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我国音乐教育中的国际化教育理念研究 |
范文 | 刘春晓 [摘? 要]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是随着20世纪以来的社会变革逐步发生变化的,从日本音乐教育理念到西方音乐教育理念的引入,从苏联教育模式的研究到国际化多元音乐教育的引入,这一步步的变化不仅与社会发展变化紧密相关,而且也体现着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脉络。在当今社会逐渐国际化的教育理念下,我国音乐教育的特征也越加鲜明突出,对此展开研究能夠进一步清楚我国音乐教育的未来之路。因此,围绕此议题,希冀对我国音乐教育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音乐教育? 国际化? 教育理念 引? 言 20世纪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历史地位,经历了战争和革命的洗礼之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得到了空前发展,也因此进入了国际化的历史阶段。伴随着国际化趋势的日益加深,国际化已经对各国政治、教育、文化等领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国际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很多国际化的教育理念进入我国,伴随着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而进步。 国际化音乐教育理念在我国的发展 音乐教育是社会人文教育的一部分,能够对社会文明进步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20世纪一些国际化的音乐教育理念逐渐进入我国,在这些理念的影响下,我国的音乐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不同的音乐教育理念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占据着重要地位,按照时间大体可以归纳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五四运动”之前的日本音乐教育理念;第二阶段是“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的西方音乐教育理念;第三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的苏联音乐教育理念;第四阶段是改革开放之后国际综合音乐教育理念。[1]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不同时期的主流教育理念和这个时期国家所处的社会背景、国际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在不同的教育理念主导下,也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日本音乐教育理念在我国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历史背景。鸦片战争之后,很多仁人志士在总结一系列战争失败的原因后,发现是政治与科技的落后才导致一次次的耻辱,随即开始了一系列的革新运动。在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指导下,“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成为了主要的学习对象。因此,日本的音乐教育理念开始对我国产生影响,我国近代的音乐教育方式也参考了很多日本的教育模式。学堂传授歌曲的方式成为了我国开启近现代音乐教育的标志,日本模式是以传授唱歌为主,这非日本教育行业的原创模式,是日本效仿西方音乐教育的一部分内容而开发出来的“日本音乐教育理念”[2]。这种模式虽缺乏对音乐发展的顶层设计,无法保证音乐中的作曲技法、乐器演奏等领域的综合发展,但对于普及初等音乐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的学校在建立初期是没有设置音乐课程的,音乐教育基础十分薄弱。在这种客观条件下直接引入日本教育模式,开设歌唱课程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打开了西方乐理知识传入的大门,为我国接受西方音乐体系奠定了基础。 西方音乐教育理念是伴随着“五四”运动之后的“德先生”和“赛先生”走进了我国音乐教育领域,开启了音乐教育尤其是音乐普及教育的新局面。在这种理念指导下,我国音乐教育从学科建设、教材编制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学科建设方面,这时建立起了小学、初中、高中音乐课教学模式,将初期的学堂教歌模式改成了音乐课体系,建立了师范类高校的音乐教育专业和创办了音乐专业院校,开启了音乐教育与音乐专业的高级人才培养。这两项工作的创办者均是西方学成归来的音乐家和音乐教育家,他们的身上有着浓厚的西方音乐教育色彩,教学内容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等都有着典型的西方色彩。在教材编制方面,这一时期编写的音乐教材基本都采用了西方音乐教材模式,内容包括乐理知识、音乐欣赏内容和乐器使用练习等。在这一阶段,我国音乐教育基本按照西方音乐教育理念完成了体系建设,影响深远。 苏联音乐教育理念是建国后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被推广的一种教育理念。在其指导下,我国的音乐教学体系进行了修改,内容包括音乐理论、音乐历史和音乐作品分析等。虽然内容变化较大,但笔者认为在音乐本质方面,苏联和西方的音乐理念差别不大,只是立场不同而非本质差别。苏联音乐教育理念最大的贡献是增加了民族性和实践性的内容。民族性是强调民族音乐的挖掘和传承;实践性是强调音乐在生产劳动中的作用,音乐工作者直接参与劳动,这对音乐实践和创作有着积极的意义。 国际综合音乐教育理念是改革开放之后逐渐兴起的内容,其本质就是国际化。这包括不同国家地区的音乐理念、音乐内容的引入;包括不同的教育理念在我国的本土化和创新发展过程;还包括我们民族性的内容走向世界,推动人类文明进程。国际化的综合音乐教育理念是多元化的产物,是国际与民族共同作用的结果,未来会一直不断完善、进步。 改革开放之后国际化音乐教育的特征 近现代我国的音乐教育具有典型的国际化特点,在社会发生变革的各个阶段都能体现出来。从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照搬日本模式,到思想解放运动之后的学习西方体系,再到世界两大阵营对垒时期的全面照抄苏联内容。虽然每个阶段都有不妥之处,但从中国音乐发展历史和音乐本体角度分析,每个阶段我们选择的模式都是当时最适合我国教育发展之路的,对我国音乐与音乐教育的发展均起到了积极作用。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国家经济的变革发展、社会文明的日益进步,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进入了全面快速发展的崭新历史时期。