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基于成果导向的课程教学评价改革与实践
范文

    张立强

    

    

    

    摘? ? 要:基于成果导向的课程教学评价是以学生学习成果或能力产出为导向设计并实施教学,通过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教学的效果,持续改进。课程目标设计、实施、目标达成度评价、持续改进等组成成果导向的课程教学评价闭环系统。基于成果导向的教学评价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研究水平与课堂掌控力,实现科教融合、科研育人;有助于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的研究型教学,增强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成果导向;教学评价;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中图分类号:G640?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文章编号:1002-4107(2020)09-0047-03

    基于成果导向的课程教学评价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技术之一,也是教学过程质量监控的主要机制,与传统的课程评价不同。

    一、傳统教学评价的局限性

    传统的评价核心是评教,主要是针对教师讲课好坏的评价。由教务部门组织教学督导专家或管理人员在听课的基础上打分评价,或是由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课情况通过问卷调查进行打分评教。一般评教的指标主要有教学态度、教学准备、教学方法、驾驭课堂的能力、讲课内容、板书或多媒体和课堂秩序等方面,主要关注教师的讲课表现,尤其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熟练程度、重点难点的讲解等,但很难聚焦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堂内容的知识更新、对行业发展的适应性等。另外,学生评价教师的主观随意性较大[1]。

    目前,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用课程的考试分数,一般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或其他比例构成,但试卷分数的高低很难全面反映学生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以表1为例,有两个课堂或班级的同一门考试成绩,A班的平均成绩为76分,B班的平均成绩为75分,我们通常的评价是A班好于B班;但细看每一部分的成绩,不难发现,A班在综合分析及应用(第三大题)和作图题(第四大题)的得分率明显低于B班,综合分析及应用题低于及格线,应该说A班对于课程目标的综合分析和作图能力没有达成;B班虽然总成绩稍有差距,但考核的每一部分都达到了课程目标要求。所以,并不能依据单纯的试卷总成绩说明A班的教学和学习效果好于B班。另外,目前的课程考试对表达、团队精神、设计能力等专业素养及非专业方面的能力等情况也没有评价,达不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的对学生12项毕业要求的评价目标[2]。

    在组织管理方面,传统的评教是由教务部门组织,制度多、条目细,无法关注学生的能力产出。目前的评教造成教师压力大、应付多,甚至有些教师会“讨好学生”,难以激发教师的教改热情。

    成果导向是用课程达成度评价课程教学的效果、并开展持续改进,能够改变目前评教的不足,但该理念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推广[3]。本文结合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课程,阐述课程达成度评价的研究实践和成效。

    二、基于成果导向的教学评价研究与实践

    (一)基于成果导向的教学评价内涵

    基于成果导向的课程达成度评价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能力产出为出发点,评估的对象聚焦于学生成果,教学内容取决于学生的能力产出,教学方法来源于能力分解,教学效果取决于目标达成情况。教学内容、课程资源、学生管理等都要围绕预期的学生成果目标而展开,课程体系是开放的、动态的;课程目标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包含问题分析、研究、使用现代工具、个人与团队、安全与社会等在内的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全方位能力。

    成果导向是围绕“确定课程预期目标(能力产出)、设计导向行为(教学内容、方法)、经过特定的实施过程(教学及考核)实现预期目标、评估预期目标(达成度)”这条主线展开,关键解决以下四个问题:1.如何确定课程目标,明确教师为什么教的问题。2.如何实现课程目标,明确教师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3.如何评价课程目标的达成,以学生为中心,评价教师教得怎么样。4.如何应用课程教学的评价结果改进教学,明确课程(教学)总结的内容。

    (二)课程目标的设计与实施

    课程目标是课程结束时学生能够达到的专业能力、相关素养、社会责任等能力产出或成果。课程目标的设计要支撑毕业要求及其指标点的分解,课程目标及其教学环节支撑毕业要求或其指标点的达成。毕业要求是学生毕业时能够达到的能力预期[4]。

    以课程目标为导向,聚焦并围绕学生的能力产出来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策略,并实施教学过程。以“油气田地下地质学”为例,首先根据学生的毕业要求及课程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关系设计了该课程目标(表2)。该课程目标包括:1.掌握油气田地下地质学基本理论,能够用于油层对比、储层非均质性等地质问题的表述、分析及解决方案的比较和综合。2.能够基于地下地质学基本理论、结合文献,分析地下地质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3.能够开展井位地质设计、钻井地质设计等,并体现创新意识、考虑安全与环境等制约因素。4.理解油田地质相关的行业技术标准,理解油气勘探与开发工程中井喷等事故对社会、安全和环境的影响,掌握评价和预测方法。

