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基于UGC的互动反思在文科实验课堂中的实证研究
范文

    严莉 章仪

    

    

    

    摘?要:文科综合实验课程相比于理工科实验课程发展起步晚,且因其学科特性,更需要关注人作为主客体的统一体对实验的影响。因此,如何让学习者在有限时间内主动参与到实验内容建构中至关重要。本文以文科综合实验教学课程师范生必修课《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实验课为例,随机选取了两个班级学习者为学习对象,以3个经典的实验课程项目为学习内容,分别采用含有互动反思和无互动反思的教学活动设计,利用问卷量表、互动平台、前后测问卷和访谈等获得数据,采用方差分析等方法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加入互动反思的学习班级学习成绩更好,学习者自我报告学习水平有更深度,课堂氛围更好。因此在未来的实验课程中,可以考虑采用互动反思来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文科实验教学;UGC;互动反思;学习效果;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995(2020)09-0081-07

    一、引言

    实验教学是指在科学思想的指导下,运用技术以探索或验证假说的实践活动[1],是理论和实践相互促进的结合体,是培养学习者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最早实验法是在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领域中应用,直到20世纪,随着现代科学的高度综合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无论是文科学习者还是理科学习者对事物的认知规律本质是一致的,因此实验法开始逐步在人文社科类教学中展开应用。

    相比于理工科实验教学,文科综合实验教学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教学方法上还多有空白[2],这与其学科属性有莫大联系。与理工科中的自然科学实验不同,人文社科实验中所研究的对象(人)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其实验规律并非可以完全独立于人主体意识而存在,具有更大的差异性和灵活性,很难总结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公式或模式。因此,在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不仅需要像理工科实验教学一样使用科学方法指导实践,更应该激发学习者作为实验研究人的主体意识,鼓励参与到实验中,贡献个体智慧,将实验操作和应用一体化。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教学活动,鼓励学习者参与教学内容的创建,贡献个体智慧,达到深度学习,如通过用户生成内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UGC)等方式在课程中进行集体反思。

    在目前的文科综合实验中,除部分学科(如法学)使用实地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学习外,其余大多数学科实验是在现代实验技术的条件下,借助人与人定义的行为符号或信息进行实验,这在金融、财会、师范教育等学科领域有较多应用,常见的有金融交易模拟、技术应用实验、情景模拟实验等[3]。华中师范大学师范生公共必修课《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是一门旨在提高高等师范院校师范专业学习者教育技术能力的课程[4]。该课程由理论课和实验课构成,其中实验课包括“网络教育资源的搜集与整理”、“多媒体交互课件制作”等7个综合实验项目,要求既能够帮助学习者掌握相关信息技能,也能够培养学习者在真实教学中应用技术解决教学问题的意识[5]。

    一直以来,实验课程教学重视实践操作,在教授技能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满堂灌”“一言堂”的现象。因存在学习者被动要求完成任务的情况居多,学习者往往缺乏足够的主动思考,从而导致忘得快、学得慢[6]。要改变这种现象,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需加强学习者的课堂参与度,把部分课堂时间交给学习者,增加课堂交互;另一方面需要引导学习者深入思考,学得进去、跳得出来,融会贯通。这就需要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设计。

    二、基于UGC的互动反思

    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是指互联网环境下用户生成内容,泛指用户在网络上自主创作或上传视音频、文本、图像等内容,是社会化网络环境下兴起的内容创作模式[7]。教育类UGC是UGC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特指用户生成的内容与教育教学相关,对互联网情境下的数字化资源建设和数字化学习具有重要意义[8]。近年来,以在线文档、在线开放课程为代表的教育UGC发展迅猛,教育UGC的价值不断凸显[9]。在文科综合实验课堂上,应用UGC的内容产生模式,允许学习者主动参与内容创建,能够增加学习者参与度,将会丰富课堂内容,并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习者。值得注意的是,UGC的内容产生模式往往因为内容不受限制,导致学习效率不高。在课堂上,时间有限,学习者的参与不应该是无向或无限的,因此要选择一种能够有效引导学习者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程度地完成学习任务的学习方法。

    反思恰好是一种能够在短时间、高效率地提升学习效率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是指学习者在学习中或学习后通过对学习状况的了解,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从而总结出成功经验,为后续学习提供改进方向的方法[10]。根据反思是否有交互,可以将反思分为个体反思和互动反思。个体反思在线下教学环境中较为常见,通常体现为填写反思结果表,如在大学英语教学课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制作适宜学习者使用的写作过程评价表、作品自我评价表以及写作自我反思表,让学习者对自己的作品、实施过程和进步情况进行监控[11][12]。而互动反思则在学习平台支持下的教学互动过程。Kori等指出,在反思的环节中加入互动,如增加对反思的评论和反馈,能够显著提升学习者的反思水平,更有利于促进深度学习的产生[13],这一点国内学者也从反思的反馈角度展开了证实[14]。基于UGC内容创作模式的反思就属于互动反思的一种。

