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特殊时期“慢就业”毕业生督促转型的教育和思考
范文

    吴敬之

    摘? 要: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在全球肆虐,导致全球失业率攀升。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定程度上是“危机”,但是“危”和“机”是联结并存的整体,在新冠肺炎防范形式逐渐趋好的现在,国家在将“危”更多转化为“机”,统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对于我们高校毕业生来说,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就业升学的挑战,但是除了危机、挑战外,更应该通过改变认知将危机转化为“契机”,将挑战转化为“机遇”,树立更贴切实际的职业选择和职业价值观。

    关键词:就业;职业选择;化危为机;毕业生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08-0045-04

    Abstract: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are wreaking havoc on ascending unemployment.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are "crises", but "crisis" and "opportunity" are inter-wound. To some extent,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have brought about the challenge of employment and study for college graduates. Besides challenge, graduates shall transform crisis and challenge into an "opportunity" by changing our cognition, so as to establish a more appropriate and practical career choice and career values.

    Keywords: employment; career choice; transform crisis into opportunity; graduates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国家的各个方面造成了很大的挑战,对于大四应届毕业生来说,原本的返校时间、生活节奏、学习方式也随之改变。

    一、“慢就业”大四学生案例背景简介

    案例人物为中部地区某高校经济管理学院学生W。首先,社会背景。2020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874万人。当前正值高校毕业生求职择业的关键时期,受经济下行压力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叠加影响,高校毕业生求职困难增多,就业形势复杂严峻。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机时刻,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及时作出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各地各高校既要充分认识当前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又要看到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和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大力促进就业等有利因素,进一步增强和坚定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信心[1]。

    其次,学生情况背景。学生为管理学科方向,本科阶段学习即将于七月份结束。学生的自我定位为直接就业,学生成绩中等偏后,未选择考研,职业意向为企业职能岗财会岗位。学生在疫情前期一直存在“慢、等、靠”的就业状况,缺乏就业主动性。学生前期主要是“无业可就”的情况,即就业技能的缺乏,缺少就业应聘的反思反省过程;学生后期主要是“有业不就”的情况,即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虽然有各类网络招聘平台服务,但是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具体的行动力。本案例主要讨论学生后期,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期间的就业择业情况。

    最后,学校学院背景,学校学院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暂停了线下招聘,转为与多个平台合作的线上招聘。因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辅导员老师无法与学生现实中“面对面”,更多为“键对键”的线上思想政治教育。

    二、督促“慢就业”学生案例重点

    1. W学生“慢就业”:学生就业缺乏主动性和行动力。学生对于未来职业选择存在困境和迷茫。

    2.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的就业问题:缺乏现场招聘氛围、现实环境督导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小微企业招聘机会减少。

    三、案例分析处理

    (一)案例分析

    首先,问题产生因素。主客观因素并存。客观因素,是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殊背景和日趋增长的高校毕业生的规模,就业市场有待维稳,就业压力日趋增大。主观因素,学生自身缺乏主动性和行动力,并未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机转化为就业的契机。其次,问题关键点,职业选择迷茫、回避就业、慢就业。问题矛盾点,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将重大突发公共衛生事件的危机转化为就业的契机。最后,问题本质。择业观、就业观体现在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之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就业工作相结合,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就业教育。

    (二)处理过程

    1. 解决思路

    (1)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

    学生的实际问题是要面临就业择业的问题,而这一问题是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阶段,更多是侧重于由被动转为主动、由不敢进行职业探索到鼓励学生基层就业职业探索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因势而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殊时期,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教育的契机。

    (2)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建立发展的就业观

    发展的趋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毕业生应当树立发展的就业观,要坚信未来的道路是光明的,同时做好准备走曲折的路的心态。“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面对今年新冠肺炎的这一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届高校毕业生抗击疫情的严峻斗争中,经历了磨炼,必定也会收获相应的成长。“前进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一代青年矢志奋斗”。[2]这届毕业生更是“生逢其时、肩负重任”,应当“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2]。

    (3)坚持唯物辩证法中的矛盾分析法

    唯物辩证法中矛盾的观点中强调对立和统一是矛盾关系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相互贯通,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疫情一定程度上是“危机”,但是“危”和“机”是联结并存的整体,有“危”的地方就必有“机”,在新冠肺炎防范形式逐渐趋好的现在,国家在将“危”更多转化为“机”,统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对于我们高校毕业生来说,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就业升学的挑战,但是除了“危机”“挑战”外,我们更应该将危机转化为“契机”,将挑战转化为“机遇”。

