关的培训课程,对自己的专业成长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培训时间也相对灵活,只要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即可,这有助于激发青年教师参与培训进修的热情。 (三)建立“校—企—校”合作培养模式 大多数青年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后又进入另一所学校任教,无论学习还是工作均由学校全程培养。这样的培养路径显然缺乏企业参与,导致许多青年教师实践技能不足,行业经验匮乏,在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显然是不适用的。因此建立“校—企—校”合作培养模式是十分必要的。即青年教师入职后的培训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可先由高校开展职前培训,培训内容以教师职业道德、学校政策法规、教学基本技能、课堂管理、课程开发等为主。第二阶段则由企业培训,让青年教师进入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企业或行业接受再培训,由企业选择经验丰富的技师或有专长的人担任导师,为青年教师进行一对一的实践能力培养。第三阶段则再由学校培养,即青年教师经历前两个阶段的培训后,将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有效的对接,回到学校正式入职后培养还不能结束,应由高校选择在教学科研、应用技能方面出色的教师担任导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较长期地对青年教师进行全面的指导。这种“校—企—校”合作培养模式其实是集体大培养与“双导师”一对一培养相结合的产物,其特点是培养工作周期较长,比较精细,有助于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对青年教师的成长能够产生实质性的帮助。 (四)定期开展团队研修活动 团队研修是在具有一定规模的团体内部开展的研究、研讨、学习活动,成员之间具有相似或相同的专业领域,具有共同的工作背景,就教学、研究、实践指导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研究,发表个人见解,互相沟通交流、交换意见,在互动中学习、共同成长。团队研修活动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每次研修要有特定的研修主题,要有正规的研修程序,要定期开展研修活动而不能流于形式。每次的研修活动要形成一定的研修结论,保证每位青年教师在研修中有所收获。[4]长期而有效的团队研修活动必然有助于青年教师团体的成长和集体作用的发挥。 (五)推行多元化的高层次人才选拔制度 青年教师在入职经过几年时间的锻炼后,许多地方高校都会在青年教师当中选拔一批优秀者作为高层次拔尖人才重点培养,这些人是青年教师中的佼佼者,他们的教学水平、课程研发水平、实践技能、科研能力方面往往比较出众,学校会划拨专项资金设立高层次拔尖人才培养基金,给这些青年教师以实际支持,帮助他们在各个方面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从而为学校教师梯队建设储备力量。地方高校在遴选高层次拔尖人才时应推行多元化选拔方式,从各个不同侧面加以选拔。例如,在选拔过程中不单看教学科研水平,而是让那些确有专长者,在某方面有突出贡献者,在某些领域成果显著者都能有机会进入高层次人才培养队伍,这不仅可以发展教师梯队,也使高校人才队伍表现出多元化与多样性特点,使每位青年教师有机会展现个人特长,能按照自己的兴趣、需要、专长来发展,对青年教师职业能力的提高和专业水平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 教师是一所高校发展的支柱,青年教师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青年教师进行有效的培养是实现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关键环节。应一改过去形式化的培养方式,建立与时代发展相吻合的实际有效的培养机制,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将人才素质与应用技能对接,将专业能力培养与日常工作、生活等方面相结合,给青年教师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供最佳的发展机会,使青年教师不仅将自己的职业特点尽情发挥,并且能够较快获得职业能力方面的全面提升,这对地方高校人才队伍建设以及促进地方高校转型来说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卢彦红.地方高校转型时代背景下的教师角色转换和重构[J].继续教育,2014(12):17-18. [2] 关丽梅.地方高校转型时代背景下的学科专业群建设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4(12):72-78. [3] 孙蓓雄.双师型背景下的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机制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2):102-105. [4] 贾美艳.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教师自我身份的重构——基于教师作为服务者的视角[J].中国成人教育,2013(10):105-10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