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师范生眼中的“好教师” |
范文 | 于川 郭艳肖
作者简介:1.于川,女,河北石家庄人,管理学博士,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学校管理、教师教育研究; 2.郭艳肖,女,河北邢台人,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生,主要从事教师教育研究.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各界对教师职业精神和专业性有了更高的期待,如何评价“好教师”因其理论和实践价值的提升而得到关注。研究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对搜集到的某大学117名师范生撰写的“我喜爱的好教师”教育叙事,运用Nvivo12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系统分类,发现师范生眼中的好教师形象可以从专业角色、专业精神、专业智慧、人格特质和外在形象五个方面进行描述。进而分析师范生的职业期待和发展努力的方向,并以此为师范生未来塑造好教师形象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关键词:师范生;好教师;教师形象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995(2021)03-0044-07 一、问题的提出 从古至今,关于“好教师”的探讨从未停止。社会各界对教师职业精神和专业性有了更高的期待。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提出的“四有”好老师也引发了各界对于“好教师”形象的新一轮探讨和研究。教师自身内在品质和核心素养集中体现在教师形象上,形象的可塑性也决定了现代教师形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具有广阔的空间[1]。 国内外对“好教师”标准界定的研究均有涉及。各个国家在界定优秀教师时都给出了一定的标准。如美国从教学成就、教育理念、教学创新探索、社区教育参与以及关注学生多元化等方面综合评选出国家年度优秀教师。英国在《教师专业发展实施标准》中给出了优秀教师的标准,包括以高标准引导、激励和挑战学生等内容。[2]澳大利亚出台的《澳大利亚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中对高成就教师、领导教师应达到的标准也做出了规定,例如高成就教师要能够为不同能力的学生创设安全、富有吸引力和挑战性的学习环境等。[3]除国家标准之外,研究者也通过不同主体的主观认识,归纳出“好教师”的特点:如教师心目中的“好教师”可能是“对我好”“有激情”[4];也可能依据不同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界定,实习教师认为好老师应单纯有心,新手教师认为好老师应务实,熟手教师认为好老师应具有奉献精神,专家教师认为好老师应有教育信仰、教育智慧、善于研究且有影响力[5][6];校长视角下的优秀教师应当有职业理想、敬业爱生,是学科教学能手、具有专业自主意识,善于反思性实践以提升自己专业能力[7];家长眼中的好老师应当做到整洁大方、举止得体、亲切有爱等[8];师范生心目中的乡村好老师应当能够指点迷津、心灵捕手、亦师亦友、学养深厚、审美召唤、强制纠偏、乐感行者[9];学生喜欢的教师价值品质包括了仪表美、温和、讲课形象生动、耐心、赞赏、负责、关心、信任、真实、幽默、具有奉献精神等[10]。 从研究方法上看,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经验思辨,基于已有理論和实践经验给出“好教师”的理想形象特征[11][12]。另一类是基于实证分析,依据资料收集方式不同又可以分为两类,其一是访谈为主、问卷为辅,通过访谈相关教育主体,直接获取其对“好教师”形象的认知[13] [14];其二为通过文本资料,如媒体公布的优秀教师事迹[15][16]、网络平台对于教师的评价[17]、教师或学生撰写的教育自传[18]等,间接分析出“好教师”的特点。 通过教育自传获取“好教师”形象的方式,可以挖掘出深藏于个体内心的内隐性知识,避免公共语言的遮掩与压迫,并且将研究扎根在个体的生活史当中,或许能够更加真实地折射出对于“好教师”的认知。[4]而师范生具备学生和未来教师的双重视角,他们眼中的“好教师”形象对于研究师范生的专业发展、职业成长以及优秀教师群体的形成有着重要价值。因此,本研究以师范生的教育自传故事为基础,对他们心目中好教师的具体形象进行分析。而这一具体形象,是可以通过师范生的文字语言直接讲述或描述出来的,是师范生所感知到的“好教师”在生活和工作上表现的真实状态。 二、研究方法和过程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质性分析的方法,对师范生眼中的“好教师”形象进行分析,得出师范生心目中的“好教师”具体形象。 