    在文科综合实验教学课程,采用UGC的内容创作模式,将学习者反思融入其中,一方面能够提高学习者的参与度,另一方面能够有效促进深度学习。因此,本研究以师范生公共必修课《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文科实验课堂为例进行尝试。

    三、研究设计及实施

    为探究UGC的反思活动能否有效促进实验课堂教学的学习效果和深度学习,本研究采用准实验研究法,以華中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堂的2个独立自然班(n = 35,n = 36)为实验对象。两个班级由相同教师进行教学,教学内容完全一致。被试的年龄范围为18岁到23岁(男生13人,女生58人;M = 21.06,SD = .939)。所有被试填写人口统计学问卷、学习效果测评和深度学习问卷,实验组在课堂上加入UGC的反思活动,控制组正常教学。

    反思活动定义为:在实验课内容结束后,教师将给予5分钟的反思时间,要求学习者反思本节课所学内容,并通过“微助教”(一款课堂互动轻应用工具)将反思集中呈现在公共多媒体上。反思结束后,老师将带领学习者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查看反思内容,并逐一解决反思中提到的问题,对总结性良好的内容予以鼓励。

    研究小组与相关授课教师进行深入接触,通过访谈等多种方式,确定并设计三个适于开展本研究的实验项目:《多媒体教学系统》,《交互式电子白板》和《网络教育资源的搜集与整理》。下文以《网络教育资源的搜集与整理》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一)实验教学内容

    《网络教育资源的搜集与整理》教学内容包括网络教育资源的概念定义、网络资源搜集方法与整理技能。学习者将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相关任务并汇报探究过程,以实现对教学内容的深度加工,实验课堂总时长为150分钟。教学内容和相关任务如表1所示。

    (二)实验材料

    1.反思内容编码表。研究认为,反思可分四个等级水平:回应(Responding)、连接(Relating)、推理(Reasoning)和重构(Reconstructing)[15],七个阶段:反省过程、评价学习、察觉问题、界定问题、确定对策、实践验证和总结提高 [16]。因本研究反思内容非持续过程性记录,研究目的是为了解反思活动进行的程度,故从反思的水平入手,结合已有的反思内容层级分析框架[17][18],采用反思内容编码表进行编码(见表2)。

    (三)实验设计与流程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实验课程课堂教学重点关注两个环节:合作学习和汇报展示。学习者以任务为导向,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对知识和技术的实践、交流、分享,最后完成学习目标。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差别在于,实验组将压缩交流分享的时间,留出15分钟进行反思,学习者将使用“微助教”进行反思交流。在教师的集中展示下,学习者在反思的同时能够看到他人的反思,控制组则不进行此环节。教学结束后,完成测验和深度学习评估问卷,最后对教师进行开放式的微访谈。

    三、结果分析

    为探究互动反思在实验课程的应用效果,本研究对反思内容进行简单分析后,从学习效果和学习深度入手,对比探究实验组和控制组学习情况。

    (一)互动反思内容分析

    共收集反思文本173条,反思内容长度均值约35字,最短2字(如“实用”)。所有反思内容文本由2位教师根据编码标准进行评定,不一致的部分由2位教师共同商议最终确定。最终发现,约有8.09%的反思涉及的是无关教学内容,主要询问考试、教学秩序等相关内容。所占比例最多的是回应性反思,约为64.74%,其次是推理性反思(10.40%)和连接性反思(13.87%),重构性反思所占比例最低,约为2.89%。

    编码结果表明,大部分学习者反思的层级为回应,主要利用反思环节进行简单的知识回顾、知识总结、与教师情感交流等相关的学习行为,其中对教学内容提问占据大多数,这一点在传统教学课堂上较少见。

    (二)学习效果分析

    为检验增加反思活动后,实验组的学习效果与控制组的学习效果相比是否有提升。从图1可以看到,实验组比对照组在三个实验内容的学习上成绩表现都更好。随后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三个实验项目的学习成绩分别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实验组在《多媒体教学系统》(t (70) = 3.53,p < .05)和《交互式電子白板》(t (70) = 3.19,p < .05)项目的学习成绩上均显著高于控制组,在《网络教育资源的搜集与整理》(t (70) = 1.98,p =.051)项目上是边缘显著高于控制组班级,说明反思活动能够有效提升学习效果,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学习。

