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依托工匠文化,共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同心圆 |
范文 | 龚翠英 王永富 摘? 要:工匠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对涵养高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国家、社会、个人层面的价值意义,蕴含着理想信念教育、传统文化教育、职业精神教育的丰富资源。依托工匠文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思政课、通识课和专业课三大课程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既培养了大学生的职业精神,又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工匠文化;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大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1?? ? ?文献标志码:A? ? ? ?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17-0157-05 Abstract: As an integral part of Chinese culture, artisan culture is of national, social and individual value significance to the educ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t contains rich resources of ideal and faith education, traditional culture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spirit education. Relying on the craftsman culture, the educ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is integrated into the whole proc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 and professional course, which not only trains the professional spirit of college students, it also makes the educ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of the three courses go hand in hand to carry out the basic task of establish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Keywords: artisan culture; moral education; socialism core values; three big classrooms 2019年國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后面简称职教二十条),明确提出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新时代大国工匠。大国工匠,品德为先,技能为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最大的“德”,根植于中国文化的沃土中,充分利用中国工匠文化蕴含的丰富道德资源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三大课程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大学生的职业精神,又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使三大课程同向同行,共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同心圆。 一、工匠文化的内涵 工匠一词,早已根植于五千年华夏民族的沃土中,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的每一个强盛期,都有一批匠心筑梦的工匠群体,以领先于世界的技艺书写中华民族的灿烂辉煌。 在古代,我们把巧动手、精技艺的人称为工匠。随着时代变迁,工匠一词的内涵已发生变化。纪录片《大国工匠》展现了新时代的大国工匠们,对所从事的工作,思想上是热爱的,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行动上是严谨细致的,追求精益求精和卓越;工作中是心手合一的,做到物我两忘,彰显出大国工匠的精神追求和文化素养。可见,爱岗敬业、踏实肯干、勤于钻研、精益求精是新时代工匠的标识符号,他们的这种价值取向和行为态度成为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落地生根依赖于发挥价值的文化沃土,即工匠文化。工匠文化集中反映了工匠群体的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其核心是工匠精神。在高职院校开展工匠文化教育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价值追求。 二、工匠文化涵养高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追寻 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到来,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要完成“中国制造2025”的国家战略,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离不开匠心筑梦的大国工匠。大国工匠的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意义。 (一)国家层面价值 培育大国工匠、弘扬工匠精神、传播工匠文化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需要。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两个一百年的最终奋斗目标。无论是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还是十八世纪中叶的西方工业文明,都一再证明制造业是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梦,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制定了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建设制造强国,工匠型人才是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大国”。这里的技工技师是有工匠精神的大国工匠。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工匠精神;3月29日的国家质量奖颁奖晚会上,总理再次提到工匠精神。5月中央电视台推出系列节目《大国工匠·匠心筑梦》。工匠精神成了高频词,密集出现在治国安邦的会议上,出现在主流媒体上,显示出工匠精神回归的迫切性,培育大国工匠和弘扬工匠精神已经成为国家意志。然而,我国制造业发展却面临技工短缺、高技能技工数量少等问题,存在一些地方职业教育提供的技能人才与生产需求错位,服务业技能饱和而工业技工明显不足的矛盾。为建设现代化强国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职教二十条顺势而生,职业教育在中国受到高度重视。作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战场,培育和传承好工匠精神、传播工匠文化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题中之义。 (二)社会层面价值 工匠精神是建设美好型社会的精神财富,传播和弘扬工匠文化对社会而言具有现实价值。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中国人民对美好社会的期望和憧憬。对工匠而言,这一美好期许就是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职业选择中找准位置,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就是遵循道德和法律规范,在职业活动中诚实劳动、合法经营、讲求信誉,成为社会正常秩序的基本保证;就是办事公平公正,在职业生涯中不损公肥私,不以权谋私,不假公济私;就是平等待人,在职业追求中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工匠文化的传播与弘扬还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源自毕业生良好的社会声誉和社会认可度。学生的职业经验和能力可以在工作中逐步培养,但工作责任心等职业精神的塑造必须从学校抓起。高职院校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培养企业需要的“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就需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传播中国文化、弘扬工匠精神,使学生肯学肯干肯钻研,练就一身真本领,掌握一门好技术,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企业长青加砖添瓦。 (三)个人层面价值 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个人价值实现的需要。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追求是每一个中国公民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爱国才能承担时代赋予的强国使命,敬业才能在创造财富中实现人生价值,诚信才能赢得发展的良好环境,友善才能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工匠文化能更好地诠释这一价值追求的历史渊源和现实依据,处理好国家、社会、他人三者之间的关系,提升从业者的人生境界。 纵观中国古今的能工巧匠,他们的成功无一不是家国情怀、匠心筑梦的典范。巧思善思的土木工始祖鲁班、诚信做人的军械大师马钧、成就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的李冰等为代表的“能工巧匠”们,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因爱国而敬业的铁路之父詹天佑、责任成就大业的古建筑学家梁思成、德在技先且技高无边的科学家侯德榜等巨匠,书写了近代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在新时代,隐姓埋名三十载的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三十五年如一日的大国工匠许启金、忘我奉献的地球物理科学家黄大年、最美职工高凤林等一大批模范人物,在宽广舞台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改革开放和社會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工匠精神作为一种品德,对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至关重要。德技并修,是培养高职生成才的应有之义。强化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品德培养,这将极大提高学生人力资本的附加值,促进学生未来职业的发展。 三、工匠文化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丰富资源 (一)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是大学生的精神之钙,事关我国高校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工匠以技艺和产品质量彰显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终其一生琢磨一种技艺,对事业执着专注,对产品精益求精,对责任勇于担当,力求业内领先。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尚贤”,对门下工匠三千弟子的要求,既是墨家学派的学习者,又是各行各业的实践者,还是攻守有度的战斗者。这种把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结合在一起的思想在社会生活中起着不可小视的作用。他们的这种理想和追求,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容,就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执着坚守,诚实劳动,勤奋工作,练就过硬的本领实现技能报国,将“我的梦”转换为的“中国梦”。 (二)传统文化教育 尊师重道是中国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传承,也是中国工匠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国工匠精神的起源。对工匠而言,尊师,是尊敬师傅、尊重技艺、遵守职业操守;重道,是尊重规律、运用规律。无论是手工作坊的师徒授业,还是家庭作坊的父子相授,立规守纪都是工匠成长的必要途径。工匠在学徒期间,与师傅同吃、同住、同劳动,不仅要刻苦钻研所学技艺,更要尽心尽力侍奉师傅;不仅要遵守师傅制定的规矩,更要遵守行业的职业操守;不仅要尊重所学的技艺,更要洞悉技艺的规律。学徒满师后离开师傅,对师傅也十分恭敬,“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传承技艺时,必须遵守行会的规定和章程,否则将受到行会的严厉处罚。有匠心才有品质,做得好那才是中国制造。正如李克强总理到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考察时对学生说得那样,“你们不是一般的工匠,你们是工匠之师。”“老师和师傅及你们于一身,老师要传道,师傅要授业,传道授业解惑在你们身上都体现了。”[2] (三)职业精神教育 职业是人谋生的手段,更是人生活的一种方式。人们在职业生活中获得收益、让自己活着的同时,还在职业活动中追寻活着的意义、实现自我价值、社会价值和国家价值的统一。从这个意义上说,职业精神是人们对自己从事的职业的一种认知和态度。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古代工匠们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职业精神,他们在职业态度上,“穷毕生之材力心思,以制造一物”,一心一意,心无旁骛;在职业操守上,不自欺不欺人,重诺言讲信誉,注重个人口碑;在职业纪律上,严守师门规矩,遵守行业规定;在职业技能上,讲究“道技合一”,对技艺精益求精。这些职业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观的个人层面价值追求相契合。中国古代工匠讲究“正德”、“利用”、“厚生”更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社会、个人的三个层面高度一致。“正德”,就是人们的职业活动必须正人德、正物德,遵循职业精神的道德实践,符合仁政德治的国家意识形态;“利用”,就是人们在职业活动的过程中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通过技艺承担起社会的责任,为社会创造财富;“厚生”,就是人们的职业活动要惠及民生,从中获得内心的幸福和自我满足。在高职开展工匠文化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大德有了依托,使高职教育有了民族的根基和灵魂。 四、立足三大课堂,共画工匠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同心圆 职业院校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依托工匠文化绘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同心圆,必须立足三大课堂,既要发挥思政课堂的主阵地作用,又要挖掘通识课堂的德育要素,还要发挥专业课堂的企业精神,使三大课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同向同行,达到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培养的高度融合,又营造了厚植工匠文化的育人环境。 (一)思政课程,是工匠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 在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是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把核心价值观根植于中华民族的工匠文化中,立足于大国工匠、道德模范和劳动模范的感人事迹中、树立职业人的正面形象中,引导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1. 根植入中华优秀传统的工匠文化中 中国的工匠文化产生于中国文化的基因土壤,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和阐发工匠文化讲道德、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的时代价值,使工匠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2000多年前,中国就出现了老子、孔子、墨子等思想家探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了仁政德治、恪守诚信、仁者爱人、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思想和理念。这些思想和理念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又有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在思政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无论是阅读古代思想家的作品,还是了解“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等成语故事,或是展示庖丁解牛的微视频,让学生制作传承古代工匠文化的PPT,都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工匠精神的培养。 2. 宣讲大国工匠、道德模范、劳动模范的事迹 无论是正确人生观的形成、坚定理想信念的树立、中国精神的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的养成与实践、法治思维的培养,还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厦的建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等,都可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与工匠精神的内涵相契合。