    基于课程目标和学生能力情况的差异,从需求出发,选择教学内容,针对内容和需求,选择基于问题、项目,采用案例式、探究式、翻转课堂等不同类型的教学方法,是实现课程的预期学习成果或能力产出的核心。以本课程为例,对于课程目标1,以工程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为目标,教学方法采用以讲授为主的混合式教学方法;对于课程目标2,提出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主要采用基于问题的案例式教学方法;对于课程目标3,主要培养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的能力,教学方法则采用课程设计、实验等实践教学来实现;对于课程目标4则采用理论教学与油田现场实习相结合的方法,还邀请了油田等行业专家参与教学,保证了课程内容及时更新、与技术发展相适应。另外,课程组编写了案例库,将科研成果及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等转化为教学内容,并在教学中融入科学研究的思维和方法,通过研讨锻炼学生问题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等。

    (三)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及总结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在于对不同能力指标点的评价,是成果导向教育模式实现及持续改进的重要环节,也是国内高校做的较薄弱的一环。根据不同能力指标点的特点及考核要求,设计试卷、测验、报告、问卷、项目案例、作业、口试等多样化的考核方法、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等,评价学生的能力达成,考核不同能力的达成情况。课程总结是以学生不同能力产出及达成情况来评价教学效果,反思并持续改进。

    第一,评价目标达成度评价的依据是否合理。评价不仅局限在试题的难易程度、区分度、试题的覆盖面、题目类型等,更重要的是评价考核内容是否与目标(能力产出)匹配。评价课程目标对应的主要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内容及方式与科研的融合度等,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能否支撑、有效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评价各目标点在课程中的权重等。

    第二,分別计算课程目标点及课程达成度。在完成考核的基础上,收集体现学生学习成果的相关成绩或评估数据,定性或定量的统计分析各指标点(课程目标)的达成(度)情况(表3)。一般课程达成度有直接评价和间接评价两种方法。直接评价法是通过考试成绩、作业、课堂测验、口头报告、研究性学习报告等成果,测算每个学生及整个课堂学生的能力达成度,评价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间接评价法主要有问卷调查法,间接推测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一个目标有多种考核方式,则采用按比例累加的办法计算该项得分,参照学校学位授予标准,得分率大于70%视为达成。表3是“油气田地下地质学”课程的达成情况分析及总结表。对于课程目标1,主要考核基本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考核方式采用随堂测试及期末考试;对于课程目标2,主要考核能够基于地下地质学基本理论、结合文献,提出和分析复杂地质问题的能力,考核方式采用案例分析报告及答辩交流的形式;对于课程目标3,考核学生能够开展井位及钻井地质设计等,能够用图纸和设计报告等形式呈现设计成果的能力,并体现创新意识、考虑安全与环境等制约因素,考核方式采用设计报告、答辩交流结合期末考试中图件编制及分析进行考核。在课程目标点达成度计算的基础上结合权重完成课程达成度的计算。

    第三,课程教学效果的反思与持续改进计划。表3为2014级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油气田地下地质学”课程达成情况分析及总结的样表,根据课程目标点及课程达成度的评价结果,能够判断学生各项能力的长板和短板,反思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方法、考核、教书育人等,为开展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三、基于成果导向的教学评价改革成效

    (一)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明显提升

    基于成果导向的课程达成度评价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评估的对象聚焦于学生成果,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都围绕学生成果目标展开,注重个性化教育和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近5年的教学改革及对比,学生的课程目标达成情况持续变好、综合能力持续提高。以期末考试为例,与2014级相比,2015级学生的图件、计算及综合分析等能力方面的题平均得分率达到85%,明显高于往年。

    (二)提高教师教学研究与课堂掌控力

    基于成果导向的课程达成度评价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案例教学成为常态,需要教师融入科研成果、学科思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设计能力等,提升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以及专业精神等。基于成果导向的课程教学评价有利于科教融合,回归科研育人。

    相对于传统教学,成果导向使得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不再是“大而全”、完全按照教科书讲授;教学方法上,更针对学生的个性、具有探索性和研究性。以学生能力达成为动力,驱动教师的教学向研究自觉性的教学转变。教师对课堂的全局把控能力增强了,对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做到有的放矢,也不再因为学时减少而困惑。

    近几年,我们以基于成果导向的课程教学评价为抓手,以提高目标达成度为目标,持续开展了课程的案例库、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等建设,探索并应用了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出版了配套案例分析教材、建成了国家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获得了多项学校及省级教学成果奖励等成果,受邀参加中国大学地球科学课程研讨会(2018,南京)、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分委会年会(武汉,2016;青岛,2017)等全国性教学会议并作主题报告,分享和推广了改革经验。

    基于成果导向的课程教学评价是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目标为导向、持续改进的工程教育认证理念的重要一环。成果导向理念改变了传统的课程教学、考核及评价模式,通过课程达成度评价,由课程目标设计(教师明确为什么教)、目标实现(如何教)、目标的效果评价(教的怎么样),到持续改进,形成了环环相扣,以学习产出为导向的闭环系统。

    参考文献:

    [1]张玥,钱文溢,喻荣彬.试论我国大学课程教学评价的借鉴与改进[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118,(1).

    [2][4]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工程教育认证工作指南:2018版[R].北京,2017:21-25.

    [3]王金旭,朱正伟,李茂国.成果导向:从认证理念到教学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2017,(6).

    [责任编辑? 高? ? 伟]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5:5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