本研究所采用的文本资料来源于某师范大学的117位师范生在《教育学》公共课中所撰写的题为“我喜欢的好教师”的教育自传,主要内容是师范生叙述在求学生涯中遇到的一位或几位“喜欢的教师”身上发生的故事。通过师范生的教育自传了解他们眼中“好教师”的具体形象。通过Nvivo12对具体的文本进行归纳整理,客观探析师范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形象,尝试建构师范生心目中的“好教师”模型。 (二)研究过程 1.手动初筛 本研究通过仔细阅读和软件查重进行初筛,从181份自传中筛选出有效文本117份,分别来自文学院和物理学院的师范生。 2.数据编码 将筛出的117份师范生撰写的教育自传的文本资料导入Nvivo12进行编码和分析。 开放编码。运行词频查询,从中找到形容师范生心目中的好教师的词,再筛选出意思相近的词语归类整理。将这些整理好的出现超过五次以上的词新建为节点。 主轴编码。根据所要研究的主题“教师形象”以及所整理出的参考点内容,认真阅读。结合上下文,从已有的成为参考点的词中筛选出有关教师形象的参考点,并拓展出能够描述教师形象的关键句子。整理完毕后,再找出节点之间的联系。按照相似点将开放编码归类为11个主轴编码。 选择编码。在查找相关文献以及反复思考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将11个主轴编码归类为5个核心类属,分别是专业角色、专业精神、专业智慧、人格特质和外在形象(详见下表)。 三、研究结果及分析 研究通过对文本的分析,归纳出专业角色、专业精神和专业智慧三类作为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形象特征,以及人格特质和外在形象两类作为一般个体所具备的共同特征。其中,专业智慧和人格特质被师范生所提及的频率最高,达到了85%以上。 (一)专业角色 专业角色是对教师形象的宏观概括,能够从整体上反映出师范生眼中的好教师具象。 1.榜样 有35%的师范生在“好教师”的故事叙述中,提及了以此教师为榜样。好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有令学生产生“敬佩”“崇拜”的行为或者言语,使学生常常以此为学习的目标。尤其是对于师范生而言,可能正是由于某一位教师的影响而做出了所学专业以及未来职业的选择。在叙述中,“我想要成为和她一样的人”“我要立志做一名像某老师一样的优秀教师”“我会努力成为和您一样优秀、受学生爱戴的老师”诸如此类的描述反复出现,产生榜样追随也正是教育路径的有效生成机制[19]。 可见,一名好教师不仅仅会影响学生个体的成长,也会对教师职业群体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师范生对“好教师”的回顾以及与优秀教师之间教育故事的撰写,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教育信仰”,让他们重温了职业选择的初衷,有了“榜样”作为灯塔,成为优秀教师的教育信念更加坚定。 2.亦师亦友 亦师亦友的专业角色是指在学业上,教师是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教育者;而在生活中,教师是引导学生成长与发展、关心爱护学生的好朋友。亦师亦友的存在是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角色,尤其对于乡村学校的学生产生着较为深远的影响。[9]有17名师范生对“好教师”的角色定位是“亦师亦友”,并由此过渡到了“榜样”。对于师范生而言,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可以逐步实现“亦师亦友”、“榜样”这些角色的内化,丰富教师的“专业角色”,促进师生关系从公事公办走向亲密和谐,且有利于教师职业生涯的展开。 (二)专业精神 研究中,教师的专业精神并不仅仅是爱岗敬业、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等一般职业道德层面的指向,而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这一专业活动时所体现出来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即在教育尤其是教学活动中,剥离知识的传承之外,所展现出的精神影响力,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1.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的内核是求实的理性精神,要求质疑、探索、创新。科学精神是时代发展与进步的基石。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言一行也会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精神的价值。