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儿童少年卫生学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践探索 |
范文 | 周政华 刘宇丹 龙菲 潘秋予 高晓凤 刘振中 摘 ?要:儿童少年卫生学是预防医学专业必修的主要课程之一。在本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制定本课程思政教育的10项目标,培养教师教书育人的意识和能力,深入挖掘本课程所蕴含在9章教学内容中的思政教育元素24条,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如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微课(微视频)中、开展主题活动汇报、开展小组学习汇报、开展对分课堂教学、学生参与命题、学生做课程总结等,有较好教育效果,但需进一步改进完善。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育;儿童少年卫生学;实践;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21-0182-04 Abstract: Child and adolescent health is one of the major courses required for preventive medicine. In this cours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PE) was carried out, by setting 10 goals of IPE, cultivating the consciousness and the ability of teacher's teaching, digging deeply the 24 IPE elements in 9 chapters of this course, actively exploring th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methods, such as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elements integrated into micro class(micro video), carrying out theme activities and report, carrying out team learning report, carrying on presentation-assimilation-discussion class, students' participating in examination proposition, and their doing course summary, with good education effect, but it needs further improvement and improvement.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hild and adolescent health; practice; teaching research 課程思政是指依托、借助于专业课、通识课而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或者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融入专业课、通识课的教育实践活动[1]。儿童少年卫生学是研究维护和促进儿童少年健康的一门学科,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预防医学专业必修的主要课程之一[2]。在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思政教育方面,为了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本课程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简要总结如下。 一、本课程思政教育的目标 结合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课程特点和任课教师的优势,确定本课程思政教育的目标:1. 使学生理解儿童少年生存与发展权利,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2. 使学生理解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3. 使学生理解法治思维,促进学生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养成守法习惯、守住法律底线;4. 使学生理解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义,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5. 使学生理解家庭美德,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6. 使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7. 使学生理解并遵守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健康进行网络交往、自觉避免沉迷网络、加强网络道德自律、积极引导网络舆论;8. 培养学生生命全程观和大健康观,维护大众身心健康的职业责任;9.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0. 培养学生做事积极认真的态度。 二、培养教师教书育人的意识和能力 教师是实施课程思政教育的关键[3]。课程负责人组织任课教师参加课程思政研修班,与思政教育老师交流[4],参加部门组织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培训会和专题研讨会,开展集体备课,努力提高课程思政和教书育人的意识,加强自我教育,分析讨论本课程开展思政教育的方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教育学生与自我教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提高教书育人的素质和能力。 三、本课程思政教育的方案及实践 (一)深入挖掘本课程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 深入挖掘本课程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简要列举以下几条。 1. 第一章绪言:(1)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了儿童少年生存与发展权利。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儿童少年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保障儿童少年生存与发展权利[5],引入小萝卜头的故事,宋振中为了生存与发展权利、为了受教育的权利,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不屈不饶的斗争,直至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无数革命先烈为此流血牺牲,我们要永远铭记,因此我们今天更要好好学习、努力。(2)在儿童少年卫生学学科发展中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5]。(3)在“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建设”中以李吉顺强奸猥亵儿童案、包某涉嫌故意杀人罪为例,我们深受启发,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公民法治思维的培养至关重要。培养法治思维要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养成守法习惯、守住法律底线[6]。 