    (三)深度学习分析

    为探究增加反思活动后,实验组是否在深度学习上与对照组有所差异,对深度学习问卷进行分析。从图2可以看到,实验组在知识层面,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深度学习上均高于对照组,随后采用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在知识层面(t (70)=2.49,p <.05)和整体深度学习感知(t (70) = 2.30,p <.05)上,实验组的表现显著好于控制组。这说明,经过互动反思活动后,学习者倾向于报告达到了更深度的学习。

    四、讨论与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1)在师范生公共课《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综合实验课堂中,使用UGC内容生成的反思活动有助于提升学习成绩。(2)在综合实验课堂中增加反思活动能够加强深度学习,促进深度理解。这说明,基于UGC内容生成的反思活动是一种适宜的教学活动干预手段,可以显著提升实验课堂的学习质量,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深度理解。

    这一结论与先前诸多有关反思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反思是学习者审视自己的学习并不断进行检验、修正的过程[20],能够让学习者了解当前学习情况,发现存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对学习的监控和调节作用[21]。而互动反思之所以有益于学习,可能是源于反思活动特性,它既是一种个体活动,同时也是社会性和公共性的活动[22]。

    作为个体活动,反思是元认知应用的一种策略,能够刺激学习者意识到内在表征中存在的认知黑洞或者是比较模糊的内容;作为社会性和公共性的活动,互动反思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在反思过程中可以阅读他人反思,学习者可以借此了解同伴的学习进程,在阅读他人反思和生成自我反思的过程中,达到新的认知平衡[23],这一点在在线学习社区中得到了很好的印证。在线学习社区中,学习者既可以分享自己的反思,阅读他人的反思,也可以阅读基于反思的评价或对他人的反思做出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分享反思是一个重塑自身思维的过程[24],观看他人反思则是使认知冲突重新达到平衡的过程,学习者通过阅读他人反思主动去改进自己的反思[25],而来自他人对自己反思的反馈,最后将有助于自身反思水平的提高[26],在多种对比和调节下,最终促进更深程度的学习。

    尽管从理论角度来看,互动反思活动能够提高学习者的思维能力,但在本实验中却没有得到正面验证,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学习者在对自我思维能力评估上无统计学差异。一方面,这可能是因为思维能力作为个人特质,较为稳定,是长期训练和培养的结果。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互动反思活动时间短暂,对学习者的影响未曾到达如此深度,这一点可以从具体的反思内容来看。研究发现大部分反思内容仅停留在基础阶段(回应反思,64.74%),高阶反思内容较少(重构反思,2.89%)。这符合高阶反思的特性,坊间普遍认同,高阶层的反思不仅是对事实的陈述,更是对原因的探讨和经验的分析,是通过对学习过程的把握,自我建立更高的学习目标并制定学习计划的过程[27],是需要深度思考和长期的过程。

    在情感态度(积极情感和内在动机)上本研究的结论与Blatt等人(2007)[28]认为反思能够提升学习者的情感态度不同,没有发现实验组和控制组统计学上的差异,但有提升的趋势。可能存在的原因是本研究中互动反思活动仅应用于三个项目的实验教学中,并未在所有实验教学中实施,且项目之间有时间的间隔。后期实验教学可考虑全部纳入应用,以观察学习者的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的改变情况。

    在实验课程教学中加入互动反思活动不仅仅可以有效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同时也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习者的当前学习情况,及时查漏补缺。通过与授课教师的微访谈发现,使用互动反思,“上课的氛围会更好一些,轻松一点”、“学习者们提出的问题更多了”、“自己心里更有数了”,不过“学习者也更调皮一些”。关于是否推荐使用互动反思,授课教师认为,“互动反思是挺好的,不过还是要看个人喜好,有人喜欢严肃,有人喜欢轻松一些(课堂氛围)。其实上课的时候,一般老师都会问‘听懂没?有问题没?总结一下之类的,互动反思就是把这个可视化,给每个学习者都有机会发言。不过也会带来问题,对于呈现上来好的问题和不好的问题,教师如何点评讲解才能够促进学习?”目前已有研究探讨了提供反思框架对学习的影响[29],未来的研究可以从如何提供反思框架及如何给反思反馈两个角度入手,探究出更有利于学习者学习的策略。

    综上,文科综合实验教学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教学方法上还有诸多空白[30]。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这一空白。在文科的实验教学中,我们不仅应该使用科学方法指导实践,更应该激发学习者作为实验研究人的主体意识,鼓励参与到实验中,贡献个体智慧,将实验操作和应用一体化。应用基于UGC的互动反思能够有效提升学习效果,为今后的文科实验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本研究学科范围单一,限制本实验结果的普适性,且从对教师的微访谈来看,该教学活动如要大范围推广,还需要进入课堂深入探究在时间、内容、师生关系等影响下,互动反思对教学的影响。后续研究可从不同维度进行切入,充分探究文科综合实验课堂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杨嫚, 何华刚. 建构主义视野下的大学文科实验教学实践——以网络新闻实务为例[J]. 现代教育技术, 2008, 18(9):116-119.