在叙事中,部分师范生对事件的描述出现了“辩证”“独立思考”“思维方式”等关键词,是对教师科学精神的认同与肯定。不管是在理科课程还是文科课程中,教师所展现出的科学思维的激荡是吸引学生的:鼓励学生思考、质疑、批判,形成一种求真求实的理性思维,这种思维方式的引领往往对学生有着醍醐灌顶的作用,形成了对于“好教师”的认知。这与已有研究中优秀教师所具备的研究思维,以及鼓励学生存疑、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行为表现不谋而合。[12][14] 2.人文精神 相比科学精神,被更多提及的是教师所传递出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关切和追求,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視。有26%的学生在故事中提及了自己喜欢的教师对于人文精神的渗透,如在课堂上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展现自身对于学科的热爱与情怀、帮助学生感知价值观的存在。 人文精神体现的是对人的关照,与科学精神的严谨理性相互补充,强调了人的价值与意义。信仰、理想、价值追求、审美情趣,人文精神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种文化的内在灵魂与生命。正如杜威所言,教师“应当在公众意见的形成中承担起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责任”[20],教师是社会的领袖,将自由、正义和幸福传遍整个社会。“好教师”在自觉与不自觉中传递出的人文精神,使学生开始萌发对生命、价值、国家、理想、自由、奋斗的认知。 (三)专业智慧 智慧展现的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整合,教师专业智慧则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当中扮演专业角色时所呈现的独特价值,是教育能力和教育艺术的融通,富有灵活性和创造性。师范生眼中的好教师是具有扎实学识的智慧型教师。专业智慧和已有研究中对优秀教师专业知能的表述具有一定的一致性。[14] 1.内容型智慧 内容型智慧是指教师在学科专业素养方面能够做到深刻、独到、广博,师范生在叙事中提及的关键词包括:视野开阔、内容丰富、思路清晰、学识渊博等。数理化教师能够思路清晰、逻辑顺畅、深入浅出,文史哲教师能够旁征博引、滔滔不绝、融贯古今,这就是师范生眼中的好教师形象;即能够展现教师“知识”的气质与光芒,拓展学生的知识边界,让他们真正有获得感。教师的“权威”或许不只是通过严厉的要求和“傲慢”姿态所建立的,更可以通过学科知识的魅力牢牢吸引学生。 已有研究或教师评价标准中,对于教师的专业知识掌握多有论述[16],但此处更加强调的是将知识融会贯通地传递于学生,在课堂中散发出学者的智慧。 2.方法型智慧 教师不光要通过学习变得“腹有诗书气自华”,还要能够学以致用,采用“有趣”的方法把智慧传递给学生。方法型智慧是指能够通过适当的途径唤醒学生,作为心灵捕手为学生指点迷津。在学生的叙述中,85%的故事涉及了教师的方法型智慧,主要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首先是“鼓励”。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抚慰的动作、一句赞赏的话语,都会对学生产生莫大的影响。有36名师范生所讲述的和自己心目中的好老师发生的故事中都提及了教师的鼓励与赞赏。鼓励让学生树立信心,积蓄力量,进而发展提升。其次是“关注”。对于学生而言,严厉的批评或许并不可怕,教师的冷漠与忽视才似冰冷的尖刀。因而,给予“关注”成为了学生对于“好教师”的一个重要 标准。学生眼中的关注可能是教师的单独辅导、谈心,或是课堂上的提问,或是作业后面认真的评语反馈。再次是“吸引”。通过生动有趣的课堂,丰富的教学方式,超强的教学能力,循循善诱,有三分之一的师范生提及了“好教师”的课堂充满着吸引力。最后是“理解”。“好教师”通常能够理解学生、走近学生,抓住学生心理,和学生产生共鸣。“好教师”能够通过关注、鼓励、吸引、理解来唤醒和点燃学生,这种方法型智慧能够使学生“顿悟”,抵达新的高度,甚至带来人生轨迹的转变。 (四)人格特质 85%的师范生在故事中赞赏了教师的人格特质,其中被提及最多的是道德品格和个性修养两个维度。 1.道德品格 被学生称赞最多的道德品格是“爱岗敬业”和“关爱学生”,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部分内容高度一致。教师的敬业主要表现在早出晚归地陪伴学生和耐心为学生答疑解惑。关爱学生则体现在生病时的陪伴、低落时的安慰、取得成绩时的分享,这和已有研究基本一致[21]。此外,关爱学生还特别体现在能够公平公正地处理问题以及严慈相济。有20位师范生在对“好教师”的描述中提到,老师的批评是有理有据的,不以学习成绩论“英雄”,这种公正观对于学生来说是异常重要的。