以技能专家高凤林为代表的大国工匠的故事,传递着“专注笃定、追求卓越、精益求精、止于至善”的工匠精神;以首席技师王树军为代表的最美职工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体部深空探测航天器系统总体设计团队的中国故事,体现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以电焊工特级技师王中美为代表的“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个人和“月宫一号”团队等“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體的先进事迹,展示了新时代青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承和发扬为民族复兴伟业不懈奋斗的五四精神;以掏粪工陈国瑞为代表的“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突出个人事迹,切实树立起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精神风貌。这些先进典型的事迹,既有理想信念的理论高度,把实现个人价值融入到祖国建设之中;又有实践的深度,立足本职、敬业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 树立职业人的良好形象,培育从业人员的工匠精神 立德树人是高校育人的根本任务,也是高校思政课教师的首要品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3]。作为铸魂育人的思政课教师,首先是“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4],具有立德树人的工匠情怀;其次是明白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扎根三尺讲台,精心备好每一堂课、上好每一堂课,具备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工匠精神;第三是打破固有的思维限制,创新课堂教学,具有会用马克思主义理论阐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辉煌成就和当前问题的工匠思维;第四是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情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踏实任教,具有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职业操守。 (二)通识课程,是工匠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如果说思政课程是主阵地,那通识课程则是有效路径。将工匠精神融入通识课程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建设中,能提升通识课程建设的层次和水平,有益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性人才。 1. 结合学生专业,挖掘工匠文化的教学资源,融入到课程的教学内容中。语文、英语、体育等通识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融合,不仅赋予了通识课程新的生长点,也有利于专业职业素养的提高。高职语文教师可以指定学生阅读相关专业工匠的传记,引导学生追寻名匠的足迹,感受工匠精神的魅力;在课堂上讲解渗透工匠精神为核心的中国传统优秀文化,阅读记载古代工匠的文学作品,让学生领悟工匠应该具备的品格;英语课教师可以通过引领学生学习发达国家知名企业的成长与发展史,让西方工匠文化为我所用,回归我国工匠的先进事迹,学习他们的家国情怀。体育课老师把富有民族化和传统化的体育项目列入教学内容,尤其是具有地方特色文化的体育活动纳入教学活动中,传播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体育文化,彰显我国传统文化的厚重底蕴。 2. 创新教学方法,培养职业精神,重视价值导向。阅读是语文、英语课程常用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们的阅读水平,老师们在安排阅读时尽可能选择与职业提升和职业精神相关的作品;创作是语文、英语课程最基本的能力,老师们在指导学生创作时,把握好职业精神的培养和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朗读是个体本身对作品的诠释,通过举办大国工匠、劳动模范、先进人物事迹的朗读比赛、演讲比赛等,将职业精神牢记于心。体育课课堂可以通过竞赛、娱乐、表演、直播等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传播友谊与团结、和平与公平、关爱与尊重等体育精神,强化努力拼搏、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弘扬爱国、公正、法治、敬业、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专业课程,是工匠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手段 专业课程是培养学生技术技能的主阵地,也要培育学生职业精神的必要手段。建设一支德技双馨的工匠教师队伍、打造一批以工匠文化为特色的品牌专业、把工匠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考核之中,能提升学生的核心职业素养。 1. 建設一支德技双馨的工匠教师队伍,成为学生专业技能的传授者,灵魂的塑造者。专业课教师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还是学生的榜样示范者。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政治方向正确,行为上符合教师身份,专业上有突出特长,德技双馨。高职院校要建设一支德技双馨的工匠教师队伍,首先要加强专业课教师的政治学习和教学管理,明确专业课教师是教师队伍的一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传播者,不能有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更不能有背离国家大政方针的言论;其次是建立完善的教师企业培训制度, 要求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顶岗培训,学习职业技能和企业先进文化,回校后注入到学生的课堂教学之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第三,加强校企合作,引进一批德技双馨的高技术企业人员给相关专业的学生上课,指导学生的课程实践,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企业文化感染学生,使学生自觉养成工匠精神。 2. 打造一批以工匠文化为特色的品牌专业,把工匠文化转化为提升学生的核心职业素养。一个学院的品牌特色专业,一定离不开地方行业、地方企业的需求,学院培养的学生被地方行业、地方企业认可。地方行业、地方企业人才需求应该纳入到学校专业的建设中去,把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企业人才基本职业素质整合到专业课程教学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考核中;把责任担当、团队合作、创新争优等工匠精神培育规划到学生的顶岗实习方案中,成为考核学生工作实践成绩的一部分。通过成绩考核的方式,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认识到工匠精神在职业中的重要性,使工匠精神灌输入学生头脑中;让学生能够带着工匠精神步入职业生涯,在工作岗位上踏实劳动,在技术革新上敢为人先,成长为企业所需的能工巧匠。 五、工匠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三个重点” 工匠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突出三个重点:一要抓住职教二十条这个重点,根据职教二十条这个“纲”找准学校发展的“目标”,制定出凝聚学院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二要把握好正确的政治方向这个重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在学校旗帜鲜明地进行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要抓好教师队伍建设这个重点,定期组织思政课教师、通识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进行政治学习和业务能力学习,形成全员育人的局面。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16-05-04)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0505/c1001-24973097.html. [2]李克强在天津考察职业教育[EB/OL].(2017-09-08)http://ww w.gov.cn/xinwen/2017-09/09/content_5223904.htm. [3]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上的讲话[EB/OL].(2016-12-09)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6/1209/c117092-289 36962.html. [4]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EB/OL].(2019-10-14)http://www.gov.cn/xinwen/2019-10/14/c ontent_5439274.htm.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