2. 第二章儿童少年生长发育概述:(1)引入量变质变规律讲解生长、发育的概念,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生长与发育的区别与联系。(2)引入矛盾论理解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3. 第四章儿童少年心理行为发育:(1)儿童少年的个性发展,让学生理解创造性人格对创新精神的促进作用,通过量表了解自己创造性人格水平,剖析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克服自己的不足。(2)社会化发展,让学生认识自己社会和环境适应能力,不断改进,克服消极心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4. 第五章青春期生长发育:(1)青春期性心理发育,理解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习的关系的重要性及方法,青春期的自我保护。(2)理解恋爱的道德规范,主要有尊重人格平等、自觉承担责任和文明相亲相爱;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尝试处理好与父母及其他人的关系和沟通交流[6]。 5. 第六章生长发育影响因素:(1)在“遗传的家族与种族对生长发育的影响”中从篮球大家庭看身高的遗传度,以姚明为例,姚明的父亲、母亲、姚明自己、妻子及女儿身材都很高,以微视频介绍姚明个人的成就及对中国篮球的贡献。(2)在“环境污染对生长发育的影响”中理解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义,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5],以微视频介绍蚂蚁森林项目,种下3棵树就可以获得《全民义务植树尽责证书》。通过行走、共享单车、公交出行、地铁出行等绿色出行方式,网络购票、生活缴费等减少出行次数,线下支付等减纸减塑措施,既保护环境,又锻炼身体。国家大力推动新能量汽车发展和垃圾分类,都是在推动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我们每个人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现在就从垃圾分类做起。保护环境就是促进我们自己的健康。(3)在“家庭生活质量”中领会家庭美德,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家庭美德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6]。以微视频介绍钱氏家训:“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即“如果只是对自己一个人有利,那么就不要去谋划;如果对天下人都有利,那么就一定要去做”,这是“以天下为己任”的壮烈情怀。(4)在“文化和教育对生长发育的影响”中树立文化自信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5],介绍南充本地的三国文化、丝绸文化、红色文化和嘉陵江文化。(5)在“网络使用对儿童少年的影响”中遵守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健康进行网络交往、自觉避免沉迷网络、加强网络道德自律、积极引导网络舆论。 6. 第七章生长发育调查与评价:(1)在生长发育调查设计中引导学生理解科学思维,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包括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学习和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5]。(2)在生长发育调查应用中强调调查研究的意义,从客观实际出发,对调查了解到的真实情况和各种问题,坚持实事求是,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把认识系统化、深刻化,找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5]。(3)强调生长发育调查的伦理学,要遵循相应的伦理原则,要充分考虑到儿童少年社会脆弱性和健康易损性,要理解并尊重生命,珍惜健康,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7. 第八章儿童少年健康问题和健康促进策略:(1)介绍道德健康,道德健康最主要的是不以损害他人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有辨别真伪、善恶、荣辱、美丑等是非观念,能按社会认为规范的准则约束、支配自己的行为,能为人类的幸福作贡献。让学生认识到通过虚心学习,积极思索,辨别善恶,学善戒恶,以涵养良好的德性;通过反省检验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与行为中的不良倾向,并及时对它们进行抑制和克服;在无人知晓、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因无人监督而恣意妄为;把提高道德认识与躬行道德实践统一起来,以促进道德要求内化为个人的道德品质,外化为实际的道德行为。(2)介绍儿童少年健康问题中引入培养坚持问题导向的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點。要善于发现问题、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问题;要善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以解决问题为工作导向[5]。(3)理解健康及其危险因素的生命历程观,树立大健康观,理解我国以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意识到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的职业责任和使命,增强专业认同感。 8. 第十一章儿童少年传染病:(1)介绍国际间合作交流中引入全球卫生的概念,介绍中国特色的全球卫生、中国全球卫生的主要发起者和奠基人刘培龙教授的卓越贡献[7],培养学生全球卫生的意识,扩大全球视野。全球卫生关注那些穿越国家边界和政府的、需要采取行动影响那些对健康起决定作用的全球各种力量来解决的卫生问题[8]。(2)在加强专业人员的培养中强调职业道德的培养,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9. 第十三章儿童少年伤害与暴力:(1)在“自杀和自伤”中引入人生态度和生命价值观。正确的人生态度可使人在追求有意义的人生中保持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一个人有正确的人生观作为精神支柱,就会满怀希望和激情,热爱生活,珍视生命,勇敢坚强地战胜困难。(2)针对校园暴力的预防,要用正确价值观引领学生成才和全面发展,切实做到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一言一行的基本遵循。针对网络暴力的预防,大学生应提高信息的获取能力,加强信息的辨识能力,做到自律而不逾底线,带头引导网络舆论,对怨气怨言及时化解,对错误看法及时引导和纠正,积极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 1. 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微课(微视频)中。在制作微课视频时考虑思政教育元素,有些思政教育素材如蚂蚁森林项目、钱氏家训等本身就是微视频,更好地做到与知识点有机融合。将这些微课(微视频)放在学习通上课程章节中,做成任务点,要求学生在课外时间自主学习,完成任务点。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点的同时对各要点有更多的认识和思考,有更多的感悟和体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2. 在讲授课中讲述思政教育元素的内容。精心备课,在讲授课中讲述思政教育元素的内容,特别是讲有关故事、社会新闻等,并可在课堂上与同学们讨论。 3. 开展主题活动。