    2. 具体举措

    (1)任务分解法

    通过任务分解法帮助学生在毕业前期梳理清楚毕业事项,明确就业求职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时间管理上,有一种制定梳理一天的计划的方法。同样,在大四最后一个学期,目前学生W需要理清、梳理清楚相关事项,分清轻重缓急,提前做好计划。不能没有目标的瞎忙乎,建议学生W好好利用独处、沉静的时间,好好反思一下,大学四年的成长是什么?我适合从事什么行业、职业,我希望我未来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除了毕业论文事项之外,就业升学的事项更要提上日程。用目标推导现在需要做的任务清单。

    (2)树立“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发展的就业观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新的斗争和考验,由于新冠肺炎的冲击,我国就业环境虽充满不确定性,对于今年的毕业生来说仍然面临各种困难和风险挑战[3]。但是就业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求职就业的过程中不躲避风险和困难才能前进。求职的过程就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毕业生应当树立发展的就业观,要坚信未来的道路是光明的,同时做好准备走曲折的路的心态。在求职就业的过程中会有失败和碰壁,但是不能因为几次的失利,而丧气。毕业生更应该增强受挫能力,脚踏实地、迎难而上,努力提升自身的求职能力,学会在摸索尝试中前进。

    (3)案例分析法

    通过案例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疫情是一面镜子:毕业生的职业选择的思考。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很多事情都能引发我们去思考。疫情是一面镜子,我们看到了一些漠视规则的人。例如“大学生瞒父母游13国后,回国发热隔离”,“西北农林大学无视学校规定提前返校受到违纪处分”这些例子。这些漠视规则的人,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也是对他人、对社会的不负责任,漠视规则必定会受到谴责。只有遵循规则的人,才能获得真正意义的自由。没有无限制的自由,只有在规范下的自由自主。

    同时,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让我们更多的看到了真善美好。看到了前线奋斗的钟南山院士,看到了渐冻院长张定宇等医务人员,也看到了很多平凡英雄。“小人物”顺丰小哥汪勇出现在人们视野里。有一篇叫《顺丰小哥连升三级,国家授予特别奖:时代永远在奖励解决问题的摆渡人》的微信推文里说“即使只是一份普通的工作,过着平凡的生活,但是在时代激荡的大潮中,总有人会脱颖而出。”顺丰小哥汪勇的普通人的例子,让我们更多看到一个人存在的使命更多在于身上担负的责任。我想这个对于毕业生的职业选择和探索有更多思考,毕业生的初步职业选择可能没法一步到位,或者一开始就多么光鲜亮丽,在疫情期间,一方面毕业生要降低职业预期,另一方面毕业生要有把每一份看似平凡又普通的工作做好的信念和初心。我也鼓励学生W多了解基层就业政策,“三扶一支”项目,因为在“时代激荡的大潮中,总有人会脱颖而出。”

    (4)矛盾转化法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一把双刃剑,毕业生要将其转化职业机遇。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不确定性,毕业生要通过个人的主动性和行动力去转化改变。首先,主动性,是要求应届毕业生要掌握选择的主动权。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定义里有个词是“双向选择”,双向选择的前提是首先毕业生要把握的主选择权,这就要求学生W主动投递简历,不要拖延而错过春招高峰期;除此之外,也要求毕业生要主动联系招聘企业,通过主动沟通打破一些例如性别要求、工作经验要求、“211”学校的常规条件束缚。第二方面,行动力,是要应届毕业生早行动、早规划。早储备知识、提升能力、充实简历是必不可少的。早行动,更强调毕业生要敢于迈出每一个第一步、敢于进行职业探索和尝试。不行动永远无法与自己喜欢的事物相遇,不行动永远不知道自己擅长做什么。

    一个人的行动力和主动性可能是主观需求和客观现实氛围共同决定的。主观需求可能是以一份职业谋生存,就业后避免“家里蹲”的啃老局面出现;而对于现在的“95后”毕业生更多的可能是客观现实氛围在推动学生就业。比如班级的就业促进小组、学院学校国家对于就业重视的氛围,这些都会为大家创造就业升学的良好氛围。对于“95后”毕业生更多的应该是鼓励大家毕业后的独立生存、自我实现为主观需求,以树立就业的危机意识为客观现实氛围,结合价值观认同、社会认同的角度切入,從而更有效的鼓励毕业生积极就业。

    (三)处理结果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及时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例如全网络高校毕业生“24365”(24小时365天)全天候校园招聘服务、面向高校毕业生重点领域网络招聘会、研究生扩招、小微企业就业支持等政策性支持[4]。国家已经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危机提供了转化平台,毕业生更应该切实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思考更有行动。

