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从严治党视域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路径思考
范文

    张婷 李鹏 郭志远

    摘 ? ?要:为有效解决高校个别党支部管理考核长效机制不健全、个别学生党员素质较差、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核不够重视等问题,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探索实施学生党员素质提升工程,通过创新支部活动载体、创新政治学习方式、创新教育管理方法等,增强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促进学生党员始终保持先进性。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文章编号:1002-4107(2019)010-0084-03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增强党员教育管理针对性和有效性。”这对高校强化管党治党措施,加强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出新要求,特别是面对经济社会形势变化带给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新挑战,探索创新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举措迫在眉睫。基于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实施的学生党员素质提升工程,分析了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尝试为强化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提供参考性建议。

    一、高校从严教育管理学生党员的重要意义

    高校学生党员是大学生群体中的优秀骨干,推进学生党员素质提升,把他们培养成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政治信仰的可靠结班人,是高校党组织在从严治党新形势下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从严教育管理学生党员符合全面从严治党的政策要求

    2016年10月,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从严治党问题,并颁布《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2016年12月,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对新时期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新要求,“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使每个师生党员都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高校党组织必须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升党的建设质量,提高学生党员综合素质。

    (二)从严教育管理学生党员是提升高校党建工作质量的题中之意

    截至2017年底,全国共有学生党员178.8万名,约占党员总数的2%;2017年全国新发展党员198.2万名,其中发展学生党员69.9万名,占比35.27%[1]。新发展党员群体中学生党员已成为主要力量。加强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是高校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必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引导大学生党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这对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着深远的意义。

    (三)从严教育管理学生党员是提升学生党员素质的重要途径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这对党员教育管理也提出了许多新挑战。比如在高校党组织建设中,有的对学生党员发展过程把关不严、教育培养规范不够、管理服务方式单一;在学生党员身上,有的学生党员入党动机不够端正、政治素养不高、组织纪律性不强、先进性体现较差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学生党员在群众中的形象。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严加强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

    二、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普遍重视学生党建工作,基层组织建设持续加强,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卓有成效。不过,在高校个别党支部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个别党支部管理考核长效机制不健全

    高校学生党员发展程序严密、规范严格,不过个别党支部在对学生党员的持续教育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管理制度不健全。重视党员日常事务性管理,比如支部生活会是否按时参加、思想汇报是否按时进行,但缺乏长效的学生党支部工作管理、党支部书记工作职责等管理规定。二是制度执行不严肃。学生党员管理的主观随意性较大,有些时候对党性不强或存在问题的学生党员,不能及时给予批评教育。特别是对于个别学生党员的严重违纪行为,处分惩罚存在“失之以宽、失之以软”的现象,“出口难”的问题普遍存在[2]。三是考核评价不系统。个别党支部存在党员民主评议“形式化”的问题,尚未建立一套较为系统的符合学生黨员实际情况的评价考核体系,无法完成对学生党员有效的考核评价,造成学生党员的党员意识弱化。

    (二)个别学生党员素质与党员标准差距比较大

    学生党员群体呈现出理想信念坚定、综合素质较强、模范作用突出、群众基础较好等特点[3]。不过在个别学生党员身上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先锋模范作用较差,突出体现在行为举止方面。比如个别学生党员始终坚持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关心个人发展较多,关心他人和集体较少;个别学生党员意识淡薄,混同于普通群众,甚至羞于亮出党员身份;个别学生党员自律意识和规矩观念差,迟到旷课、考试作弊、无故不参加组织生活等现象常有发生。二是思想认识层次较低,突出体现在思想素质层面。比如个别学生党员入党动机不纯,把入党作为提升就业机会的筹码;个别学生党员认为入党后就进了“保险箱”,不严格约束自己,甚至入党前后判若两人;个别学生党员服务意识、主动和自觉服务群众的意识有待强化。三是政治修养亟待提升,突出体现在理论学习方面。比如个别学生党员政治热情冷淡,政治意识不强,思想上急需“补钙”;个别学生党员把学习政治理论当成负担,抱着“应付”态度;个别学生党员对《中国共产党章程》等缺乏深入学习,对党组织缺乏较为系统全面的深刻认识。

    (三)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重视程度低

    加强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是保障党员质量的重要环节。个别学生党支部高度关注入党积极分子的党课培训与考核,忽视其他方面的教育管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存在程序管理不规范的问题。比如《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规定,“党组织应当指定一至两名正式党员作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联系人”,“党支部每半年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一次考察”。而个别学生党支部迟迟不为入党积极分子确定培养联系人,待确定为发展对象时才指定,这样就造成培养联系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环节缺失;个别党支部不进行入党积极分子半年考察,对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情况不掌握。二是存在教育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比如个别党支部除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党校集中培训外,很少吸收他们听党课、参加党内其他活动,甚至还存在着对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养不管不问的问题。三是存在推选标准不科学的问题。个别党支部推选入党积极分子未设定标准,随意性较强,忽略党员推荐、群团组织推优等环节。入党初期教育导向的偏差,造成大学生对党组织的认识产生扭曲,极不利于大学生党员的成长。

    三、高校从严教育管理学生党员的路径思考

    结合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学生党员素质提升工程,建议从创新支部活动载体、创新政治学习方式、创新教育管理方法等入手来增强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创新支部活动载体,提升组织生活活力

