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在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提高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
范文

    李曼焘 邓明国

    

    

    摘? 要:毕业设计(论文)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本科教学中意义重大。针对目前大学毕业论文(设计)创新意识不强、工程应用能力缺失这类不足,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从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执行过程、答辩和论文管理等环节着手,以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的,对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进行探索与实践,从自主选题、完成时限等方面创新毕业设计(论文)模式,并加强过程管控、强化制度保障,切实提升本科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关键词:毕业设计(论文);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0? ? ? ? ?文献标志码:A? ? ? ?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01-0049-03

    Abstract: Graduation thesis/projec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mprovement of creativity and practical ability of undergraduates, which is crucial to the undergraduate teaching. In current, the graduation thesis/project is lack of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ability. In order to address these shortcomings, the College of Land and Resources Engineering of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arts from the aspects of topic selection, implementation process, defense and paper management, aiming at cultivating applied innovative talents, explores and practices the undergraduate thesis (Design), innovates the mode of graduation design (paper) from the aspects of independent topic selection and completion time limit, and strengthens the process control and the system guarantee and practically improve the engineering practical ability and innovative ability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Keywords: graduation design (Thesis); innovative ability; practical ability; teaching management

    2015年10月,國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突出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着力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类应用型复合人才。在全力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新形势下,重构本科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成为新时期高等教育面临的新型课题[1]。

    作为本科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毕业设计(论文)对培养大学生应用专业理论知识、强化社会意识、提高工程实践能力等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近些年来,昆明理工大学积极探索并践行“一流本科建设行动计划”,启动实践教学改革试点。本文以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为例,剖析了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现存的相关问题,并从该环节选题、执行过程、答辩和论文管理等方面着手,以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的,对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进行探索与实践。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就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2013~2016届同学的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表1)进行分析,多数同学的毕业设计(论文)平平常常,缺乏创新,优秀比率仅为3.6~6.2%,反映出毕业设计(论文)整体质量并非很高。这种状况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与教师、学生以及当前的管理体制均密切相关。

    教师方面:毕业论文 (设计)要求指导教师给予学生全面具体、灵活多样的指导,但很大一部分教师却无法真正做到。一方面,学校绩效考核管理体制中,教师指导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当量低,且论文(设计)质量好坏与工作量核算并无直接关系,从而导致指导教师对于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视程度并不高。多数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论文 (设计)目标定位合格即可,其更多的精力投入在科研方面。另一方面,教师指导毕业设计(论文)任务颇为繁重。2013~2016年连续四年期间,教师平均指导学生数最低也达到了3.6人,最高达到4.3人;就个别教师而言,某些年份指导学生人数可高达8人(表2)。繁重的任务下,教师在拟题、指导学生次数、对学生的要求等方面均大打折扣。部分教师拟题好几年大同小异,毕业生前期工作投入少、后期照搬上届学生已有论文(或图表等)的情况时有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原创性也就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

    学生方面: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基本安排在第八学期,完成时间仅为12周。而在这一学期,通常也是学生找工作、研究生面试的关键时期,多数学生忙于参加各种招聘会和面试,有些单位还要求毕业生试用或者提前上岗。毕业设计(论文)阶段,学生需要按时与指导老师就相关问题进行汇报、交流,但经常出现指导教师见不到学生的尴尬局面。很多毕业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时习惯抱有突击、应付心理,其设计(论文)的创新性、个人实践能力的提升方面也就无从谈起[2]。

    管理制度方面:毕业设计(论文)涵盖的知识面宽,过程繁琐,涉及人员较多。因此,严格加强过程管理甚为必要。尽管学校层面已经制定有毕业设计(论文)相关管理办法,但在第八学期要全部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开题汇报、中期检查、毕业答辩,进程安排过于仓促,有些环节也逐渐流于形式;毕业学生处于机械配合状态,不少学生在过程管理中走过场、敷衍了事,学生花心思、花精力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明显欠缺,制约了其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3]。

    二、创新毕业设计(论文)模式,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鉴于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现存的诸多问题,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根据学科专业特点,积极改革传统单一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创新人才培养理念,适应综合性大学发展的客观需要。

