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微信公众号的课程思政新媒体教学 |
范文 | 李琳娜 黄琼丹 陈怡君 [摘? 要]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2018年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及全国教育大会、2019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都强调指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政资源,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还强调了新媒体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本文以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为例,把课程思政与新媒体相结合,利用微信公众号辅助课程思政教学,使之在新媒体技术的推动下活起来,增强了教学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实践表明,课程思政新媒体教学以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授知识,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效发挥了专业课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数字信号处理? 课程思政? 新媒体 引? 言 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2018年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指出,要着力推动高校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在每一门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2];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强调,要加强嵌入式、融入式、渗透式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联系起来[3];2019年,习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政资源[4]。从几次事关我国教育工作顶层设计的重要会议上看,课程思政是当前教育的大势所趋,新媒体教学是活化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教学理念的更新 在信息化大背景下,担负“百年育人”重任的教育行业,面临着如何实现教育信息化,提高教育质量的问题。如今的大学课堂,教师面对的是在互联网环境下成长的数字原生代,其学习特点呈现非线性快速访问、信息获取网络化、对课程质量要求高、缺乏包容性等特征,这些特征给传统的专业课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5]。教师在教学理念上的更新,是适应当代教育的必备前提。 1.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变 思政课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可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态度。专业课是高校为达成专业培养目标而开设的课程,帮助学生掌握必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长期以来,思政课负责的“传道”与专业课负责的“授业”各司其职,“德育”与“智育”相互分离,鲜有交叉。 专业课虽然各不相同,但自然科学和哲学有着很多相通之处,对自然科学现象分析之后得出的认知升华,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规律观、矛盾观、量变质变观等,所以专业课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资源[6]。因此,课程思政是科学与哲学的融合,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在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完成了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 2.传统教学向新媒体教学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书本为主体,课堂为载體,板书、PPT、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为手段。这种模式已在高校延续了几十年,是“教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虽然其完成了知识的传承,但是教学方法单一、形式呆板,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关注度不够。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及移动通信等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作为新的教学方式,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广泛重视。以教师为中心的“一刀切”教学模式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正在向以学为主的数字化新媒体教学转型。 3.传统型教师向信息型教师的转变 传统型教师是教学的主宰,在教学当中扮演着灌输知识的主导角色。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知识的快速迭代与更新、教学受众的数字原生态化,要求教师的知识不仅要专,而且要广,应将传统型教师的单一性转变成信息型教师的综合性;传统型教师对知识的复制转变成信息型教师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传统型教师德育引领的缺位转变成信息型教师对学生价值观的引领。 信息型教师要适应新媒体教学,就要全面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所谓信息素养就是对信息进行有效检索、评价、鉴别与应用的能力,是一种了解、搜集、评估和利用信息的知识架构。素质教育离不开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离不开教育信息化,而教育信息化离不开教师的信息化。 以微信公众号为载体进行课程思政新媒体教学 数字信号处理是信号处理知识体系中的一门课程,该课程在构建专业知识结构体系和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其具有基础理论宽泛、概念抽象、设计复杂、需要扎实的数学功底等特点,教好及学好这门课程并非易事。 西安邮电大学数字信号处理教学团队,在教育信息化大背景下更新教学理念,对新形势下的大学生“信息获取市场”展开仔细调研,进行了一系列新媒体教学探索,利用教学网站、班级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手段,有效延展了教学的时间和空间。 微信公众号是时下主流的互动方式之一,公众号推送的内容可通过不同方式在微信用户中传播。微信公众号能关联学生的线上及线下学习,延伸了教学的物理空间和网络空间。将微信公众号运用于教学,是新媒体教学方式之一,其传播速度和广度要大于传统课堂教学。学校开通了“西邮信号处理”微信公众号,用新媒体的形式来开展数字信号处理的课程思政教学,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上革新、形式上新颖、理念上先进的特点,增强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的针对性、时效性,提升了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1.微信公众号文章的内容组织 教师先把数字信号处理的教学内容碎片化,不断挖掘知识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晦涩难懂的知识通过多年教学内化,用深入浅出的方式和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与时下大学生流行的话题相结合,撰写大学生乐于接受的公众号文章,并积极进行推广。学生利用碎片时间学习微信公众号文章,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下加深了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从“西邮信号处理”公众号文章类别表可以看出,公众号的文章是数字信号处理教学过程方方面面的新媒体呈现,教师在组织内容时,会努力做到立意新颖、文笔流畅、语气诙谐。教师持续定期地在微信中推送文章,不仅迎合了当代大学生知识获取的方式,还巧妙地融入了思政元素,让专业课以新媒体的方式挑起了思政担。 2.微信公众号的运维 对于高校教学团队用于辅助教学的非营利性微信公众号,应如何进行运维才能保证其有效运行,是需要教师深入思考的问题。在“西邮信号处理”公众号的运用中,学校充分利用了教学团队及学生基础,在文章撰写方面,采取教师约稿、学生征稿的方式进行,并有一定的奖励机制;在在线答疑方面,通过团队教师按周值班的方式进行,保证读者提出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回复;在文章编辑方面,主要以学生参与为主;在公号的推广方面,通过文章推广、转载、课堂运用以及抽奖等方式进行。总之,通过师生联合,群策群力,有效保证了微信公众号的正常运行。 3.基于微信公众号的新媒体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合理利用微信公众号实现了线上线下教学和课程思政教学,当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到某个知识点时,会利用微信公众号对应的文章作为教学案例或教学内容的延伸。同时,教师还引导学生用微信公众号的章节复习进行课堂章节小结梳理。微信公众号中的励志文章能传播正能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另外,微信公众号对教师的提升也极有帮助,其科研应用篇可有助于教学与科研的相生相长。 微信公众号还可以运用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在课堂学习之前,学生通过微信公众号学习知识点,完成翻转课堂课下学习的第一步。学生遇到难题时可通過微信公众号提问,公众号中的答疑环节,可实现教师和学生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交流,有利于打造师生学习共同体。 结? 语 以微信公众号为载体的课程思政新媒体教学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专业知识,潜移默化地完成价值引领,实现了传统课堂教学与新媒体教学的有机结合,契合数字原住民的知识获取方式,合理利用了碎片化时间,扩展了专业课的教学时间和空间维度,能有效获取教学反馈,形成了教学的闭环,活化了教学效果。课程思政和新媒体的结合,发挥了专业课的育人功能,有效保证了专业课和思政教育同向同行,是“互联网+”环境下值得推广的一种新媒体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2016年12月。 [2]《坚持以本为本 推进四个回归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2018年6月21日。 [3]《全国教育大会》,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2018年9月。 [4]《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2019年3月。 [5]杨现民、赵鑫硕、陈世超:《“互联网+”时代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发展》,《中国电化教育》2017年第10期,第51-59页。 [6]余江涛、王文起、徐晏清:《专业教师实践“课程思政”的逻辑及其要领——以理工科课程为例》,《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年第1期,第64-66页。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