有近20%的师范生在提及“好教师”给予学生关怀与温暖的同时也提到了“严厉”,严厉的批评是对学生越轨行为的挽救,当学生理解这是“为我好”之后,也会将其作为“好老师”的一个标签特质。 2.个性修养 描述“好教师”个性修养的两个重点词语是幽默和温文尔雅。有24位师范生在叙事中提及自己喜欢的教师风趣幽默;有51位师范生在描述时提及了和蔼、儒雅、睿智、温柔等词语。可见,幽默和温婉两个特质可以营造较为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教师产生好感。 3.生活态度 研究发现,在强调好教师的敬业之余,也有17%的同学肯定了教师的生活态度,即早出晚归并不是教师的单一特质,也开始有师范生欣赏教师富有生活情趣的一面,积极乐观、从容泰然、享受生活的美好亦是一种态度。可见,对待生活的激情与热情也在逐步得到学生的肯定,与已有部分研究呈现高度一致。[4] 一位好教师的“状态”似乎是:在课堂中,用热情的姿态、卓越的感染力来和学生碰撞火花,用有趣的方式将智慧传递给学生;在生活中,处大事而不惊,依旧乐观向上,展现出超强的抗压能力。教师所拥有的积极乐观的态度,不仅能在课堂上发挥作用,还有利于学生乐观向上的性格养成。 (五)外在形象 在师范生的叙事中,不乏对于教师外貌的描述,但这些描述并不具有一致性,或年轻或年长,或长发或板寸,或瘦高或微胖,但有两个出现频率比较高的概念:气质和状态,这是通过外在的形象所直观感受到的。 1.气质 气质是一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师范生笔下的气质更多是这种内在特征的外在体现。教师的气质或许并非外貌有多出众,而是由内而外散发的“教师范”,这种气质更多与知性、干练相联系。“好老师”的气质也是可以修炼的,挺直腰板、衣着整洁、妆容端庄,是塑造“好老师”的开端。 2.状态 有20位师范生在叙事中提到了“年轻”,此处的年轻并非年龄上的大小,而是指心态的年轻,即“精气神”。炯炯有神的眼睛、饱满的工作热情是“好教师”保持年轻的外在表征。 以往的研究中,很少提到教师的外在形象,更多提及教师的内在品质。这既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不想教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学生,又受伦理道德的影响,希望通过教师的“以身作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内在的优良品质。但是,内外兼修是会得到学生更多认可的。这并非强调好教师一定要长得漂亮,而是突出“精气神”的重要作用。 四、讨论与思考 (一)五项核心类属之间关系 本研究从专业角色、专业精神、专业智慧、人格特质、外在形象这五方面综合分析师范生眼中“好教师”的具体形象,可以看出师范生眼中“好教师”的外部形象是“好教师”专业精神、专业智慧、人格特质的反映,同时,“好教师”外在形象的评价又反作用于“好教师”的专业精神、人格特质、专业智慧,从而促进师范生不断完善对于教师专业角色的认知。 师范生眼中的“好教师”是教师自身内在形象和外部形象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素质冰山理论,教师所习得的关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的能够表现出来的“专业智慧”以及给学生直接感官体验的“外在形象”,比较容易被感知,更容易测量,是处于海面之上的冰山部分。而教师内在的专业精神、人格特质是处于海面之下的隐藏冰山部分,不容易被测量和通过外在的培训或者锻炼而改变,是需要透过“专业智慧、外部形象”去观察的,以便构成“好教师”的具体形象模型,并且据此就如何塑造“好教师”内外形象提供建议。 研究分析表明专业角色、专业精神、专业智慧、人格特质这四方面要比教师外部形象被提及得更多。师范生既注重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优秀品格的养成、宽容态度的修成,又要注意外在形象,使自己整洁大方干净、和谐自然。但是,不应过分强调外貌的重要性,教师的内在依旧是重心。因此,高校应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教师自身也要不断提高自身品德素养。 (二)对于师范生培养的启发与思考 对于师范生而言,通过教育自传分析出的好教师具象亦可以对其日后的教师专业发展有所启迪: 在专业角色的培养方面,师范生应自觉地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于专业角色的体验,提升对于教师职业的认同感。通过实习实践,向遇到的“好教师”学习,学习他们对自身行为的约束、对自身能力的培养、对教育初心的坚守,在此过程中逐渐完成角色转换。也需时时回溯自己作为学生时所期待的“好教师”形象,在引导学生时设身处地为其着想,以身作则,为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者做好准备。 在專业精神的树立方面,师范生应努力丰富自身的人文关怀精神和科学探索精神,并思考和探究如何将专业精神通过课堂、通过教育教学活动传递给学生,这是对于课程思政理念的夯实。 