将学生分组(每组约6-10人),每個小组在本学科领域范围内自选主题,走出校园去开展系列活动(如去特殊学校、幼儿园、中小学、妇幼保健院、儿童福利院等开展活动),在课堂上做2次阶段性汇报和1次总结性汇报,包括活动方案、实施情况、结果、收获和体会等内容,要有图、有视频。老师设定评分规则,由全班同学对小组总体表现评分评价。然后对所有同学的评分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反馈给全班同学,适时表扬认真评分的同学。要让学生理论结合实际,在实践活动中去培养学生生命全程观和大健康观,维护大众身心健康的社会责任;培养学生生命价值观、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尊重人的生存发展权利。让学生相互打分评价会让学生感觉被信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也会营造一种环境,让学生教育学生,拓展全员育人的范畴。 4. 小组学习汇报。每个小组在指定章节(如第八章儿童少年健康问题和健康促进策略、第十三章儿童少年伤害与暴力、第十四章儿童少年卫生服务与学校卫生监督、第十七章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第十八章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中小组讨论学习,任选一个知识点做汇报(要求制作PPT),不要面面俱到、大而泛,而是要深入、具体,要引用参考文献。也可把汇报的内容制作成PPT,然后录制成视频(MP4格式,时长9-11分钟)。还是由全班同学对小组总体表现评分评价。 5. 开展对分课堂的探索实践,要求在学习通上按时提交作业,并开展作业互评。要求学生按照评分规则认真评分,并写一句评语。一次互评结束后及时整理数据,反馈给全班同学,并指出评分不合理的数据,不点名地提醒评分不认真的同学(让学生感觉被包容)。展示做得认真、有特色、有创意的作业。这样可以让学生教育学生,同时实现自我教育,培养学生做事积极认真的态度。 6. 充分利用好对分课堂的讨论环节和学习通的讨论模块。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争论,在讨论模块发起讨论,产生头脑风暴,促进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老师要在讨论中引导学生用批判性思维去研读教材,发现新的问题。 7. 老师与学生平等交流,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回应学生的关切,采纳学生的合理建议,让学生感觉到自己被尊重、被理解。 8. 学生参与命题。继续探索学生参与命题的活动,加强学生对参与命题的认识和思想转变。打破考试命题一定是老师的事情的惯性思维。要求学生命题突出新颖,是在充分理解知识点的基础上,自己编写的新题。老师还要承诺学生编写的部分好题会纳入正式考试中,让学生感受到被信任,感受到整个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 9. 学生做课程总结。在课程结束时,每位学生要写一份课程总结,主要包括在这门课中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发现了自己有什么优点、还有什么不足、以后如何改进、对老师的意见和建议等内容。这会促使学生反省自己、认识自己、教育自己,也会让老师看到教育教学效果。从学生的总结和平时的表现看,学生对上述教学目标的认识有一定提高,谈及自己对相关问题的看法或真切体会,有具体的事例。这反映了本课程思政教育有较好效果。 四、教育效果 1. 平时表现。学生喜欢观看微视频,观看微视频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后深受启发,在学习通上积极与老师和同学讨论,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是积极的、正面的、充满正能量的,有的还谈到自己的生活实践和体会,可以看出学生的表达是发自内心的。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教学各项活动中,包括主题活动、小组学习汇报、参与命题、对分课堂讨论等,向老师提出一些合理的意见或建议,反映了学生在认真思考、认真学习。 2. 课程总结。每位同学在结课后撰写课程总结,对自己在本课程学习中的各方面、全过程进行概述,描述自己所经历的片段和细节。学生反映小组学习汇报和主题活动有很多收获,得到了实践锻炼,在实践中理解了教材中和教材外的理论知识、现实问题,感受到正能量。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团队协助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 五、问题与思考 (一)老师课程思政教育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1. 老师对课程思政教育的认识还不够全面、深入,能力欠缺 老师还需加强学习,按照“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强化课程思政理念,如“三全育人”的理念、协同育人的理念,尤其是与思政教育工作者协同育人的理念[4],并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 2. 老师挖掘思政教育元素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老师还需要与思政课程老师沟通交流、密切合作,还需要仔细研读教材,认真研读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书籍,吸取养分,将两者结合起来,找到更自然地契合本课程的思政教育元素的内容,还应避免简单重复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 (二)课程思政教育的方法需要进一步探索 课程思政教育的方法还不够丰富,还不够吸引学生。因此,还应进一步探索做好一门课程的总体设计,创新教育方法(如设计更加轻松有趣的实践活动、融合信息技术的方法),将思政教育元素有机融入课程,努力做到课程思政的隐形教育,实现学生的育人与自育的良好效果。 (三)课程思政教育效果评价 课程思政教育效果评价是一个难题,因为通过显性调查的方法收集真实数据存在很多困难,不容易量化,它还可能存在远期效果(学生可能在毕业后才对某方面有所领悟)。本课程采取学生写课程总结和平时表现的方式收集教育效果,只是定性的、粗略的。因此很有必要探索多维度的[5]、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近期与远期的教育效果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1]赵继伟.“课程思政”:涵义、理念、问题与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9,17(2):114-119. [2]陶芳标.儿童少年卫生学(第八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3]刘清生.新时代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理性审视[J].江苏高教,2018(12):91-93. [4]陈录赐.医学院校专业教师与思政教育工作者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2):42-44. [5]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 [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7]尹慧.中国全球卫生的主要发起者和奠基人:记我国著名全球卫生学专家刘培龙教授[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0,54(3):233-234. [8]郭岩,刘培龙,许静.全球卫生及其国家策略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42(3):247-251. [9]成桂英,王继平.教师“课程思政”绩效考核的原则和关注点[J].思想理论教育,2019(1):79-8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