    首先,帮助毕业生分解就业目标和任务。该生为确定有就业意愿的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者帮助学生梳理毕业前的任务清单事项,除了论文之后主要的重点目标就是求职就业;其次,转变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树立“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发展的就业观。学生在新冠肺炎这一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前,面临“无业可就”的情况,即缺乏求职技能、求职定位不准确,屡次受挫。求职技能的提升培训和培养越挫越勇的求职心态,帮助学生调适就业观念;然后,通过案例分析鼓励毕业生去尝试投递简历、尝试转换学生角色身份、转换学生思维。让毕业生明白只要努力奋进,总有发光发热的地方,让毕业生明白只有脚踏实地,才能仰望星空,只有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结合,才能实现自我;最后,鼓励毕业生抓住看似是困境的时机,国家政府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很多政策性支持,要将困境转化为契机,增强主观能动性和行动力。

    学生W在鼓励下勇敢尝试主动投递简历,即便是小微企业也愿意主动去了解。学生W明白如果没有行动,永远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能做什么,永远无法遇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物。学生的行动初显,但是更多需要后续班级、学院学校的就业氛围为督促。学生所在专业的党支部也在疫情期间开展毕业班之声专栏创造就业氛围。

    四、思考和工作启示

    (一)工作思考

    1. 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可行性和针对性

    传统意义上,高校的就业指导还只是停留在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办理就业手续等服务性的工作上。现在,如果还是只为大学生提供这些帮助已经远远不够。现在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应贯穿大学生四年大学的始终。高校应根据大学生所处的不同阶段,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内涵的培養、专业技能的强化、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正确就业观念和就业目标的建立和选择等多个方面给予切实的帮助。在大学生四年的高校学习过程中,强化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增强大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对帮助大学生顺利毕业和就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需要,特别是在特殊时期

    高校最根本的职能是人才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仅仅围绕人才培养这个中心来定位自己的角色,与就业工作密切配合,促进就业工作合力的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因势而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殊时期,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契机,要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的可见的“就业危机”

    转化为“职业探索的契机”。对于我们高校毕业生来说,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就业升学的挑战,但是除了“危机”“挑战”外,我们更应该将危机转化为“契机”,将挑战转化为“机遇”。更应在特殊时期,培育学生发展的就业观,磨炼品质,“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

    (二)工作启示

    1. 在观念上,树立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相互服务的理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就业工作相结合,在疫情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就业教育。特别是面对“有业不就”的毕业生,转变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就业观念的教育。思政工作者应当引导大学生认清形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业观,鼓励毕业生转变观念,不要懈怠[5]。

    2. 在内容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针对性

    协助学生处理好四个关系:索取与奉献、个人愿望与社会需求、个人成才与客观条件、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6]。在就业教育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四个观念: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艰苦奋斗创业成才的观念,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观念,增强自身素质和竞争力的观念。

    3. 在方法上,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教育融合新途径

    探索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融合的长效机制。将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作为就业教育的助力,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高校就业推进工作中,不是扮演简单的中介的角色,不是仅仅做到一级层次的人职匹配,更应该深挖毕业生就业观念,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契机中。

    4. 在人员上,调动全体教育全员育人的积极性

    必须发挥广大教师的主体作用,调动全员育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仅局限于高校辅导员,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行政教辅人员等切实把教育教学作为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塑造品格”[7]。

    5. 在途径上,思想政治教育伴随就业指导的全过程

    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精准就业服务体现出大学生对于就业指导需求的层次化和实效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工作契合要遵循教育规律,根据大学生所处年级与思想特点分阶段、分层次进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2020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EB/OL].2020-03-05,http://www.moe.gov.cn/srcsite/A15/s3265/202003/t20200306_428194.html.

    [2]习近平回信寄语广大高校毕业生 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 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作贡献[EB/OL].2020-07-08,学习强国平台,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0214929275017950964&item_id=10214929275017950964&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

    [3]志不求易 事不避难,学而时习工作时[EB/OL].2020-07-14,https://mp.weixin.qq.com/s/JZUDwrQKUZUPQmrKg26kwg.

    [4]戎媛媛.“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模式研究[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8,35(02):157-160.

    [5]翁铁慧调研指导首都师范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EB/OL].2020-05-24,新职业网资讯,https://mp.weixin.qq.com/s/CXd8bg3uIvjVHq5okJdtWQ.

    [6]赵放辉.全国高校辅导员网络培训示范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就业[EB/OL].https://study.enaea.edu.cn/viewerforccvideo.do?courseId=280173 &circleId=41826.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5-28,360A08-07-2020-0015-1,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教高〔2020〕3号.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0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