    目前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学生在第七学期末根据专业选择指导教师及拟定的课题,之后在第八学期按规定时间节点完成设计内容或试验研究。这一模式便利于学校或者二级学院对于毕业设计(论文)的统一管理,但是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按照新模式,学院尝试将毕业设计(论文)过程贯穿大学学习的后半阶段,鼓励学生从多种途径进行选题。建议毕业设计(论文)从第六学期开始,经过前面两年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专业知识,并通过一些实习和部分课程设计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部分学生已经对毕业设计(论文)有了初步想法,可以让这些学生先期开展毕业设计(论文)。学生在学习中,如果对于某门课程或者任课教师某个科研项目特别感兴趣,可以提出个人申请,经教师同意、教研室审核后,提前进入毕业设计(论文)阶段。对于这类学生,毕业设计过程由指导教师控制,可以提前完成,也可以持续到第八学期完成。根据学生的完成进度,由指导教师利用学院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完成选题、开题、中期、答辩等环节管理。较长时间的毕业论文完成过程给学生的创造力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学生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完成实验、收集资料,不再匆忙应付;完成得好的学生可以撰写学术论文、申请专利。

    学生有选题可以结合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学科竞赛、创业计划和校内外“产学研”合作教育项目而实施;如果到第七学期末仍然没有选定题目和指导老师,则可以按照传统方式安排毕业设计(论文)。学生自己选题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由学生来决定题目和指导老师,不再由学院根据学生人數来分配指导老师,这种方式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探索能力,对于没有想法、迟迟不能确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的学生也是一种鞭策;对指导教师也是一种压力与鞭策,如果教学过程无法激发学生兴趣、得不到学生认可,将会面临没有学生主动选择自己作为指导老师的尴尬局面。

    三、严格过程管理,加强制度保障

    (一)严格规范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

    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体现在选题、调研、实施、撰写、答辩等各个环节,应当强化以上环节的过程管理,以此提升毕业设计(论文)的整体质量。在开题、中期、答辩等关键环节成立答辩小组,由5~7名教师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把关。有条件的学院可以考虑设计开发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平台,对所有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开题、中期、答辩、教师指导情况等进行动态监控和痕迹管理,教务管理等相关人员可以随时掌握每一位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后可以进行及时处理。

    (二)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重复比检测,规范本科学生的学术行为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毕业设计(论文)拼凑、抄袭、敷衍的现象较为突出,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论文)的创造力。学院适时制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学术规范检测实施细则》,严格规定毕业设计(论文)检测结果认定标准及处理办法。只有检测结果达到标准,学生才具备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资格。

    (三)细化评价体系,加大毕业设计(论文)创新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创新积极性

    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标准与方法对学生完成设计(论文)以及教师完成指导任务均具有明显的导向性作用。学生将依照评价标准相关要求完成毕业设计或论文撰写,指导老师也可参照评分标准完成论文指导和评定学生论文成绩。当然,毕业设计(论文)评价标准必须为创新教育服务,而判断学生有无创新并非只看学生的设计(论文)题目,而是重点考察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有无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或新方法。

    (四)开放重点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平台,为学生试验研究、项目设计提供基础设备

    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需要一个探索、验证的外部环境,待开展的实验往往是原先教学计划、课程大纲中所没有的,而且在时间、场地方面也不具备条件,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在某种程度上也受到制约。因此,学院积极推进开放实验室制度,充分利用教学实验室和竞赛基地中现有师资、仪器设备、设施条件等资源供学生使用;同时,以开放实验方式提供具有一定应用性及综合性的实验项目,供有兴趣、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选做,为毕业设计(论文)创造良好的前期条件。

    (五)对完成质量高、有较好成果的学生以及指导教师进行适当奖励

    定期开展优秀毕业生、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评选活动,对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优秀,甚至通过毕业设计(论文)研究工作而发表学术论文、申请专利的优秀学生及其指导教师进行奖励,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评选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是毕业设计环节质量评定的重要指标。

    (六)加强学科引领作用,激发本科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

    自第五学期开始,学院由各专业、学科带头人开设前沿讲座或系列专题报告,提升本科学生参与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的能力与水平。创新能力的形成不仅仅只是兴趣的趋势、时间的保证以及专任教师的潜移默化,更重要的是学生对方法的领悟与灵活运用。只有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思维习惯和技能,才能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不断创新,并取得不俗的成绩。

    四、结束语

    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高等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管理工作面临诸多实际问题,创新意识不强、工程实践能力缺乏等问题较为突出。为适应新时期大学教育发展的客观需求,改革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模式、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势在必行,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结合专业特点、学科发展特色等实际情况进行积极探索与科学实践。

    传统的毕业设计(论文)管理模式中,学生的主动性、创造能力等无法得到发挥。有必要灵活学生选题、细化评价体系、加强全过程管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探索与创新精神。指导教师也需要与时俱进,在毕业设计(论文)阶段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与悉心指导。辅以过程管控、制度保障,使得毕业设计(论文)这一教学环节真正成为高等学校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造能力高素质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EB/OL].[2015-10-24].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11/05/content_10269.htm

    [2]周小燕,高兴.论提升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7(19):118-120.

    [3]严五胤.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管理有效性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244-245.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1:4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