    [2] 汤志伟. 构建文科实验教学体系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 中国高等教育, 2013(20):45-46.

    [3] 朱艳, 何娇. 不同学科的实验特点比较分析[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2, 29(12):152-154.

    [4] 杨九民.现代教育技术[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张玲,张磊.“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課对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影响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0,(12):108-111

    [6] 黄琰, 蒋玲, 黄磊. 翻转课堂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 2014(4):110-115.

    [7]?张薇薇,王昊等.互联网用户协同创作与内容共享的活动系统研究[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4):27-37.

    [8]?杜静, 万力勇等. 原创性教育UGC生成动因实证研究[J]. 情报杂志, 2016,(10):201-207

    [9]?万力勇, 杜静, 舒艾. 教育类UGC质量满意度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扩展的ACSI模型[J]. 中国电化教育,2019(03):72-80.

    [10]?陈佑清.反思学习:涵义、功能与过程[J].教育学术月刊,2010(05):5-9.

    [11]?文巧平. 反思性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7, 6(4):123-126.

    [12]?Martin F, Ertzberger J. Effects of reflection type in the here and now mobile learning environment[J].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2016, 47(5):17-27.

    [13]?Kori K, Pedaste M, ?li Leijen, et al. Supporting reflection in technology-enhanced learning[J]. Educational Research Review, 2014, 11(1):45-55.

    [14]?毛刚. 学习分析作为元认知反思支架的效能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 2018,39(09):22-27.

    [15]?John D. Bain, Roy Ballantyne, Jan Packer, et al. Using Journal Writing to Enhance Student Teachers Reflectivity During Field Experience Placements[J]. Teachers & Teaching, 1999, 5(1):51-73.

    [16]?郑菊萍.反思性学习简论[J].上海教育科研,2002(08):43-46.

    [17]?John D. Bain, Roy Ballantyne, Jan Packer, et al. Using Journal Writing to Enhance Student Teachers Reflectivity During Field Experience Placements[J]. Teachers & Teaching, 1999, 5(1):51-73.

    [18]?Hsieh S W, Jang Y R, Hwang G J, et al. Effect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styles on students reflection levels for ubiquitous learning[J]. Computers & Education, 2011, 57(1):1194-1201.

    [19]?王懷波, 李冀红, 杨现民. 高校混合式教学中深浅层学习者行为差异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 2017(12):44-50.

    [20]?宋晓雪.含反思提示的交互式视频对学习者学习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7.

    [21]?陈佑清.反思学习:涵义、功能与过程[J].教育学术月刊,2010(05):5-9.

    [22]?刘加霞, 申继亮. 国外教学反思内涵研究述评[J]. 比较教育研究, 2003, 24(10):30-34.

    [23]?Chen N S, Wei C W, Wu K T, et al. Effects of high level prompts and peer assessment on online learners reflection levels[J]. Computers & Education, 2009, 52(2):283-291.

    [24]?Kim H, Hannafin M J. Grounded design of web-enhanced case-based activity[J].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 Development, 2008, 56(2):161-179.

    [25]?Lan Y F, Huang S M. Using Mobile Learning to Improve the Reflection: A Case Study of Traffic Violation[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 2012, 15(2):179-193.

    [26]?Hulsman R L, Vloodt J V D. Self-evaluation and peer-feedback of medical students communication skills using a web-based video annotation system. Exploring content and specificity[J]. Patient Education & Counseling, 2015, 98(3):356-363.

    [27]?Hatton N, Smith D. Reflection in teacher education: Towards definition and implementation.[J]. Teaching & Teacher Education, 1995, 11(1):33-49.

    [28]?Blatt B, Plack M, Maring J, et al. Acting on Reflection: the Effect of Reflection on Students Clinical Performance on a Standardized Patient Examination[J]. Journal of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 2007, 22(1):49-54.

    [29]?孟凡茂,邵长忠.支持学习反思的ReFlex和TeamUp应用程序设计[J]. 现代教育技术, 2017,27(09):59-65.

    [30]?汤志伟. 构建文科实验教学体系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 中国高等教育, 2013(20):45-46.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9:5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