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急诊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研究 |
范文 | 摘要:目的 探究重症支气管哮喘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在治疗中应用急诊无创正压通气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重症支气管哮喘并发呼吸衰竭患者84例,对等分为研究组、预设组各42例,预设组仅应用常规手段,研究组以急诊无创正压通气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情况。结果 治疗后比较动脉血气分析指标,预设组的稳定性要低于研究组(P<0.05);在治疗有效率方面,研究组与预设组分别为95.23%和73.80%,明显前者更高(P<0.05)。结论 以急诊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有利于预防患者不良预后,维持稳定动脉血气水平,临床实践价值较高。 关键词:呼吸衰竭;重症支气管哮喘;急诊无创正压通气;动脉血气分析指标 【中图分类号】R3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4-140-01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来我院治疗的重症支气管哮喘并发呼吸衰竭患者84例,按照两组基础资料具有匹配性的原则分为各42例的两组。研究组男、女比例22:20,年龄23-67岁,均值(45.13±2.40)岁;预设组男、女比例23:19,年龄24-68岁,均值(46.07±2.15)岁,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经分析,满足对比要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预设组实行常规治疗:在将患者送入急诊后开展常规治疗,常用手段包括纠正血气指标、激素治疗、补液、扩血管、氧疗、镇静等方法,护理人员还应24小时监护患者心电情况。 1.2.2研究组实行急诊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要求患者在治疗期间维持仰卧位,将头部抬至合适高度,在此期间确保所选择鼻面罩与患者鼻面部吻合,在此期间应注重吸气压力和呼气压力的合理调整,吸气压力由5cmH2O调至20cmH2O,呼气压力由2cmH2O调整至6cmH2O,并依据患者治疗期间的具体表现,合理调整呼吸机参数,确保与患者病情实际情况相符,1天3次,1次3小时,共行14天连续治疗。 1.3 观察指标 1.3.1动脉血气分析指标评定:细致观察两组患者动脉血气特征,并做好相应记录。 1.3.2临床疗效评定:显效:患者的治疗结果为显著缓解不良症状,身体特征已完全恢復,肺部啰音获得良好缓解;有效:患者的治疗结果为基本缓解哮喘症状,可维持正常呼吸;无效:患者的治疗结果为并未改善自身病情,且存在着不稳定的生命体征,治疗效果与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呈正比。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两组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以x?检验,P<0.05表示组间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动脉血气分析指标 两组治疗前处于相似的动脉血气水平(P>0.05);治疗后比较动脉血气分析指标,预设组的稳定性要低于研究组(P<0.05)。见表1 2.2疗效评定 研究组与预设组在治疗有效率方面,分别为95.23%和73.80%,明显前者更高(P<0.05)。见表2 3 讨论 重症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危急重症,常见于临床中,主要病理变化为增加呼吸阻力,会使患者出现通气失调,若未给予针对性处理,患者很可能引发肺不张症状。相关研究[2]表明,若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引发呼吸衰竭症状,应尽早治疗,保证临床效果。无创正压通气作为一项有效治疗手段,经合理实行,可发挥明显优势,包括很少引发并发症,便于上机及无创,减少患者呼吸肌疲劳,有效避免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预防死亡情况的出现[3]。临床医师应依据患者病情特征,依据科学理念对呼吸通气形式进行合理设置,给予呼吸机压力支持,逐渐增加压力,直至维持所维持的治疗水平符合标准。本次试验结果显示,完成治疗后,研究组相比预设组处于更稳定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更优的治疗有效率(P<0.05)。可见,无创正压通气可发挥出良好的临床疗效,可预防气道萎陷,提升治疗有效率,保证预后效果。 总而言之,重症支气管哮喘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在治疗中应用急诊无创正压通气,能够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维持稳定动脉血气水平,临床实践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俞立峰.无创正压通气对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急诊治疗效果的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19,21(3):356-357. [2经家.无创正压通气用于急诊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价值体会[J].心理月刊,2020,15(11):224-224. [3]孟伟娜.BiPAP无创呼吸机联合呼吸兴奋剂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J].中国实用医刊,2021,48(6):85-87. 作者简介:顾淑能(1987-01-),女,汉族,本科,云南曲靖人,主治医师,现工作单位: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人民医院。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人民医院?云南昆明?65023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