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校企合作的“一证两化三合四新”现代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范文 | 董楠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物流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积极培养物流人才成为物流行业增强市场竞争力的主要途径,而为了更好地培养应用型物流人才就应进一步加强校企的合作力度,提升物流人才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在“一证两化三合四新”背景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改善,本文对当前物流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深入分析,阐述校企合作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分析该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及其存在的问题与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為校企合作的物流人才培养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校企合作 ?物流人才 ?培养模式 课题:咸阳职业技术学院课题《基于校企合作的“一证两化三合四新”现代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编号:2018JYB05)。 校企合作下“一证两化三合四新” 现代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校企合作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模式,该模式有效地将学校与企业相结合,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充分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以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一证两化三合四新”中,“一证”是指行业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两化”是指信息化、网络化;“三合”是指校企融合、教练融合、线上线下融合;“四新”是指创新理念、创新模式、创新过程、创新内容。在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学校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基地,企业是学生实践的基地,该教育模式是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更符合时代对人才的需求。除此之外,校企合作还突破了原有的供需模式,学校可以根据企业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为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同时,企业也可以给学校人才培养方向提出建议,以便于企业更好地获得所需人才。 校企合作下现代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1.有利于优化教育资源 在现代物流人才培养过程中仅仅依靠学校自身条件是远远不够的,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可为学生教授理论基础知识,而在实践上仍需要企业的大力支持,相关企业可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实习基地,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我国物流专业的高等教育起步较晚,在基础工作方面仍存在众多不足,只依靠教材教学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而校企合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为人才培养提供有效的教育资源。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可以聘请企业的优秀员工担任物流专业教师,这样学生既能掌握相关实践知识,又能通过优秀员工的经验传授获取实践经验,提升实践能力。 2.有利于学生提前感知市场对物流岗位的需求变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物流行业的人才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市场对人才配置有一定的决定作用。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学校必须和企业加强合作,为现代物流提供更有效的服务。学校作为人才供给的主要场所,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任,而学校要想培养出市场所需的人才就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积极与市场联系,促使物流人才适应市场需求。校企合作可以帮助学校更有针对性地确定物流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制订人才培养教学体系,进行专业配套设置与课程、教材等方面的调整,使学校的物流人才培养更具有针对性与科学性。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生能够较早地了解企业的职业理念,为其毕业后更快地融入企业起着重要作用。 3.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当前,学校在物流人才培养上大都采用传统模式,观念较为陈旧、教学方式单一、墨守成规,对教育模式不能进行及时创新,导致培养的人才经常出现创业经验缺乏、能力匮乏等问题。虽然一些学校开设了创业指导类相关课程,但实际上并没有针对性,在课程内容设置上仍是注重理论知识,忽视了相应的创业实践内容,这便造成学生缺乏实践能力的现象。积极促进校企合作,不仅可以完善学校课程设置的标准与体系,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基地,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校企合作下现代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校企合作程度不够深入 随着现代化发展,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培养出时代需要的人才,各校逐渐加强了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但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仍存在各种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校企合作程度不够深入。第一,学校与企业合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人才,给学生找一个合适的实习基地,为此,学校在寻找企业时应当慎重选择,与较为知名的、规范化的企业进行合作。然而,由于受当前物流发展水平的限制,找到一个合适的合作企业是非常困难的。第二,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大多是从事低层次作业或是简单的客服工作,并不能深入、全面地了解企业的运营模式、企业规划等高层次内容,这不利于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利于培养其专业技能,致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极大限制。第三,校企在合作过程中并没有政府部门的支持与维护,当因出现问题而产生纠纷时,往往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此外,校企合作中没有较为核心的利益关系,使得校企合作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2.校企合作在价值追求上存在差异 校企合作本身就是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一种利益关系。在校企合作中,学校的主要目的是追求人才培养质量,希望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使得人才更符合时代需求;企业的主要目的是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这就容易导致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对学生的培养不够用心,没有真正对学生的各种能力进行培养,致使校企合作失去意义。除此之外,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对企业的要求较多,而企业却不愿意承担过多的责任,这就使得学校与企业之间经常产生各种冲突,而一旦出现冲突就会使校企合作流于形式或合作终止,不能真正实现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3.顶岗实习中“实习”与“学习”脱离 当前,学生在实习中大多是采用顶岗实习的方式,在校企合作模式下,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但在实际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合作问题。在校企合作中,学校会要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服从企业的各项管理,而企业是以自身经济效益为主,物流企业因工作需要大多会实行加班与晚班,要求学生与在职人员的工作时间保持一致,而这就会使学生感到精疲力尽,无法适应。实习工作占用了学生的大量时间,他们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进行思考,更不能再去夯实专业知识或学习其他知识,这样的实习状态,难以达到校企合作的初衷。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