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
范文 |
摘? 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归根结底是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实际工作中要避免两种极端倾向,杜绝关门主义和形式主义,充分考虑当下学生的实际需求,立足思想引领,实施精准滴灌,完善平台建设,发挥系统优势,激发学生内生动力,创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全面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关键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e innovation of on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mong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is ultimately to improve its effectiveness. In practice, we should avoid two extreme tendencies, put an end to exclusivism and formalism, fully consider the actual needs of current students, based on ideological guidance, implement precise drip irrigation, and improve Platform construction, give play to system advantages, stimulate students' endogenous power, innovate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on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level of on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words: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onl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earch on innovation 当前,高校在校学生“无人不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方面它是基于网络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它也是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的即时性、交互性、虚拟性、共享性等特征,无一不对思想政治教育全程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就曾经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过不了网络关就过不了时代关。如何做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产生最大的教育效益,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成为当前摆在所有政府、高校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一个亟需解决的现实课题。 自从2001年刘梅提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至今,学术界对这一概念的认识存在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能顺应时代形势,积极转变理念,认清时代要求,千方百计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立”起来,依托网络相继催生出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态,引发思想政治教育在理念、内容、手段、模式等方面的全方位变革,从根本上改变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总体格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拒绝“网路”就等同于拒绝了出路,必然要被时代淘汰。 2010年以前,校園BBS、人人网、微博、QQ等虚拟交流平台是常见的网络载体,逐渐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近几年,随着4G、5G等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微视、B站、抖音、快手等网络视频平台越来越受到青年学生的欢迎,特别是广大95后、00后学生,他们个性张扬,崇尚自我表达,具有明显的泛娱乐化倾向。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推进速度明显滞后于网络技术的发展速度,当前针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前还存在两种极端化的倾向: 第一种倾向是关门主义。一部分教育工作者无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的新要求,无视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实际工作中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不屑用网络、不敢用网络、不愿用网络、不会用网络的观念或者行为。这一部分教育工作者要么视网络为赶时髦的工具,不屑用之;要么视网络为“洪水猛兽”,严防死守;要么习惯了“我讲你听、我讲你记”的老办法,不愿与时俱进;要么是自己技术不精,对如何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束手无策。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教育者自身没有转变观念,没有真正适应瞬息万变的教育形势。事实上,持有以上观点的教育工作者并不在少数,特别是一些工作年限较长的辅导员,思想僵化,内心不愿意接受变化,甚至本能的排斥变化;也有一部分辅导员因为和学生年龄差距过大,存在明显代沟,双方在思维模式和沟通交流上存在明显差异。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不利于交际工作的开展。对于这一部分人,当务之急是尽快转变观念,积极顺应时代变化,快速跟进,决不能掉队。大连海事大学的曲建武老师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主动申请担任本科生辅导员,工作期间,他注重换位思考,多年来坚持运营微信公众号,坚持用网络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影响了相当一大批年轻人,这种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当然,对于极少数确因年龄或技术等原因,无法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老辅导员,教育主管部门或者相关高校可以结合实际出台一部分相关政策,安排他们有序转岗。 第二种倾向是形式主义。不少教育工作者在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缺乏对教育内容的有效组织,重载体而轻内容,忽视了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严重影响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现如今不少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内容大同小异,缺乏针对性,网页浏览量极低;很多高校缺乏专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基础设施、人才队伍和资金投入明显不足,甚至严重缺乏。很多高校的行政部门和二级学院都注册了自己的微博、微信、QQ公众号,但是运营情况很不乐观,利用率极低,要么只用来发布转载一些没有技术含量的新闻,要么沦为大大小小活动投票、拉票的工具,即便高校强制学生关注此类公众号,学生也很少会去主动点击,教育效果可想而知。另外,在实际工作中,有一部分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还远远达不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知识结构、技术水平、文化素养上都存在明显的“反哺”现象,有时为了迎合青年大学生的口味,在抖音、快手或其他直播平台上开展活动,不惜用一些恶俗、扭曲甚至低级趣味的视频博取关注度,提高点击率,从根本上背离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因为这些网站开放性强,不可避免的会吸引校外流量,甚至会产生诸多杂音,学校却无法监管,同样很难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如何正视抖音、快手之类的网站对学生的影响,如果通过技术手段做好监管,让学校、学生“抖”出正能量,也是摆在政府、高校、学生面前的一道课题。 在规范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环境等五个基本要素同样重要,不能顾此失彼。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网络更多的是承担舞台和载体的作用,教育内容要是学生迫切需要和重点关注的,教育方式要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只有充分尊重教育规律,灵活掌握网络特点,开展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才会真正受到学生欢迎,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策略林林总总,其中最根本的原则就是要把主流价值观教育的思想性与网络传播规律的科学性紧密结合,具体来说,要坚持做到以下四点: 一是注重思想引领,立足“内容为王”。思想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性内核,对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来说,“网络”与“思想”如果无法对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难以真正奏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想真正“活”起来,就必须要在“思想”引领上花心思,毕竟教育内容和教育资源才是它的核心所在。