    党支部组织生活是学生党员锻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的重要载体[4]。林学院在学生党建工作实践中,通过创新支部活动载体,充实组织生活教育内容,组织生活提质增效显著。一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增强组织生活参与度。林学院在学生党员中开展“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创新实践”调查,通过问卷全面掌握学生的兴趣点。在党支部原有政治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调整增加创新创业、公益服务、就业辅导、社会调研等内容,增强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二是创新师生共建模式,增强组织生活有效性。探索实施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新共建模式”,师生党员共同开展组织生活。着眼于学生党员在专业学习、创新创业等方面遇到的困难,拟定讨论议题由师生共同讨论解决。这样既保证了党支部开展组织生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又反过来提升了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三是创新假期活动方式,增强组织生活实用性。林学院党支部组织生活创新,紧密结合社会热点和专业所学推进。比如结合林学等专业特点,学生党员利用家乡树木植物资源制作树叶或植物标本。再比如党支部与山西省贫困县贫困家庭儿童结对共建,实施“大手牵小手”关爱贫困地区儿童公益服务项目,增强了学生党员服务社会、奉献爱心的宗旨意识。

    (二)创新政治学习方式,提升党员政治素养

    林学院推进支部组织生活创新,但不弱化党员政治理论学习,反而通过学习方式创新予以增强。一是探索自主学习与专题辅导结合。针对政治时事和党的理论,除原文传达相关内容外,广泛利用新媒体手段,在党支部微信交流群等推送相关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同时为确保学习效果,定期组织理论学习专题辅导,邀请专家教授或职能部门负责同志举办讲座,为学生党员提供全方位、系统化、多角度的理论阐释和思想指导。二是探索集中学习与讨论启发相结合。教师党员在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难题的同时,也显著增强学生党员理论学习效果。师生党支部围绕政治理论学习内容在集中学习后,开展专题交流讨论,通过教师党员较高层面的交流发言,帮助学生党员有更深层次的思想认识。同时,林学院鼓励学生成立政治理论兴趣学习小组,比如2018年成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小组”等,以小组的形式定期进行专题学习和交流。三是探索宣传理论与自我教育结合。林学院构建“1+2+3”导学管理服务工作法,即每1名学生党员与2名入党积极分子、3名新生结对子,组织学生党员给入党积极分子和低年级学生宣传政治理论知识和党的知识。这样既可以让入党积极分子和新生感受到学生党员的魅力,更好地帮助他们端正入党动机[5],也可以增强学生党员的政治意识,让他们在理论宣传教育中提升自身党性修养。此外,林学院创新学生党员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学生党员走出校园,探寻家乡的优秀党员模范事迹,并整理成事迹材料,返校后集中宣讲,以生动鲜活的事例让大家再受教育。

    (三)创新教育管理方法,构建长效管理机制

    建立完善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并形成有效机制,是提高学生党员素质的必然途径[6]。林学院从加强制度建设、量化评价指标、抓好关键环节入手,探索建立党员教育管理的保障机制。一是加强教育管理制度建设。林学院在推动实施学生党员素质提升工程的过程中,坚持制度先行、严格程序、量化指标的思路[7],制定实施《关于学生党员素质提升工程的实施方案》《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新生结对共建管理办法》《发展党员量化评价细则及考核标准》等规定,实现党员发展、教育和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二是量化党员考核评价指标。林学院建立党员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细化为16个考核指标项目,量化成百分制考核。考核内容方面,包含政治理论学习、专业学习成绩、参与主题教育、参与常规活动、践行党员承诺、日常行为举止、群众认可度等多个方面。评价方式方面,针对学生党员由班级同学、结对帮扶对象、党支部按照考核指标项目进行测评打分,针对党支部和党支部书记由学生党员、结对共建教工党支部、院党委按照考核激励办法规定进行测评打分。评价测评分值超过90分的,予以通报表扬,并在评奖评优上适度倾斜;测评不合格的,或师生意见较大的,予以通报批评并进行诫勉談话。三是落实培养教育关键环节。林学院探索优化入党积极分子遴选制度,从专业学习成绩、政治理论学习、日常行为举止、参与学生工作等角度确定选拔标准,纳入学生党员量化考核体系。探索建立入党积极分子“电子成长档案”,入党积极分子每季度撰写思想汇报,结对帮扶党员、培养联系人填写考察意见,党小组每半年进行一次鉴定,全面了解掌握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表现,利用党支部、兴趣学习小组、团支部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强化入党积极分子的动态管理,根据阶段性表现,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必要的调整。

    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涉及多个层面,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实施学生党员素质提升工程,从支部活动载体、政治学习方式、教育管理方法等创新教育管理路径,有效破解了个别党支部组织生活实施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特别是加强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进行了积极尝试。尤其是实现师生支部新共建模式,建立党员量化考核指标体系等符合全面从严治党、创新基层党建的要求,对于加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推动学生党员保持党员先进性和模范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组织部.2017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 ? [EB/OL].(2018-06-30)[2018-11-14].http://news.12371.? ? cn/2018/06/30/ARTI1530340432898663.

    [2]上海市教卫党委系统党建研究会课题组.加强高校学生? ? 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建设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0,(19).

    [3][7]郭志远,庄法兴,李鹏.高校学生党员素质提升的路径? ? 探析——以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为例[J].山西高等学校? ? 社会科学学报,2017,(7).

    [4]王洪松,董宁博.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实效性研究[J].? ? 思想教育研究,2012,(1).

    [5]熊秀兰.高职学生党员“朋辈教育”方法探究[J].学校党建? ? 与思想教育,2016,(12).

    [6]杨大方,张琳,宋琳奇.创新学生党员教育培养模式的? ? 思考[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7: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