在专业智慧的学习方面,师范生应不断学习教育学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充实自我。学生会成长、观念会更新,但教师始终奋斗在教育岗位上。所以,教师应该跟上时代的潮流,关心时事,丰富内容性专业智慧,还要关注学生的兴趣所在,讲求方法性专业智慧。 在人格特质的形成方面,每个人的个性不同,但是可以拥有共同的美好品德。温婉与幽默是学生所欣赏的人格特质,师范生应尝试去涵养自身素质,在严格规范学生行为、不失原则与底线的同时,能够给学生更加宽松的成长空间,以一种包容、从容、儒雅的状态去面对日后的工作与生活。 教师作为学生的重要他人之一,一言一行都会受到关注,学生由于认知水平的限制可能短时间内无法关注到更深层次的东西。教师自身所表现出来的干净整洁外部形象和知性干练的气质会成为学生关注和学习的重点。因此,师范生在职业准备阶段对于外在形象的塑造也应给予一定关注,例如干净整洁的外表、端庄的站姿坐姿、富有精气神的状态等。 参考文献: [1]邱卫东.现代教师形象的设计策略[J].教育评论,2003(03):38-40. [2]阚维. “好教师”标准的国际解读[J].人民教育, 2016(18):70-74. [3]陆少颖.澳大利亚优秀教师国家认证机制研究及启示[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2):75-78. [4]刘良华.教育自传中的个人知识:关于“好教师”的调查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6(1):125-131+191. [5]张亚妮,牛婉羽,陈浩.不同专业发展阶段幼儿园教师心目中的“好老师”形象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19(12):52-60. [6]Keeley J W , Ismail E , Buskist W . Excellent Teachers Perspectives on Excellent Teaching[J]. Teaching of Psychology, 2016, 43(3):175-179. [7]林静.何谓优秀教师——基于校长的视角[J].教育科学研究,2020(4):86-92. [8]戚瑞丰,李意君.家长眼中的好老师——一次质的研究方法应用的尝试[J].学前教育研究,2002(3):37-39. [9]耿涓涓.范生心目中的乡村好老师形象:一项案例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20,49(1):90-102. [10]陈黎明.优秀教师具有哪些价值品质?——价值情感现象学视阈下的体验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17(10):44-49. [11]杨汉洲,王坤庆.“好教师”的价值意蕴与实践向度[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9(5):26-31. [12]陈彪,许安富,邱华全.新时期优秀教师的基本素质[J].中国教育学刊,2011(S1):97-100. [13]杨薇,郭玉英.骨干教师视阈下的优秀教师评价标准——来自第一批高中课改实验区的调查[J].现代教育管理,2010(7):83-86. [14]周正.优秀教师群体特征与发展机制探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1(05):66-70. [15]汪明帅.好教师的关键特征——2003—2012美国年度教师解读[J].教育发展研究,2012(24):48-53. [16]殷玉新,王德曉.优秀教师的基本特质——透视美国“年度教师”的秘密[J].比较教育研究,2016,38(1):47-53. [17]Chang-Kredl, Sandra, Colannino, Daniela. Constructing the image of the teacher on Reddit: Best and worst teachers[J].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2017(64):43-51. [18]张涛.优秀教师特质分析——基于43位名师人生镜像的考察[J].当代教育科学,2017(10):32-35. [19]孙瑞玉.舍勒价值伦理学中的“榜样追随”及其教育意蕴[J].教育研究,2020(5):39-48. [20]杜威.教师的职业精神[A].刘娟,译.[美]杜威.杜威全集·中期著作·第七卷[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81-82. [21]余国良,黄部兵.关于“好老师”的特质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26):31-3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