学校和教育工作者要立足自身实际,最大限度汇集手边的各种优质资源,从优化教育对象的个体体验出发,按照互联网传播规律进行合理编排,采用互动性、碎片化的方式进行传播,把教育内容潜移默化地融合在各类网站或视频中,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开展学习,受到教育。平时工作中,一方面要提前了解学生的内在需求,及时把这些内在需求作为教育的突破口和出发点,或者把学生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进行网络创作,使之成为学习素材;另一方面也可以邀请学生心仪的“网红”学者、专家开设网络公开课或在网络平台上开辟专栏,拉近彼此的距离,以期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是坚持服务切入,打造“需求超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双主体”的教育,被教育者具有自身强烈的主观能动性,不再习惯被动的接受思想和理论的灌输。实际工作中,每一位思想政治工作者都要充分抓住学生的“刚性需求”这一牛鼻子,依托各类渠道和资源优势,通过网上、网下深度互动和有效沟通牢牢黏住学生,在把握正确价值导向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前提下,拓展更多的网络教育功能,既能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开展专题讲解、进行互动讨论,又能方便受教育者获取最新资讯、查询各类信息、进行娱乐休闲、深化情感交流、开展心理咨询等,坚持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网络资源、网络教学、网络购物、网络休闲、网络娱乐、网络交友等诸多个性化的服务,让学生在服务中接受教育和熏陶。具体来说,就是通过提供优质教学资源服务他们的学习需求,通过汇聚精品文化资源服务他们的精神需求,通过拓展海量就创业资源服务他们的成长需求,通过整合日常便利资源服务他们的生活需求,把网络真正打造成青年学生喜闻乐见、定期登陆的“需求超市”。 三是强化共建共享,推动平台建设。高校师生是当今时代最富有创造力和活力的群体之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尊重青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千方百计引导他们在自我管理过程中加强自我教育,及时发现他们的新想法、新点子,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呈现“不拘一格、生动活泼”的良好局面。要结合当下95后、00后等“Z时代”学生崇尚个性、不喜欢被灌输这一特点,秉承开放、共建、共享的理念,把他们作为建设主体,探索出一套能够充分发挥青年大学生首创精神的创新驱动机制,促动他们主动开发教育网络的应用功能,打造各种网络文化创意产品,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引导他们建设好、维护好网络平台。当前有相当一部分高校都自主开发设计了校内APP,这些APP功能日益强大,逐渐取代BBS而受到学生欢迎,他们的出现,正是学生积极配合开发,主动配合维护的成果。对于教师群体,高校完全可以通过新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把他们吸引到统一的网络载体或平台上来,通过系统实践,打造出一支专业化、专家化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全面提升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四是着眼顶层设计,构建评价体系。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更加科学、系统的评价。传统的教育评价或多或少存在诸如重过程而轻结果、重主体(教育者)而轻客体(教育对象)、重形式而轻内容、重当下而轻长远、重定性而轻定量等倾向。这些看似对立的评判维度究竟哪个更科学、哪个更重要,最终都要通过实际的教育效果加以显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青年大学生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主力军,他们的价值观直接影响到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基于此,我们认为应该从价值评判的维度,立足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分三个层次、从五个要素角度进行剖析,构建相对完善的三级指标体系:一级指标描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总体效果,二级指标描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逻辑,三级指标侧重于教育过程中可获得、可比较、可测量的具体观测点,各评价指标简释如下(指标体系详见表1): 1. 教育者,即高校教师,过去称教育主体。在全员育人的背景下,教育者早已不限于“两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所有的高校管理者和教师都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都要承担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其政治素质、业务水平、网络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教育效果的好坏;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即从专业课程中挖掘隐含的思想政治要素,并用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也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些都是三级评价指标。 2. 教育对象,即大学生,过去称教育客体。现在的青年大学生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显示出强烈的主体意识和自我表达愿望,他们的政治素质、道德水平、心理素质、网络素质、职业素养的高低都直接或间接影响教育效果,可以确定为三级评价指标。 3. 教育内容,即教育信息,它是连接教育主、客体之间的纽带。教育内容是否契合大学生的需求,能否与时俱进,对大学生是否具有吸引力,能否引起共鸣,都会影响教育效果,因此选定教育内容的针对性、现实性、新颖性作为三级评价指标。 4. 教育方法,即教育策略,是教育者开展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网络的“交互性”特征从根本上改变了师生之间传统的交往方式。除了现实世界中的关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同时还要遵守虚拟世界的交往准则。这种新型的关系决定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别于传统的“说教式”、“灌输式”教育,手段多样,方式多元,注重技巧,因此将教育手段、教育方式、教育技巧确定为三级指标。 5. 教育环境,即指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教育对象面临的客观现实的总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明显的开放性特征,不可避免地受到宏观环境(社会环境)和微观环境(校园环境、网络环境)的影响,因此将这三种环境要素定为三级指标。 综上,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是顺应时代发展需求,解决当代大学生思想问题的迫切需要,从政府到高校,从教师到学生,都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展思维视野,在实际工作把网络从工具手段上升到战略举措来定位,从一般运用上升到全局谋划来对待,大胆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平面向立体、由静态向动态、由单一向多维转变,依靠日益完善的信息网络技术,进一步创新方法手段,拓展内容形式,明确评价标准,把信息网络打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理论学习的新空间、舆论引导的新阵地,从根本上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全面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引导教育学生通过网络互动体验、通过共建共享将其内化于心、彰显于行。 参考文献: [1]徐科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探析——以南京地区为例[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7(11):9-11. [2]苏明.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N].中國教育报,2015-01-30(4). [3]郭明飞.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N].人民日报,2013-11-21(7). [4]冯刚.网络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N].光明日报,2014-06-10(15). [5]刘璐.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构建[J].才智,2014(29):155. [6]吴宝权.试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91-93. [7]胡恒钊.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实施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 [8]徐科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体系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9(01):81-82+8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