在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我国音乐教育呈现出了体系在不断补充完善、理论研究在不断深入丰富、民族音乐教育逐渐融入到国际音乐教育整体的特征。 体系建设和理论研究一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缺少理论支撑的体系建设必将是空中楼阁,而失去体系保护的研究必将迷失研究的方向。我国音乐教育注重体系和理论的双重建设,很多工作的开展已经不能单纯地划分是体系建设还是理论研究。并且这些工作很多都具有典型的国际化特征,这是我国音乐教育最显著的特征。综合分析,我国的音乐教育在吸纳国际资源、挖掘国内潜力、开创自身特色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一直以来,我国的音乐教育家都非常注重吸纳国际音乐教育的优秀成果,国外著名音乐教育法的引进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影响是深远的。“文革”之后,我国教育事业百废待兴,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对极为薄弱的音乐教育基础没有闭门造车,而是又一次走出了国门。一些国外优秀的音乐教育方法成体系地被引进到國内,并进行了本土化适应改良,包括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等。[3]借鉴这些优秀的教学方法进行了中小学和专业高校的音乐教学改革,逐渐建立了适合我国国情的音乐教育体系,以这些先进的国际理念为基础,以国内的教学基础能力为依据,国家颁布了音乐教学大纲、音乐教育规划等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的纲领性文件。 教育方法的本土化是音乐教育建设的关键内容。根据这些大纲、规划精神,我国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内容的设置表现出了合理性和连续性。课程内容包括基础乐理、初级视唱练耳、音乐欣赏等,综合性音乐教育成为了素质教育的一部分。高等师范学校和音乐专业院校进行了适应中小学需要的师资培训工作,解决了音乐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音乐教育者根据教学需求翻译、编写了一批实际操作性较强、内容涵盖中小学及高校的音乐培训教材。很多经验丰富的高校教师开展了音乐教育的理论研究,这对于补充完善体系建设和改进教学方法极有益处。同时,很多基层教育工作者根据所在地区民间音乐的特点将民间音乐引进到教学工作之中,这不仅丰富了教学体系,也为民族音乐走向世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是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我国音乐教育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越来越强。很多国际音乐教育学术活动在我国举办,不同的教育理念、崭新的教学方法进入到我们的视野。这些多元化的教育理念不仅推进了国际音乐教育一体化的进程,也推动了我们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因为国家的强盛,使我们有幸成为了一体化进程中的一员,享受着国际交流带给我们的种种益处。人才的国际互动也是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我们国家大量音乐专业人才出国留学深造、访问讲学,同时也有不少国外留学生和国外学者来中国学习、讲学。这些专业人才的流动是国际教育交流合作最核心的内容。来访的音乐学者不仅带来了国际化的前沿音乐理念,还带来了诸如哲学、语言、风俗等很多文化元素,加快了我国融入世界的步伐。走出国门的人不仅学到了新知识,而且开阔了视野,同时在国际上弘扬和宣传了我们的民族元素,让世界更加了解我们。 音乐教育的展望 开展音乐教育不仅是为培养学生听音识谱、唱歌演奏的音乐技能,更是通过音乐教育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熏陶学生的思想情操、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这才是我们开展音乐教育的意义所在。如果说国际化的音乐教育开启了中国人通往现代音乐知识殿堂的大门,那么民族性的音乐教育则可以提升我们的内在素质。抛开民族空谈国际的音乐教育缺乏成长的土壤,只有借助国际化音乐教育的理念模式,将我们民族千百年来积累的优秀音乐文化发扬光大、传承后世才是开展音乐教育的目的所在。 坚定地发展国际化音乐教育模式,用坦荡的胸襟吸纳、借鉴和融合国际多元化的音乐教育理念。因为音乐是具有意识性和审美性的艺术行为,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里都有着特定的发展方式。世界范围内的音乐流派种类众多,我们目前借鉴和学习较多的是欧美的音乐教育,未来我们要吸纳非洲、拉美、亚洲等多个地区的音乐教育,[4]同时也将我国的音乐文化推向世界,促进世界音乐事业的进步。 加强本土化音乐教育的基础。中华音乐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从未间断,我们要充分利用这座文化宝库。首先是教育工作者要加深对我国传统文化、历史和音乐的了解与认识。其次是建立完善的传统音乐教育体系,健全规范标准,尽可能地将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纳入其中,对传统音乐进行发展与保护。最后是积极走出国门,让世界认识我国音乐,熟悉我国音乐教育,在世界范围的交流和碰撞中,让我国音乐教育得到更充分的完善与发展。 结? 语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音乐教育不属庞大或重要系类。然而近年来提出的美育却将音乐教育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与国际化教育理念充分融合并创新,如此才能够有效推动我国的美育发展。鉴于此,我们更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参考文献: [1]刘靖之:《中国新音乐史论》,中国台北,1998。 [2][日]高荻保治著:《音乐学科教学法概论》,缪裴言、林能杰等译,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3][美]乔克西·洛伊斯著:《二十世纪的音乐教学》,许洪帅 译,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 [4]余小波:《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思考》,《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作者单位:西安音乐学院《交响》编辑部? 陕西西安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